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

电动势

关注

小鹏 P5 试驾报告

小鹏 P5

2021-09-25

作者:冯金刚

导语:电动势试驾报告,以试驾人为核心的个人产品叙述,不代表所有,请悉知。

今年上海车展前夕,小鹏第三款车 ——P5 首次公开亮相。9 月 15 日,P5 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 15.79 万~22.39 万元。

按照小鹏汽车的定义,P5 将直指凯美瑞、雅阁和迈 / 帕组合等燃油 B 级车。A 级智能电动车对攻 B 级车,P5 开启了车市竞争新常态。对于这样一个 「不对等」 竞争,大家众说纷纭,有说不自量力,也有说开启新时代…… 随着 P5 销量的展开,答案很快便知。

赶在 P5 上市前夕,我简单试驾了下新车,有一些实际体会,当然,也因为是简单试驾,结论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所以难以构成很强的购车导向,望各位周知。

静态

1、外观

虽然 P5 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智能水平,但其它方面其实也不简单。比如设计,P5 采用了一个称作 「和而不同」 充满哲学的设计理念。所谓 「和而不同」,意即年轻用户群体可以和社会趋同,但也能保持独特个性。

图注:线下看,外观其实还行,没有大家说的那么 「丑」

反应到型面设计上就是,P5 既有渐消的曲面,这主要体现在侧面,比如圆润的侧面、掀背式车顶;也有锐利的几何图形,这主要体现在前面和后面,比如格栅、前后大灯。

图注:侧面看起来有些许臃肿,没有那么动感

当然,光剑 3.0 大灯的使用,亦可看出 P5 的家族化设计理念。但与 P7 分体式大灯不同,P5 大灯是一体式的,这个变化的背后是设计师欲遵循小鹏品牌 「X」 理念,可以理解。但令设计师没有想到的是,P5 一体式尾灯与比亚迪某款车如出一辙,这也成为大家吐槽 P5 设计的导火索。

图注:改回家族分体式尾灯,气质是不是立马回来了?

每个汽车品牌都有家族式设计理念,小鹏虽年轻,但 G3 和 P7 两款车却已经积累一些家族设计特征,让人一眼便知,最明显的就是分体式大灯。而 P5 为了遵循 X 理念,放弃分体式大灯选择一体式大灯,这个决策是否理性?我们不好评判,但 P5 因尾灯涉嫌抄袭而激起的争议却是事实。

且不说 P5 尾灯的争议,P5 整个造型设计同样充满争议,反正我到现在还没有听到有人反馈说好看的。可见,以 「和而不同」 为设计理念塑造出的矛盾,设计师并未处理好。

我尝试思考问题在哪儿,G3 和 P7 的设计偏曲面、柔和,尤其是 P7,可谓经典,人见人爱。而 P5 则希望改变,遂加入直线、锐利的设计元素,是的,小鹏的设计语言在求变,但问题也就产生了,这个设计师擅长锐利的风格吗?如果不擅长,自然无法协调柔和与锐利两种风格。另外,设计师为什么要在 P5 这款车型引入锐利的设计思路?

我盯着 P5 前脸看了好久才发现问题所在,P5 相较 G3、P7 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激光雷达,而激光雷达正是矩形的。我推测从功能性出发,为了让激光雷达看起来不那么变扭,设计师在尝试将 P5 前格栅也往锐利的方向调整,而这跟 G3 和 P7 的曲线设计形成对比。

所以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激光雷达的到来,会影响电动车刚刚成型的设计风格吗?我们从另外一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哪吒 S 来看,其激光雷达同样安装在侧进气道,但并不影响主进气道的造型。所以,因激光雷达的引入进而改变 P5 的整体设计风格,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我想说,做一个 「小 P7」,P5 也许更动感,也更值钱。

2、内饰

相较外观的争议,P5 的内饰却是好评如潮。就我个人简单体验来看,优点不少,当然缺点也有,下面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是质感。虽说 P5 跟 G3 出自一个平台,都是 「油改电」,但是 P5 的内饰经过了全新设计,丝毫看不出 「油改电」 痕迹,比如中控大屏,G3 仍有油改电的硬套,而 P5 更像一个纯电平台出品,没有一丝变扭。还有延伸到后排的环抱式中控设计、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各种软硬包覆、小鹏标志性音箱、香氛系统、车载空调等等,P5 的内饰水平对得起它这个价格,甚至还有溢价。

