撰文 | 郑文
编辑|周长贤
当今设计界,最常听到,最容易理解,也最令人糊涂的问题就是:「你想让它好看还是想让它好用?」
在 9 月 21 日的可持续设计峰会」上,一汽奥迪针对奥迪 e-tron GT 车型,深度解读了在数字创新背景下的先锋设计哲学,再次明确设计在汽车工业中的位置。

作为奥迪首款豪华纯电 GT 跑车,奥迪 e-tron GT 秉持「形式追随功能,美学源于效率」的设计理念,将美学、科技、可持续三者融合,重塑高端电动产品设计典范。
形式追随功能
二战后,美国的商业设计风格迅速渗透,特点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导向,最终形成了设计的实用主义和浓厚的商业气息。
彼时,通过外形的改变来引领消费潮流成了主流的市场竞争方式。
在美国,通用汽车设计师亨利·厄尔通过一种纯形式的方式,将汽车的造型进行重塑。造型与设计细节的处理和功能无强关联,完全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原则。
厄尔最有名的设计是「尾鳍」,他将镀铬构件使用到极致,并将其称为「雕塑化使用」。

尽管伴随着争议,但不可否认,哈利·厄尔的这种市场游戏,配合「年度换车型计划」「有计划废止策略」,很快提高了销量数据,帮助当时的通用汽车总裁阿尔弗雷德·P·斯隆实现了通用汽车的崛起计划。
事实上,为销量提高而努力的「商业性设计」伴随着美国工业发展而壮大。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减少空气阻力的产品设计中,不少流线型元素和配件并不真正对空气阻力的减小有正向加成作用,但在设计界却是「形式追随销售」的典型案例。
大量的设计作品被用来刺激人类的消费需求和占有欲,且不考虑经济、环境、人的循环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世界资源、生态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人类所需要的基本诉求事实上仍没得到满足。
当然,许多设计流派,也提出过形式追求激情等别的主张,认为情感因素是设计中的主导因素,但都没有形成主流。
而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认为,设计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在他看来,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他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立场鲜明地批判为了操纵视觉刺激而进行的设计。现实中设计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很多,比如,不负责任的设计(因废弃导致污染、不考虑安全、过度包装、脱离生活环境)、不考虑需求的设计等。
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上下代际间的公平性原则,要立足人的真实需求。也正是帕帕奈克所强调的「要为人的需求而设计,不为人的欲求设计」。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违背时代潮流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帕帕奈克的设计观开始逐渐展露出后劲,他对绿色设计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
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的可持续设计逐渐兴起,它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式追随功能「的核心设计观被演绎出来。当芝加哥学派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沙里文喊出,「形式追随功能」的 slogan 后,设计与功能的主从关系被锚定。不是形式追随市场,也不是形式追随欲求。

需要警惕的是,「形式追随销售」在与包豪斯的碰撞之下,也会产生一种错位的设计,一种徒留形式、简约风格的「美丽废物」。它与「形式追随功能」本质的区别,一个是重视功能而使造型简洁,一个是为追求简洁造型甚至可以忽视功能。
可持续性是一种设计价值
功能主义在德意志与包豪斯的碰撞中,发展到顶峰。奔驰的「less is more」设计哲学,与「形式追随功能」如出一辙。
而「形式追随功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在很长的岁月里,都是设计师的不二法则。
奥迪中国设计总监欧德玟(Eduard Ollefers)在现场演讲中指出,可持续性是一种设计价值。设计是变革的工具。它通过探索新的可能性带来愿景,创造有意义的体验。
全新奥迪 e-tron GT 显然就是奥迪设计哲学下的典型成果。比如,奥迪 e-tron GT 从风洞中汲取灵感,以风雕刻,将风的流线之美和形态之优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奥迪 e-tron GT 的整体设计充分利用了流线型空气动力学,包括主动式进气格栅、自适应空气动力学尾翼、全封闭的底盘保护板以及宽大的尾部扩散器等主动空气动力学组件,对于降低整车的风阻、能耗以及风噪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31 名奥迪工程师利用高于超强台风的 300 公里/小时的风速,对奥迪 e-tron GT 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进行精致雕琢。

经过超 150 小时的风洞验证及 900 万小时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铸就了奥迪 e-tron GT 的全新设计特性和独特的感官体验,赋予其 0.24 的风阻系数,最终实现美学与功能性的统一。
奥迪 e-tron GT 全系搭载 Matrix Laser 激光远光灯的矩阵式 LED 大灯。与传统汽车照明方案相比,Matrix Laser 激光大灯的光照范围几乎增大了一倍,最远可达 600m。
通过微镜结构的布局,灯光照射区域可以根据车速动态调整,低速行驶时,光线覆盖的区域更广,照亮更大的安全区域。
内饰设计体验上以驾驶者为中心,中控台、顶部的触控大屏,以及从车门和驾驶舱框架到驾驶位置的轮廓线条,无缝地将驾驶者与控制设备和信息娱乐设备融为一体,实现艺术设计和功能性的融合。
在车内空间体验上,短悬长轴比例让奥迪 e-tron GT 车内的纵向空间得到了明显提升,让驾乘者的空间视觉更加自由开阔,腿脚空间更加自如舒适。
车内还广泛采用环保材质,并从选材、生产到成品过程中都严格遵循绿色环保原则。比如,专门为座椅开发的 Kaskade 纺织品。
Kaskade 是一种可持续生产的纺织品,具有羊毛般的奢华触感。它由 15%的边角料、35%的 PET 瓶和 50%的新聚酯纤维制成;每套 Kaskade 室内装饰中有 119 个回收塑料瓶。它具有极佳的 3D 效果,增添了高品质的元素,同时也实现了纺织品的手工特色。

同时,奥迪 e-tron GT 采用的凹槽异形电池设计,能够增加后排乘坐舒适性,全面满足驾驶者对 GT 跑车级性能与休旅舒适性的追求。
奥迪品牌坚守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到产品使用的整个价值链中。奥迪 e-tron GT 是奥迪旗下的第一款实现完全碳中和的车型,其生产过程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奥迪 e-tron GT 诞生于 Böllinger Höfe 碳中和智慧工厂。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铝闭环」,在内卡苏姆工厂冲压车间内生产的铝废料可以实现闭合回收。
奥迪 e-tron GT 侧围骨架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侧围骨架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最大拉深深度为 35 厘米(13.8 英寸),形成拱轮上方明显凸起的肩部造型,打造出奥迪 e-tron GT 极其独特的 quattro blisters 轮拱设计。
得益于铝闭环系统,内卡苏姆工厂每年将均质的边角铝料退还给供应商,节省了数千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经过供应商回收处理的铝材将重新打造成零件后供给奥迪使用。
奥迪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文德斯(Henrik Wenders)表示:「对我们来说,可持续设计是经济、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平衡。这意味着要着眼于全局。」
至此,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来自欧洲的「老钱们」比老美、比我们更懂现代主义工业设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