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AITO 问界 M5,你的车机为什么如此丝滑?

问界 M5

2022-03-15

撰文 | 郑文

编辑|周长贤

应该没有人会在 2022 年谈论一款新车时不提及车机系统吧?

近几年,很多车企在发布新车时早已把智能车机系统当成重要的宣传点。于是乎,智能语音识别、智能 APP、车载地图等知识点不断被强化,汽车越来越智能成为消费者的共识。

车机系统的演变有一个明显的轨迹。首先,改变必须看得见。从特斯拉将一块巨屏放在中控台开始,汽车座舱内的屏幕就趋向于面积大、数量多,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体现智能化、科技感。与此同时,车载芯片算力不断膨胀。

然而,这依旧无法消弭大部分车机 「应用少、升级慢、体验差」 等痛点,虽然看上去很有科技感,但实际使用时并不尽如人意,与我们用手机、平板电脑的体验大相径庭。

比如:语音交互时,容不得过大的环境噪音,与有瑕疵的普通话,常常像 「人工智障」 一样让人大为光火;车载地图显示在偌大的车机大屏上,你却依旧用手机做导航。

如果让一位科技媒体人去测试车机系统,一定会有个大大的疑惑,为什么手机上很普遍的功能,放在车机上却那么难用?在手机上早已是常态操作的 OTA 升级,在车机系统上却演化出各种各样的 FOTA、SOTA 升级,傻傻分不清楚。

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几家造车新势力在车机上的表现就可圈可点。长时间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四音区智能识别等明显优化交互体验的功能,在小鹏和理想的车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

而在华为鸿蒙系统座舱出现之后,车机系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最近,在 AITO 问界 M5 多个城市同步交付之际,《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去体验了这款车,首次搭载在新车上的鸿蒙座舱的确令人惊喜。

鸿蒙 「完全体」

首先交代一下背景信息。

2021 年 12 月 23 日,小康股份旗下的重庆金康赛力斯发布了与华为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 AITO,问界 M5 是 AITO 旗下首款车型,今年 3 月份正式交付。

问界 M5 发布时,由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多次语出惊人,黑红了一把。从实车看,问界 M5 还是很务实的,充分考虑到实用性,采用了增程式动力,WLTC 工况 1100+km,并没有上华为的那套自动驾驶系统。

而我们具体要说的,是座舱内那块 15.6 英寸智能中控大屏,正是它搭载了全新 HarmonyOS 智能座舱。

此前,人们对鸿蒙系统的最直接体验来自华为手机。如果你的华为手机已经升级到鸿蒙系统,会看到原本的 Android 系统名称已被鸿蒙 OS 取代,但手机 UI 界面和原系统相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不过,鸿蒙系统搭载在车机上,体验感的改变却非常明显。中控屏就像放着一个华为 Matebook,其 UI 交互非常简单、极易上手。

大面积可视化交互,让大部分设置和信息一步直达,实现零层级操作。所有功能最多通过二级菜单都可以触达。下拉菜单栏是车控高频使用的控制按钮,上拉菜单是空调控制区,主界面最左侧是服务与应用中心,右侧就是你高频使用的应用。

桌面下方常驻的个性化快捷栏 Smart Dock 服务卡片,不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还会根据路况、车主状态以及车况等综合分析,主动推荐内容、安全提醒、便捷服务等。

操作过程中,明显的感受就是交互体验非常丝滑,运行相当流畅,3D 动效与触感的匹配度非常高。操作跟手、界面切换顺滑,在丢帧率、相应时延等方面表现很优秀,使用感受与手机、平板电脑很像,可全屏,可分屏,还能悬浮窗。

目前,开车状态下,语音交互是最便利的一种交互形态。在问界 M5 量产车上,长时间(60 秒)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四音区智能识别等功能,在鸿蒙座舱上也都实现了,落地效果都不错。

还有一个带鸿蒙烙印的功能,叫做 「无缝流转」。比如你正在用手机开着华为的花瓣地图(Petal Maps)导航,上车后会自动流转到车机,下车后又会流转回手机。

鸿蒙系统还支持畅联通话。当你进入车内后,只要是同一个华为账号状态下,可以自动从手机流转到车机上,并且调用车内的麦克风和音响等设备,让你直接转换到车内场景。

如果手机不是鸿蒙系统,华为还开发了手机投屏功能,通过下载 APP 的形式,安卓生态下的所有手机都可以与鸿蒙车机实现投屏。类似于苹果 CarPlay、百度 CarLife,但不同于后两者单向、且少量应用从手机投放到车机屏幕,它可以把手机上所有 app 都投放到车机上,同时实现双向流转。

另外,利用分屏功能可以将导航固定在左侧,导航声音还可以通过主驾头枕的音响,只传达给主驾驶位,副驾就可以用流转看视频、使用 app。这个 「流转」 功能,在沉浸式体验和场景切换方面,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

与其他车企的车机系统相比,丰富的应用生态也是鸿蒙的优势。问界 M5 预装了不少应用,包括车载地图、华为音乐、华为视频、酷狗、喜马拉雅、优酷等。在开放的鸿蒙生态下,未来还将持续带来更多应用。与每个应用都需与第三方逐一谈合作的车企相比,华为有天然的优势。

在安全方面,操作系统中,隐私权限都可以自己设置。对了,鸿蒙内核是国内首个满足 ASIL-D 功能安全的操作系统内核,代表华为真正意义上迈入了产品级功能安全的门槛。

一番体验下来,我认为,鸿蒙座舱才是鸿蒙系统的一个初步 「完全体」 形态。

难怪任正非一再强调鸿蒙操作系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为手机设计的,做这个系统并不是想替代谷歌,主要为了端到端处理。

为什么它能做到?

