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这车的试驾费很贵,一试没了 30 多万

理想 L7

2023-10-02

撰文:杨格

最便宜的理想,能有多好?

今年 8 月,30 万元以上汽车的销量,理想达到 33885 辆,市场份额为 12.57%,超过奥迪,仅次于宝马和奔驰。具体分摊到 L789 上,每款车都取得了过万辆的数据。这对于中国品牌的中高端车而言,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目前理想最便宜的车,就是 L7 Air。 跟 Pro 和 MAX 版相比,它有三大不同,分别是动力电池供应商从宁德时代变为蜂巢能源,后者是长城集团的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然后是 Air 版没有空气弹簧,但保留了 CDC 减震器;娱乐配置方面则是取消掉了后排挂顶大屏幕。不过其他配置基本上和高配一视同仁,因此整体而言 Air 不算是大家所想的那种低配车。

至于标价, L7 Air 卖 31.98 万元 ,目前不需要缴纳购置税,直接买保险即可落地。

近期也开着它走了六百多公里,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L7 Air 的闪光点,其中有大家公认的,也有一些是我个人的使用心得。 在此先对它做个定调,那就是以 30 万级别车的期待值去看,L7 Air 基本能吊打同价位的所有竞品,这真没吹牛。 但为了防杠,这里的竞品指的是所有能烧油的车,纯电车不在讨论范围,或者说它们之间基本没有比较的意义,毕竟纯电车的买家与混动车、燃油车的买家的需求差异实在太大。

先说老生常谈的外观,L7 虽然是理想的入门产品,但是和 L9、L8 比起来,整车在视觉层面上并没有太大的落差,首先它的车长超过 5 米,车宽紧贴 2 米,车高接近 1.8 米,尺寸接近 L8;其次是三车共享一套设计语言, 简洁明快的风格适合年轻人的审美,但车身姿态还是传统中大型 SUV 的观感,给人的感觉魁梧大气 ,类似于美规车的橙色示宽灯也多了一份辨识度。

对此我也问了不少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家对该车的印象基本 0 差评,都觉得是辆挺气派的好车,只是搭配绿牌后确实有些掉价,不过这个问题不只是针对理想,这是所有高端电动车都要面对的问题。近期网上就有挂蓝牌的奔驰 EQE SUV 流出,气质确实比绿牌好了不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回来, 超过 5 米车长的 5 座 SUV,这意味着极其铺张奢侈的乘坐空间 。在后排,L7 Air 不仅是能翘二郎腿那么简单,它还有一个“皇后模式”,也就是后排右侧座椅靠背放躺,副驾座椅向前收起,并放下靠背上的脚托,躺在上面确实是种享受。

至于座椅本身,L7 Air 的前后排座椅都很宽大厚实,填充物软硬分布比较完美,包裹程度适可而止,而且两排座椅都有通风/按摩/腰部按摩功能,属于舒适度和配置都很好的座椅分类。但这两排座椅如果能把以下两点做好就能拿满分,一是对于我 1.8 米身高的人而言,前后排坐垫长度都偏短,对大腿的支撑还是稍差一些,如果能提供可伸长的坐垫选项,岂不美哉。另外就是后排座椅的坐垫高度还是偏低,如果稍高一些,再做好坐垫长度,那将是 D 级车的水准。

不过以上感受只针对 1.8 米身高的体验者而言,具体到个人,还是要亲身去体验一下才行。不过 横向对比同价位的其他车,L7 Air 的乘坐舒适性和舒适性配置都是“遥遥领先”。

然后就是方便, 比起传统车而言,L7 跟电动车一样有着划时代的便捷性体验 ,而且它又没有电动车那种出行半径受限的问题。它有 40.9kWh 的大电池,也有 65L 的大油箱,WLTC 纯电续航里程就有 170km(注意,不是 CLTC 标准),这是个有真实参考意义的数值。而 65L 的大油箱也意味着, 即便电池没电,这车的续航里程也与一般的燃油车无异。

所以,以最基础的交通工具维度来看, L7 Air 是辆好车,它不会限制你的出行半径,而且还能体验到电车的经济,以及油车的靠谱,是真正意义一车多用,相当方便。 还有就是电动车颠覆的智能体验,L7 也做得很好,比如无需着车的启动方式,覆盖场景多、反应够快、还能支持主流方言的智能语音系统,完善度较高的辅助驾驶表现。 考虑到许多 L7 车主都是传统燃油车阵营转投而来,以上这些新事物足以让他们感到震撼。

