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 日,Aion S 在广汽新能源广州的工厂里举行了预售发布会,赶得好不如赶得巧,就在当天早上 6 点,特斯拉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变动,内容非常炸裂,以至于牢牢占据了最近几日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很遗憾,和特斯拉比起来 Aion S 的存在感太低了。
不过这款车无论是从车本身的亮点还是营销的槽点都还值得我们聊一聊,本文前半部分我会理性地分析一下 Aion S 数据层面的产品力,后半部分可能会偏激的聊一下他营销的槽点。
拗口的车名
先问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这台车的车名怎么读?
没上市之前,这台车一直是以 A26 的内部代号在大家口中讨论着,广州车展正式亮相后,他有了自己的名字:Aion S,四个连续的元音字母,着实有些为难没啥英语水平的我。每当我在朋友面前念出车名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舌头是多余的。
还好,这次预售发布会上,Aion S 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埃安……
不过现在貌似还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在广汽新能源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搜索「埃安」,搜索结果均只有一条。
中文车名的传播率远不如 630,话说,就不能起个有内涵一点的中文名么,直接音译也太偷懒了吧,whatever,知道名字了,我们可以来看车了。
外观
广汽传祺的外观,从 GS8 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再到后来的 GM8,我一直觉得不错,自主品牌的外观慢慢站起来了,所以广州车展上我格外期待 A26 到底长什么样。
第一眼见到 Aion S 感觉还不错,但是整车尺寸比我想象的小不少,4768*1880*1530 mm 的长宽高成绩是个紧凑型车的水平,外观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但也有些人认为前脸的线条过于复杂了,广汽新能源收集了大家的看法和意见,在量产版本上进行了微调。

相比车展上的版本,最大的改动就是将 Logo 上端两侧的进气口完全封死了,这样看来 Aion S 的前脸基本上是全封闭的,电动车不需要进气,对散热要求没有燃油车高,所以可以做成全封闭前脸,但某些品牌直接套用了家族中燃油车设计语言的电动车,通过直接封死进气格栅的方式来做到全封闭前脸会让整个车看起来非常抽象。
采用全封闭前脸的同时,对风阻无疑也是非常友好的,Aion S 的风阻系数做到了 0.245 Cd,虽然相比吉利新能源 GE11 的 0.2375 还有差距,但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车尾的设计看起来感觉会显得小气一些,尾灯采用了烂大街的贯穿式设计,好在不是为了贯穿式而贯穿式,看着还是很协调好看的。
内饰


因为没有体验过实车,细节做工、质感、人机工程学和空间在这里不过多评价,所以就简单说两句。
内饰的整体设计非常传统,双幅方向盘和横置的两块 12.3 英寸大屏和奔驰 S 多多少少有点相似,豪华感的渲染非常到位,但科技感上毫无建树。
不过我可以理解,毕竟这款车面对的用户群体对豪华感的需求是大于科技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台豪华舒适的代步车。
智能化
纯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是车库每次都会重点关注的,现在车企也都慢慢重视了起来,或多或少都开始涉及,但是除了特斯拉,还没有哪家做得比较好的,软件领域大家都是新手,如果你想体验智能化,就必须留出一段预期,接受他可能出现的 BUG。
Aion S 宣称可以实现整车 OTA,辅助驾驶达到了 L2 的水平,看着很美丽,但实际怎么样嘛,这些等实车交付了之后,我们会找机会做一次全面的测评。
智能化到这就结束了吗,还有一点值得聊一下——广汽新能源的 APP!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没款自己的 APP 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要是能在 APP 上再卖点周边可能还能多聊几句。
广汽新能源 APP 的 UI 设计很一般,流畅度也很一般,但是内容相当丰富,从新闻资讯到充电地图,从订车到用车,连积分兑换小礼品也有,不对,戴森的吹风机、大疆的无人机应该不是“小”礼品了。

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挑几个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充电地图,这对于一个纯电动车车主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广汽新能源 APP 里充电桩的收录也非常丰富。还有一个路线规划的功能,但是当我满怀期待的输入了一个目的地,结果他就给我规划了这么个玩意……看不清路线,没有推荐途径路地充电站,这有什么卵用?我觉得大家可以调整一下扫码充电好用程度的预期,避免太过失望。

其次是订车,广汽新能源的 APP 上居然可以完整看到从订单生成到生产到物流到交付的全过程,这算是开创先河了。
就目前蔚来和特斯拉车主对交付顺序的不满来看,广汽要是真能完整记录同步给车主,那对于车主来说确实引起了舒适。

