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wayz

Jenwayz

Mustang Mach-E
ET7
关注

每天通勤 80 公里,买纯电车是否靠谱?

小鹏 P7

2021-08-10

楼主好啊,我开油车,续航 400(真的)、每天来回 60 公里,上班时间全程大部分高速,周末还会有 10-20 公里市内出行需求,需求是不是非常接近你的描述?

最近一次满油表显续航 397 公里,非常真实吧?

目前加油频率基本每周一次,每次 400 左右人民币油钱,平均每公里能耗成本大概一块二,如果是一台电车,首先想到的就是能耗成本相对来说忽略不计,想想就很值呀。

优势巨大的使用成本

电动车使用成本这笔帐算起来,对比这几年日益见涨的油价,不论是以家庭充电桩的居民用电费用还是在外的快充电费来计算,成本真香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充电桩的存在,对于工作日日常通勤来说,可以解决大部分续航担忧

以目前上海的政策为例,家庭充电桩单独申请电表计算电价,仅按照居民用电第一档收取,峰时每度电 0.617 元、谷时每度电 0.307 元,即使百公里电耗高至 20 度电,峰时费用百公里 12.34 元,谷时费用百公里 6.14 元,大部分工况下都是夜间谷时充电,百公里 6 元与每公里 1 元的能耗成本,真的是高下立判;

顺着百公里电耗 20 度的极端工况往下说,题主的工况 —— 每周 5 天每天 80 公里几乎都是高速的需求,大概只有背着一百度电池的高端车型才能实现一周一充,不过有了家充条件,这个场景就并不苛刻了,以早出晚归的极端情景每天只能充电 6-7 个小时,最小的 3.5kW 充电桩(220V16A),也能每个晚上补电至少 20 度,工作日完全无需担心续航问题;

新势力们力推的辅助驾驶优势更大

使用成本上的优势其实只是一方面,日常用车与日常驾驶的便捷程度会是更香的另一方面,新势力大刀阔斧以最新的传感器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力推的辅助驾驶,在题主描述的每天 80 公里几乎都是高速里程的情景中,会成为最好的帮手。

由特斯拉 Autopilot 带起的辅助驾驶军备竞赛在中国新造车势力之间战况激烈,但最终获益的还是新势力产品的消费者们,提前体验到保守、稳妥的传统厂商还在实验室里打磨、还在产品企划案里讨价还价的技术

高阶辅助驾驶与最终的自动驾驶功能,看似是新势力借以作为独特卖点的宣传噱头,但实际使用之后,就会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它解决的是交通移动出行时,时间与精力的解放,确实它还不能替代人类驾驶,但可以让每一段旅程轻松惬意;

今年三月的小鹏 NGP 3000 公里远征挑战,XPILOT 3.0 在高速公路长途出行中的表现惊艳到了不少参与见证的车友与媒体

主动安全功能对于人类无暇或是未及注意的潜在危险提前示警、保驾护航,而陆续有厂商开始推出的高速公路领航功能则可以帮助驾驶者在适用路段实现人机共驾,例如特斯拉的 EAP、蔚来 NOP、小鹏的 XPILOT 3.0 等系统,在小鹏 P7 前段时间举办的 NGP 3000 公里远征挑战中,XPILOT 3.0 系统根据导航和路况自动选择最优车道、自动变道、变道自动紧急避让、自动切换高速公路、自动上下匝道、自动限速调节等等功能都展示出了这套系统接近 L3 状态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激光雷达的加入,让数家造车新势力有了将领航功能激活区域从高速、城市环路拓展至城市的底气

高速公路与城市环路领航功能有了之后,造车新势力们的军备竞赛自然会转移到城市道路上,在加入激光雷达感知信息后,数家国内的新势力厂家都官宣了自己推出城市道路领航功能的计划,其中就包括小鹏在全新产品 P5 上推出的 XPILOT 3.5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 32 个感知硬件与 1 套亚米级高精定位单元的帮助下,小鹏 P5 的 XPILOT 3.5 目标在城市道路实现红绿灯路口通行、城市路况超车、城市路况定制化跟车与城市道路自动限速调节、环岛通行能力等等功能;

小鹏 P5 XPILOT 3.5 系统的 32 个感知硬件与高精定位单元

全新加入的激光雷达特别针对黑夜、弱光、逆光与隧道明暗交替等等复杂场景增强了系统感知,这套系统也会比此前的视觉融合毫米波雷达 XPILOT 3.0 系统有更高的安全冗余,可以在更多复杂工况下实现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加入激光雷达感知后,XPILOT 3.5 系统有了更高的安全冗余,可以面对更多复杂工况实现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造车新势力们在智能驾驶军备竞赛中催生出最新的感知硬件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而这些硬件与软件一同打造的全新智驾体验会让驾驶者真正感受到辅助驾驶的便利性,比起用车成本上的理性优势,这里的感性优势是不是领先更多呢?

改变汽车空间功能属性的尝试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在感知硬件逐渐趋同、功能场景覆盖越来越多之后,产品的区分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主动求变的新势力自然不会止步于这种趋同的竞争,而是尝试开拓全新战场,车内空间的功能属性变化就是其中之一;

「女王副驾」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功能配置的叠加,而是基于一定思考所进行的座舱功能属性创新

此前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蔚来在 ES8 上首发的「女王副驾」,将目标用户典型使用场景中两人小家庭的内在关系赋予到主驾驶与副驾驶功能配置差异上,结合实际驾乘功能的限制,打造出一个带有长滑轨、大仰角、电动调节腿托与脚托的创新副驾座椅形式;

对于题主描述的需求来说,既然有送娃上课的需求,那就有周末带娃出游、辗转补习班、长途出行的其他需求,汽车在这些场景下其实可以不必只是移动交通工具,而是成为解决这些场景的好帮手;

小鹏 P5 23 小时第三空间里的 X-Sleep 睡眠场景,在一键放平前排座椅加上定制的充气床垫之外,全车智能化车及系统结合电量检测、氧含量检测等等功能确保睡眠安心舒适

一如蔚来的女王副驾,小鹏 P5 上提出的 23 小时第三空间概念就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解决方案,打破了座舱中前后排座椅分块的使用功能定义,将车内座舱变为一个完整的移动空间,借助附加推出的配件,例如冰箱、隐私幕布等等,又将车载空间变化为移动的休憩空间,再辅以全车智能系统感知功能的调用,确保车内空间的属性改变并不仅仅是物理硬件的简单添加,而是智能化体验的全新升级,以「X-Sleep 睡眠场景」为例,在一键放平的前排座椅与定制充气床垫之外,小鹏 P5 还用电量检测、氧含量检测等功能确保在车内的小憩安心舒适;

结语

当汽车并不止步于交通工具,在满足了日常通勤需求之外,还可以改变空间属性满足更多生活场景的需求,这样的汽车是不是值得一试呢?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