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腚🍉

刘光腚🍉

关注

华为车 BU 又一高管离职!

环形隧道

2022-05-01

4 月 29 日,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已从华为离职,加入了宁德时代,负责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业务。

「降职」风波

蔡建永是华为企业业务线上的老人了,做事比较低调,之前曝光并不多。

在 2017 年任华为车联网创新中心的总监。2019 年 5 月,任正非亲自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方案 BU 宣告成立,由 ICT 管理委员会管理,前华为无线网络业务部和日本运营商业务部的总裁王军出任车 BU 总裁,蔡建永出任华为智能汽车 BU CTO 一职,同时兼任 9 大二级部门之一的架构设计与集成战略部部长。

百度百科改的真快

后来,蔡建永转任该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一职,所属部门为华为汽车业务 14 个二级部门之一,相当于被从内部降级。在华为任职期间,蔡建永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车辆架构、系统设计两大方面。

离职风波

这几年虽说自动驾驶和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动确实剧烈,但华为车 BU 部门的高管离职,却更加频繁,我特意收集了一些华为 BU 离职高管的信息:

  • 2020 年 11 月左右,员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张晓洪离职,2021 年 4 月加入蔚来任职高级产品经理;

  • 2021 年 11 月,原华为汽车 BU 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佘晓丽,确认加入蔚来,负责算法研究;

  • 2021 年 11 月,原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陈奇,由极氪确认担任极氪自动驾驶副总裁,主要负责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 2022 年 1 月 25 日,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被爆将在春节前离职华为也证实了此时;

  • 汽车业务副总裁、西欧企业业务部部长何利扬、自动驾驶 COO 和地图与数据负责人姜军,以及融合传感负责人彭学明等等;

为什么要走?

华为坚持自己不造车,而关于汽车业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都能搞。在余承东从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过来前,华为已经深入了与极狐,以及其他车企的合作。

来自《财经》整理

而余承东到任后,对整个汽车业务进行了多次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人被调任、降职,导致一部分高管流失。

而余承东则对「小康」疼爱有加,甚至都从赛力斯 SF5 迭代到了 AITO M5,而 AITO M7 也在到来的路上。但从目前这两台车的实际表现来看,AITO M5 的鸿蒙座舱是个亮点,但在辅助驾驶上的智能化表现,则没有拿出华为的优势技术来。

甚至回顾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也经历了多次跳票,目前已经延后至

宁德时代的 CTC

在以往的视频中,我对「宁德时代造车」,做出过猜测。而这个 CTC 技术,大部分掌握在车企手中,比如今年落地 CTC 技术的特斯拉,还有最近公布的零跑等等。而悠跑、Pix Moving 等这类滑板底盘公司,也对 CTC 技术虎视眈眈。

CTC(Cell to Chassis,即电芯到底盘)是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是直接把电芯集成到底盘上,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化,也就是更进一步提升物理能量密度。不过这个技术,宁德时代计划在 2025 年后得到应用。

所以,现在开始,宁德时代招揽人才为 CTC 做准备,就是非常合理的。

今年 2 月 15 日,浙江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时代新安达成合作,CTC 技术正是其中重要项目。新吉奥提供的新能源商用车平台,这有可能成为宁德时代 CTC 技术的首个试验田。

2 月 19 日,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一体化电动底盘研制项目及瑞庭时代上海智能动力系统项目(二期)正式开工。其中的一体化电动底盘项目,应该就为了加速 CTC 技术的落地。

写在最后

其实不管是华为也好,还是宁德时代也好,他们就算想造车,也不能声张。原因我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

我比较期待的是,小米、苹果第一代产品出来后,华为、宁王还能不能坐得住,当然了,这个前提是他们车得卖得好,得有趣。

🔗信息来源:36 氪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