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KU 问题,为什么有 G 车型?
其实 G9 的 SKU 比之前的车型要简化,但是确实有一些理解门槛,选装配置确实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有配置能力上的问题,也有配置逻辑上的问题,这个事情会再想一到两天,然后尽快去推动这个问题的改善。
G9 除了入门车型其他车型都标配 XPILOT 4.0,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4.0 里已经包括了全新重写的 NGP 和 ACC、LCC,另外还有一个激光雷达车型希望实现点对点智能驾驶。在无人驾驶到来之前靠 XNGP 已经做到全部功能。而入门 570G 车型是根据用户的声音来做的,市场上仍然有很多用户需要的只是一个基础的电动车,这里面需要做平衡。
2. G9 交付预期是多少?
至少要超过 P7,G9 很均衡,然后主销车型的价格在 40 万以内,在同区间里其实有很均衡的配置,包括空间、智能化、驾驶感受这样。
3. 智能驾驶什么时候才能带来更大的增长?
关键问题有三个,第一是要所有场景都能支持,目前大家都是泊车和高速,但城市才是用车的主力场景,我们会在 23 到 24 年通过 OTA 来实现这个事情。
第二是地图的问题,高精地图有的时候是不连续的,高精地图和普通地图之间的处理是一个难点,地图的管理非常之复杂,这也是小鹏在专门去做的一个事情,这个我们会做到 90 分以上。
第三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城市比高速场景复杂一到两个数量级,需要投入的资源很多,光是纯硬件成本就很大了。
4. L8 和 G9 的竞争格局?
电动汽车和混动有很多地方的差异,和混动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在这个价位电动车的续航是相对较高,可以满足城市和一定郊区的出行。纯电每周充一次和混动每周充好几次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另外纯电也更容易把驾控做得更好。这个市场用户群很大,有人喜欢纯电,有人喜欢混动,怎么去平衡是很考验的,关键是把喜欢你的用户给抓住。
5. 小鹏在智能相关的领先有多少门槛,该如何看待?
一个技术如果能领先三年那已经非常多,然后技术讲究积累,一个深圳的友商做新能源十多年了,但真正的快速增长主要就在这几年。智能在 NGP 的带领下会在明年出现一些新的东西,然后接下来的两到三年会有很大的跃进,这时候再去追就很难了。
6. 新势力正在变成旧势力,传统厂商的进步也很快,怎么看?
环形赛道跑圈都是直线加速,弯道减速,现在大家新势力还都在弯道,如何在弯道上把速度控好,某些企业一方面在依赖固有优势,然后也在学习别人的能力,他们还在直线,但是等到弯道,如何去解决技术去攻克难点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小鹏走出弯道以后也会迅速提速。
7. 如何看待比亚迪和华为?
大家都是在新能源赛道,他们都在自己的直道上。其实新造车企业过快的发展不一定是很好的,木桶的每块板都很重要,要稳健。比如去年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是产能,但我们有的友商跑的更快这里还是要恭喜他。
8. 怎么理解和保时捷的对比
标杆都是没有短板同时又有长板的产品,我本人很喜欢保时捷,也希望把小鹏做成一个有美感和全球化的企业,但标杆同时也是能持续的,长期的。我们现在的配置可能有一些问题,内部需要改进的是如何让配置和价格更香。
9. 小鹏 G9 的创新有多少?
G9 上其实有非常多的创新,有的还在研发,后续会通过 OTA 给用户,有很多创新的时候需要去稳住节奏,把实现做好。
有很多车企的车在做小步快跑,很多用户目前都觉得「下一台更好」,但实际上下一步就是无人驾驶了,而且续航过了 800 以后也没有多少实际需求,4C 以后再快的充电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不大。过快的节奏大家会发现也容易发生一些品质问题。小鹏现在要把好弯道的龙头,做稳,保证下一个无人驾驶阶段可以迅速发力。
10. 超快充体系的问题?
4 季度会加快部署,三个点的事情如果做好了电动车就可以打燃油车了:充电快,充电方便,电池便宜。电池成本这两年有点逆势,到 2023 年以后电池成本下降会更明显。
11. 今年压力大吗,会因为品牌上探焦虑吗?
造车的每天都在焦虑,现在好一些了,因为看到了明年会到来什么,关键是你看到未来了就不会焦虑。一个技术的推出从推出到稳定到转化,需要很长的周期。
小鹏选择的道路是需要摸索、铺垫、教育市场的事情。我们会选择做少一点,做深一点用平台化的东西为后续的东西做铺垫。另外一个卷的市场和一个稳定的市场大家的竞争逻辑和策略也不一样,比如现在有人会用负毛利的策略去冲击市场,其实如果在一个稳定的市场小鹏会走的更快。
12. NGP 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问题?
地图是小鹏和高德地图一起申报审批,广州大多数地区都会覆盖。今天所有的 L2 智能驾驶都是需要驾驶员关注前方,NGP 也是在这个政策和法规之下去做的,如果有后续更新的法规我们也会去做适配。
13. 如何看待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内卷?
内卷不是稳态,今天过得好过几天说不定就过不好了,要有耐心,而且要有新的打法。被研究的头部企业可能一两年以后就会面临跟进者的围攻。另外要做有价值的创新。
14. 小鹏的新技术对于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新技术的创新是很痛苦的,10 个里可能有 2 个成功,但这两个很快就被人学习了。所以要适度创新,另外新技术运用也会让供应链更加成熟,给市场更多的参考和引导。
15. 市场预期?
G9 产品力足够好,我们只需要去做好产品的配置组合。P7 刚出来的时候销量也比较平,后来随着 NGP 的推出和供应链管理的提升销量也随之往上爬坡。
小鹏品牌从 18 年到现在也在一路往前走,品牌向上的过程要有一致性,向上的时候如果只靠一个方法论,到弯道的时候不一定能转过来,很多的东西要提前想,提前去做。
16. 小鹏 G9 月销破万的预期凭什么?
我们锚定的友商月销是数万,我们把组合打好,其实在这个市场会有很大的想象力。
17. 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的影响?
资本市场确实对公司有很大的影响,一定会有压力,很多事情不是一个月能解决的,我们在之前就看到了一些挑战,然后就在为之准备,该改的就改,该向用户道歉的就道歉。需要有这种心态去进步。
18. 怎么看 P5,以及 G9 对于小鹏的意义?
P5 符合预期,但是供应链管理上出了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当决定拿出几个亿去做研发是很不容易的。G9 现在我们是要去做全球市场的,要匹配欧洲的很多要求,而且所有版本都在 30 万以上,它对于小鹏各方面的意义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