为什么多少年来,车企艰难攻坚,却难以突破,而在鸿蒙到来之后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了呢?为什么一直不流畅、不智能的车机系统,突然就变得丝滑了起来?

据官方介绍,流畅是因为 HarmonyOS 智能座舱采用智能后台管控和内存分配 VIP 调度方案。语音车控也首次采用了华为自研的领先端云结合架构,同时发挥端侧延时低,云侧大模型大实体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流畅、快速、准确的语音交互体验。

不过,以上话术并不能很系统地阐述鸿蒙系统为什么如此优秀。

还是要回到鸿蒙系统发布时去寻找答案,2019 年 8 月 9 日,余承东将其称为 「第一个面向全场景微内核的分布式 OS」。

「微内核」 大有文章。这个基于微内核架构的系统,相对于过去安卓的宏内核架构来说,有明显的优势。

宏内核架构将包括文件系统、设备驱动、虚拟内存管理、网络协议栈等所有系统服务都放到内核里,内核整体作为一个大过程实现,并同时运行在一个单独的地址空间,相互直接调用函数。

这样当然简单高效,不过随着操作系统功能的深化,内核中的东西越来越多,巨量的宏内核代码就会隐藏潜在漏洞,并且系统可扩展性差。简而言之,牵一发动全身,有卡机问题、应用失灵就容易整机瘫痪,特别是在车机系统上,此类问题就会更严重。

微内核就很好地化解了此类问题。微内核,顾名思义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中只保留最基本的调度、内存管理功能。驱动、文件系统等都放在用户态实现,这其中的功能被划分成独立过程,过程间依靠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通信,一个服务失效不会影响另一个服务。

这就是华为所宣传的鸿蒙系统的 「分布式」。鸿蒙系统的三大核心能力分别是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安全。

分布式软总线就是让鸿蒙系统使用更加流畅的功臣。加上华为的 「确定时延引擎」 技术,又进一步优化了时延。它可以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任务执行优先级,以及时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相应时延可降低 25.7%。

而另外两个核心能力中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则可以提高升、跨设备数据远程读写和检索性能。

是的,「高流畅性」 只是微内核架构思想带来的其中一个特点。有别于谷歌和苹果只能用于手机、微软只能用于电脑的分布式应用。鸿蒙系统还有一个巨大的特点是跨端的 「高协同性」。

设备间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导致链路的融合、共享问题很难得到保证。鸿蒙则可以实现不同形态的终端组网、无感发现。从一台设备转移到另一台设备上,不会受形态限制。

一位基于鸿蒙系统做开发的 APP 开发工程师称,现有的系统大多数还没有从系统层面真正去打通各个设备,但是鸿蒙确实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能力,从系统层面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可以让开发者自由去组合各设备的优势硬件能力。

「我们之所以要在鸿蒙系统上吃螃蟹,是因为我们是做家庭 KTV 的,整套产品割裂感强,体验感比较差。和华为鸿蒙团队进行交流之后,从系统层面解决了设备的互联互通。」

最后一个核心功能分布式安全,让鸿蒙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一位创业公司产品负责人认为,鸿蒙的优势是连接的安全性,「它是做到芯片级别的,有硬件级别的加密,有软件级别的通信加密,是采用最新的行业标准做的一个安全连接。」

鸿蒙 「1+8+N」 战略指出,通过分布式总线将 PC、平板、智慧屏、音响、AR/VR 设备、手表、车机、耳机等八项进行联通,由华为亲力亲为研发销售;而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涉及到的摄像头、扫地机器人、智能秤等 N 项外围智能硬件由生态伙伴合作开发,鸿蒙提供开源操作系统、HiLink 协议标准、HiAI 组件等技术平台。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宏大愿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鸿蒙目前采取双框架运行,保留了 AOSP(Android 开源代码项目的简写)特性。这是为了加快融入当前的安卓用户,后续版本会对 AOSP 逐步解耦。目前,由于鸿蒙应用生态还不完善,大部分应用还是基于 AOSP 框架过渡的安卓版,也因此不能完全体现鸿蒙微内核越过虚拟机在运行速度上的优势。

这也是业内人士认为鸿蒙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生态规模能否达标的原因。华为消费者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表示,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16% 的市占率是生死线。

总的来说,在体验完 AITO 问界 M5 的鸿蒙座舱、以及了解鸿蒙系统的技术背景之后,再回想起鸿蒙系统发布会时的诸多信息,我隐隐明白了什么叫 「一生万物,万物归一」。

万物互联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难以定论。事实上,人们对未来的设想怎么都跳脱不出当下技术和思维的限制。

五年后,当我们再回头来看时,或许车机 「不卡顿」、「丝滑」,只是我们对鸿蒙生态的最直观感受,最肤浅认知。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