最后我在车主服务中还发现了一键加电服务和数字钥匙,一键加电好不好用我不关心,我比较关心数字钥匙是否好用,能不能让我真正脱离实体钥匙,一个手机搞定一切。

三电
写到三电,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先来看数据:

三电中最有看点的就是电池,去年年底比亚迪唐 EV600 的电池密度做到了 161 Wh/kg,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棒的数据了,而 Aion S 到了 170 Wh/kg……

广汽新能源宣传页中的“三大全球首创显示”,Aion S 采用了宁德时代 811 的三元锂电池,不是,你用就用呗,怎么用个供应商的东西还全球首创呢?
不经让我想起一个段子,数码圈抢骁龙 855 的首发,汽车圈抢宁德时代 811 配方三元锂电池的首发……
从车辆的交付时间来看,Aion S 和使用 84 度电池的蔚来 ES6 都在今年 6月底交付,至于到底是哪家能够首发,我们耐心等一下。
能量密度是一个亮点,还有一个亮点是电池容量和综合续航。
单看电池容量 58.8 度,很常规。单看综合续航 510 公里,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冲到进 500 km 俱乐部的玩家越来越多,算优秀但也不稀奇了。
但是这个两个数据结合在一起看就牛逼了,58.8 度电跑 510 公里,这真的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水平了。很多人笃定广汽新能源在跑续航测试的时候在调校上做了一些鸡贼的操作,但在没有实测之前,我相信 Aion S 这个成绩,我想从车本身来看看有什么技术支撑这个成绩。
几个影响电耗水平的技术指标:电机效率、整备质量和风阻系数。
我们一个一个看,Aion S 的电机采用了日本电产的动力总成,集成化程度比较高,整个动力模块整合了电机、电控和减速齿轮,这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优势是可以减小体积重量,结构更紧凑,但效率怎么样还不确定。
整备质量的降低一定是有利于综合续航的,早年间一台正常的电动车轻轻松松超过两吨,现在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车重也下来了一些,Aion S 的体重控制在了 1625 kg,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水平。
Aion S 还有一个优秀的指标是风阻系数,风阻越低,高速行驶的能耗也会越低,但低风阻的红利体现在高速行驶上,如果仅是城区代步使用,再低的风阻对续航的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
综上所述,如果 Aion S 的实际续航能接近 450,那这绝对是广汽新能源的良性产品了,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实测成绩。
什么,你说他有太阳能天窗可以边开边充电,算了吧,那玩意儿除了贵没什么优点,就那点发电功率怕是带个电风扇都费劲吧……
价格
最后再说一下 Aion S 的价格,目前广汽只公布了一个预售价,补贴后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分别为,14 万和 16 万,个人猜的魅 630 的顶配版售价估计会在 18-20 万左右。

从数据层面来看广汽 Aion S 是有实力的产品,而且他的定价在这个级别也有竞争力,我个人还是很期待实测这款车的,只是……
这款车似乎被营销给玩砸了。
营销
去年 11 月广州车展亮相前,这款车就给大家留下了 600 公里超长续航的印象,我们一直强调,这是等速续航,但貌似不少朋友被忽悠的以为是综合续航。
广州车展亮相之后,广汽新能源的官方微信发了一篇文章,先吹了自己的风阻系数和 Model 3 是一个水平的,然后又拿 Model 3 EPA 工况下的续航和自己 60 km/h 等速工况下的续航作对比,哦,对了,不仅数据是错的,连单位也是错的,英里和公里之间可差了 1.6 倍多呢。

怎么说,是骡子是马敢拉出来溜溜吗,你是一小木船就踏踏实实和小木船比呗,非得去挑衅一下铁皮船,真站一块儿,你就是个弟弟。
网上关于 Aion S 的宣传中也充斥着“续航达 630 km”“不输传统燃油车”“取代燃油车”“AI”等各种夸张的修饰词汇,反而是他 510 公里的 NEDC 续航鲜有宣传,怎么?觉得这个成绩非常拿不出手吗?

实际驾驶中,连 NEDC 都很难达到的情况下,60 km/h 等速跑出来的成绩就更加没有意义了,广汽还反复用这个数据在给消费者洗脑,不仅坑了消费者,还恶心了竞争对手。
隔壁厂辛辛苦苦做出了一款 NEDC 续航 500 公里的车,也一直这么宣传,你冲上来破坏游戏规则,拿 60 等速宣传,如果没人管管,大家都拿这个没有意义的数字宣传,那真是良币被劣币驱逐了。
为了有一个优秀的竞争环境,最后想对广汽新能源说一句:脱了你浮夸的马甲,我们还能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