再就是巨大空间。当然,这里主要指后排空间。G3 的后排空间那是一言难尽,而同平台的 P5 却有逆天的表现,具体如下图表。小鹏说 P5 对标凯美瑞、雅阁等传统 B 级车,这个后排空间就是重要支撑所在。P5 借此也提醒了我们,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对 ABCDE 级车的分类确实有必要调整了下了。

第三个优点就是小鹏着重强调的 P5 的 「智能百变空间」,从名字就可窥见其意义,一个是智能,一个是百变。

先说智能。P5 作为一款很强的智能电动车,但要如何体现出来呢?一者就是辅助驾驶,二者就是智能座舱。智能座舱目前常见的是语音、车载导航这些基本的,而 P5 就是探索这些基本智能以外的,比如车内影院功能,在车内看电影、看比赛、看足球,智能电动车不要太好玩。

再说空间。汽车厢内空间如何百变呢?在传统汽车上,这是很难的,因为以内燃机动力为核心的机械结构决定了车内空间不会太富裕,而电动车独有的驱动总成让车内空间有了实质性提升,至少一个级别。在 P5 身上,我们看到了极致,巨大轴距让车内空间甚为可观,为此小鹏工程师将前排座椅全平放到,再引入床垫,一张床就此形成,于是很多场景等待被开发。而小鹏想强调的是,去外郊游,太晚忘归,就地野营,看看电影,仰望星空,倾听虫鸣,好不惬意。官方说把床铺好大概需要 5 分钟,我们自己首次操刀,最快只需 3 分钟,所以如果熟练,3 分钟以内应该不成问题。

再说说缺点,虽然 P5 后排空间惊人,但通过实坐体验,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媒体都反应,后排座椅 「偏短」,所以为了营造 P5 硕大的后排空间,小鹏工程师还是做了一些局部舍弃,这个抉择对与错,唯有各个用户去评判了。另外,我体验的那台 P5 是有车载冰箱的,所以尾箱空间看起来并不大,数据是 450L,不过对比广汽埃安 S 的 453L,差不了多少,如果跟帕萨特(521L)这种传统 B 级车比要逊色一些。

动态

如果做一个完整试驾报告,动态原本有两点:电动驾驶感受和智能驾驶感受,前者又分为底盘驾驶感受和电动性能体验,后者分为智能座舱体验和智能驾驶感受等,而智能驾驶又包括高低速智能驾驶,停车场自动泊车等项目。总的来说,动态是一个大项目,无详测没法写,而这次因为车源数量、场地限制、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我仅体验了 31 公里的市内路况,所以这次简单说下电动驾驶感受,智能功能部分待日后全部开放了再详细体验并作报告。

先说下 P5 的基本参数:

动力参数:

电池种类:磷酸铁锂和三元锂(Ni55 不自燃电池)

电池容量:磷酸铁锂 55.9 千瓦时,三元锂 66.2 千瓦时,三元锂 71.4 千瓦时

电池品牌:宁德时代(后续可能会引入其它电池品牌)

电机: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参数:最大功率 155 千瓦,最大扭矩 310 牛米,峰值转速 12000 转 / 秒

整车性能参数:

百公里加速:0-50 公里 / 小时:4.1 秒;0-100 公里 / 小时:7.5 秒

百公里制动距离:36.5 米 (18 寸轮胎)和 38.7 米 (17 寸轮胎)

NEDC 续航里程:460 公里 / 550 公里 / 600 公里

超充能力:30%-80% 充电时间:600 公里续航版本 38 分钟,550 公里续航版本 35 分钟,460 公里续航版本 30 分钟

整车操控性:麋鹿测试成绩 75 公里 / 小时、18 米蛇形绕桩成绩 55 公里 / 小时、高速双移线成绩 113 公里 / 小时

车身刚性:车身高强钢比例达到 46.8%,超高强度钢占比 13.8%,热成型 (1500 兆帕) 占比 10%

从基本动力参数来看,P5 走的是家用路线,百公里加速 7.5 秒,而非 P7 的豪华、性能路线,当然,不排除日后也会有双电机、性能版 P5 推出。从驾驶 P5 的实际体验来看,尽管参数 「一般」,但仍有一丝推背感,当然,这有个参照物,跟 P7 比,确实不够狂暴,跟同级电动车竞品比,相差无几,比普通燃油车强,可比性能燃油车。

