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之前上海 3 月份新能源上牌数据情况的时候,新能源牌照对于不同分级上面做调整这件事情是必然发生的。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要被带了节奏,我来根据上海上牌的数据来探讨一下。
首先是总量控制
我觉得这里还是要理清楚城市管理的策略,上海对于车牌的管理是由长期性原则的。上海中心城区新增客车实行总量调控,车辆额度投放有限,购车是需求者的自愿行为。
也就是总体的策略,上海是根据实际的道路交通状况,对市中心城区采用拍卖方式发放新增客车额度,中心城外采用按需发放沪 C 专段号牌(如有需求可经额度拍卖转换号牌),是实行区域交通差别化管理的需要。
由于机动车上牌是属地管理,对外牌车辆的通行区域需依靠当地交通管制措施,采用严格限制外牌车辆是一种交通控制政策,以提高市中心城区快速道路通行效率。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建设公交专用道系统、停车换乘枢纽等设施)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这个原则下面,我们可以分解一下上海整体车牌的情况,从 2015 年的 36 万,到 2020 年 48 万的峰值。从具体的车型分布来看,SUV 是从 2015-2016 年腾飞,到 2020 年达到峰值接近 20 万。
和北京相比,每年 10 万张牌照指标配置 6 万给新能源汽车不一样,上海还是以送的形式走,拍卖制度主体也为了城市交通做为基金。这个赠送的比例到 2021 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小客车总量的 38.26% 了。
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如果不控制的话,今年上海总体的燃油车上牌 39.8 万、新能源上牌 25 万,总体上牌要接近 65 万。
备注:这个数据和上面的总量控制原则是完全违背的

A00 级别车型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为了新能源汽车牌照,A00 级别的微型汽车已经在上海被淘汰了,如下图所示,在上海实施上海地标(强制要求有快充的年代),2019 年 A00 级别的微型车已经降低到了 1405 台,按照为 0.81%。
事实上 2021 年常规车型,上海也确实只上牌了 67 台 A00 级别的车型,但是这个品类的新能源汽车有 4235 台,占比 12.53%。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新能源汽车车牌套利的行为。

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监控数据中心,2021 年新增接入车辆信息排行里面,五菱甚至是超过蔚来的,我的理解这次调整还是主要为了做总量限制。

小结
具体的管理办法,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的理解既然可以系统性把 PHEV 在 2022 年以后排除出去,BEV 里面 4.6 米不会是一个门槛,可能仿照补贴的形式,做一个续航、价格和各项先进性指标的筛选,具体怎么操作,还是等管理单位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