我用这箱油跑了 575.7km,基本全程用混合动力模式去跑,最后还剩 236+31km 的剩余续航,其中 高速和城区的占比对半,当前油耗是 7.5L/100km。 但城区行驶更多的话,油耗还会更低,期间平均油耗最低到过 7.3L/100km,而那时候正是在城里开。因此 L7 和其他混动 SUV 一样,都是中低速较省油,高速相对油耗偏高的特性,但总体面对同等尺寸、重量、甚至是动力水平的 SUV 而言,这个油耗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L7 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的架构,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增程式混合动力,1.5T 发动机(也有人说是增程器)不直接参与车轮驱动,只是简单地用于发电,驱动的活交给前后两颗电机来干, 这两颗电机总共可以输出 449Ps、620N·m 的动力,即便 L7 Air 重达 2450kg,也能做到 5.3 秒“破百” 。而且动力响应极其线性,人类驾驶员表示相当好开,基本上右脚踩到哪里,你的期待到了哪里,速度就会去到哪里。

转向手感总体也能给好评。 整体是轻柔风格,即便是调到运动模式也不会很重,路感和精准度就不用期待了,这不是中大型 SUV 需要做的事情,在我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掉头的时候,回正力过轻,经常需要多大一把方向来摆正,同理,这种大角度下偏弱的回正力也会一定程度降低转向过程的沟通感,所以它还是适合舒适地代步和巡航。

L7 Air 没有空气弹簧,但还是保留了 CDC 减震器,可以根据实时路况或者驾驶员的偏好来调整减震器阻尼的软硬。此前已经听说这套悬架要比空气悬架更好,实体体验之后,我有两点需要补充, 首先是这套悬架确实比理想空悬 1.0 版本要好,但整体不如 2.0 版本 ,2.0 版本目前已经通过 OTA 升级,相信当前绝大多数理想 L789 车主用的都是 2.0 版本的空悬了。其次就是比起同级别、同价位甚至是更贵的车而言,L7 Air 这套螺旋弹簧+CDC 减震器的悬架组合,舒适性也是很能打的存在。

先来对比空悬版本的 L7,那款车的空悬 1.0 版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悬架过软,哪怕是调到最硬的状态,支撑力也不足,在经过抛跳路面的时候车身会有多次多余晃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船感”。不过空悬 2.0 版本这个问题被大幅优化,在运动魔毯模式下,回摆现象比此前好太多,同时空气悬架本身就有着更好的隔绝感,体验确实要比普通悬架更高级。

不过以普通悬架的特性去评判, L7 Air 整体调校还是舒适取向,对小颠簸和路面接缝的过滤都比较彻底 。在经过抛跳路面时也明显能拉住车身,回摆并不多。在快速过弯或者并线的时候,在这套米其林 PS4 suv 轮胎出现尖叫之时,这套悬挂也能撑得住车身,赋予驾驶员更强的操控信心。

L7 Air 刚刚有些偏推头倾向的时候,ESP 立马介入限制动力输出,整车的调校风格明显是走稳重家用车路线,给不到你畅快淋漓的驾驶感,但舒适感造诣已经甩赢绝大部分车了。整体而言这套底盘对于 30 万级的车而言,再一次“遥遥领先”,多数准买家试完它之后应该就能“缴械投降”了。

而且这辆 32 万的 L7 Air,却有着和 46 万 L9 基本一致的隔音表现。 发动机运转的噪音和振动控制得很好,动静并不大,论绝对噪音可能还没 V8 大揽胜那么明显,但这发动机毕竟是四缸机,而且作为增程器一旦启动就在转速较高的区间内工作,声音比较单薄,音色并不好听。所以在我看来大多数人与其说这种混动车发动发噪音大,是有失偏颇的,但声音难题确实没得洗。此外,L7 Air 无论是路噪还算风噪的抑制都很出色,可以直接越级和 50 万价位的车比较。

所以,你觉得这辆最便宜的理想—L7 Air,值得买吗?最起码从销量成绩单上看,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最后给文章收个尾吧

好话就不再说了,我给大家说一下这车的不足。 一是座椅,两排的坐垫都偏短,后排还偏低;二是底盘过于舒适,反而忽略了操控感受;三是发动机运转音色比较单薄。而以上三点,除了第一点能做到更好之外,其余亮点与其说是不足,还不如说是特性。毕竟我的体验只有短短几天,里程只有 600km 左右,远不如资深的车友们来得深刻,如果有 L7 车友看完此文,也希望你们能多多分享该车的好与不好,我们在评论区见。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