相较 G3/P7,P5 采用了宁德时代去年推出与应用的 Ni55 不自燃三元锂电池,这对小鹏来说是一大突破。关于 460/550/600 公里三种续航里程,虽然是行业大致水平,但小鹏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超充网络,实际体验会比没有超充网络的竞品更好,尤其是北上广布局密度更大的城市,即便是最低的 460 续航,也没有什么续航焦虑可言。

说下续航准确度。这次试驾里程仅 31 公里,路况包含一小段高速,高架路,以及市区路面,开着空调,四个成年人。表显续航:起始 280 公里,结束 246 公里,表显差值 34 公里,续航打折 91%,这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数据。另外,我个人喜欢用 WLTP 显示,这个模式跟实际续航接近,不过就我目前试驾的所有电动车中,仅小鹏旗下车型提供 WLTP/NEDC/CLTC 三种模式的切换。

再看看电耗。从 P5 开始,小鹏开始尝试使用热泵空调,相较 PTC 空调,热泵空调效能稍有提高。跑完后我看了下近 100 公里平均能耗,为 12.9 千瓦时,对于一辆 A 级智能电动车来说,算是合格。不过考虑到车子曾上电停着供我们长时间拍摄,实际驾驶数据会低一些。至于我个人,开车一向温柔,省电能脚,所以我觉得我的测试能耗肯定比 12.9 这个数据低。

最后聊下操控。刚上手 P5,第一感觉是方向盘手感略怪,不像家用车的方向盘设定,我尝试回忆曾经开的车,哪一款跟它很像,最后是特斯拉 Model 3。这个感觉是方向盘大、粗而且偏重,Model 3 因为最初定位偏赛道可以理解,但 P5 完全是家用定位就不符合逻辑了。不过,也有人说这种手感偏高级、运动。就我个人而言,P7 的方向盘手感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但 P5 我可能不太喜欢,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喜欢。

P5 的电门和制动踏板设定整体偏线性,没有像特斯拉那样为了把能量回收做到极致而设定得很突兀,简单来说 P5 并没有以能量回收为优先模式,而是跟燃油车一样,照顾多数驾驶者的脚感,切换很平滑。从 P5 的制动成绩(36.5 米、38.7 米)来看,却是相当优秀。

小鹏目前有两个平台:David 平台和 Edward 平台,前者面向中小型车,即 G3,后者面向中大型车,即 P7。小鹏 P5 跟 G3 一样,都是 David 平台,虽然 P5 轴距和轮距皆进行了调整,但前后悬架仍然是麦弗逊和扭力梁,就非赛道路况的体验来说,整体还是偏舒适调教,而从弯道来看,后排侧向支撑偏软。

隔音静谧性方面,应该说挺不错,不管是从高速到市区,车内人说话基本无扰,高速下亦未见明显的风噪,可见风噪点速度偏高。数据显示,P5 在 120 公里每小时的高速风噪为 66dB(A),60 公里每小时的路噪为 57dB(A)。电机噪音方面,P5 比竞品低 5-10dB,并在大扭矩、高转速等恶劣工况下依然保持较低的噪声水平。

电动势有话说

何小鹏的造车逻辑核心是要酷,这点从他接替夏珩直接掌管小鹏推出 P7 尤为明显。在 P5 身上,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包括小鹏最强的智能技术,以及车载冰箱、香氛系统等细节上。何小鹏说,P5 的背后,是小鹏希望打造 20 万元最强的智能电动车。仅就以上元素来说,P5 确实 「最强」,但颜值与续航这两个核心点,P5 没有跟紧大哥 P7 的步伐,有些丢分。所以,P5 这个车,小鹏把路走窄了,太寄希望于智能上。当然,智能的潜力早已不是疑问,所以 P5 的结局要么成为冲阵炮灰,要么跟 P7 一样扶摇直上,加速智能电动车时代到来。那结局到底如何呢,随着 P5 销量的展开,答案很快便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