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飞飞
一百四十年前,马是世界上所有车的动力来源。这种理念就像 「天黑了应该开灯」 一样的常识深入人心。
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不信邪,他将单缸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架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由于改变了车最核心的动力来源,这辆车并不被世俗所接受,当时的人们称这辆车为 「散发着臭气的怪物」。当地政府也不买单,他们说,这种不用马拉的车会消耗汽油、会破坏公路,还是不要拉出来招摇过市了。
本茨的妻子和他一样不信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她 「当」 起了司机,带着两个儿子驾驶这辆车行驶了近 200 公里,去探望本茨的妈妈。她成功了,随后便发电报给本茨:汽车经受住了考验,快去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

于是,1886 年的慕尼黑博览会上,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了,开启了欧洲汽车工业的繁荣。随后,戈特利布・戴姆勒、阿曼・标致、安德烈・雪铁龙等人的名字响彻世界。
如今,汽车最核心的动力来源再次发生改变。市场中不再只存在依靠燃油驱动的汽车,电力、甚至氢能都成为汽车新的动力来源。这引发了新一轮的汽车革命。
亟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同样是在德国,不久前召开的汉诺威车展中展出了众多新车。作为德国历史最长的车展,汉诺威车展每两年才举办一次,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展示平台。
在疫情的持续肆虐下,车展的举办愈发艰难,因此汉诺威车展此次时隔四年成功召开显得尤为珍贵。本届汉诺威车展汇集了来自 42 个国家的超过 1400 家参展商,同时吸引了全欧洲甚至全球眼光 「最挑剔」 的一批消费者驻足观看。

汉诺威车展向来是众多欧洲车企品牌的舞台,但本届汉诺威车展上也出现了上汽大通 MAXUS、宁德时代等中国面孔,引起了不少欧洲用户的关注。
在汉诺威车展召开期间,上汽大通 MAXUS 展台前熙熙攘攘,众多欧洲消费者围绕着展台上的纯电 MPV 车型 MIFA 9、纯电皮卡车型 T90 EV 进行讨论。在欧洲市场,不仅豪华纯电 MPV 车型非常稀少,纯电皮卡车型也还没有出现,以特斯拉 Cybertruck 为代表的跨国车企血统的相关产品还未量产。因此,虽然是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但相关车型甫一亮相,便获得了欧洲市场的极大关注。

上汽大通 MAXUS 之所以向欧洲推出了多款旗舰新能源车型,是因为目前欧洲正在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今年 6 月底,经过欧盟 27 个成员国长达 16 个小时的谈判,欧盟 「Fit for 55」(减碳 55)最终就 「欧盟国家 2035 年起禁售燃油车」 这一协议达成共识。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欧洲将释放大量新能源市场空间。这一决定虽然遭到了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传统车企的高管的反对,但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是百年难见的市场机遇。
要想在新的时代快速崛起,找准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欧洲的新能源市场中充斥着轿车与 SUV 车型,这也是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第一款新能源车型的首选阵地。相较而言,纯电 MPV 车型较少,高端豪华纯电 MPV 车型更是一片待挖掘的蓝海市场。
在国际传统豪华车企普遍转身缓慢的情况下,上汽大通 MAXUS 于今年在欧洲推出全球首款 「全尺寸豪华智能纯电 MPV」 上汽大通 MAXUS MIFA 9,成为首个在欧洲推出纯电高端 MPV 产品的中国品牌。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欧洲、纯电、高端。其中,作为汽车工业文化的发源地,欧洲拥有严苛的技术法规和准入门槛。换句话说,能获准进入欧洲市场的汽车产品,质量绝不会差。事实上,MIFA 9 已经通过了 E-MARK 等欧洲法规认证,设计满足 EuroNCAP(欧洲)、C-NCAP(中国)、ANCAP(澳大利亚)三大五星安全标准,且贴合左舵、右舵不同国家消费者用车习惯,不仅让欧洲消费者买单,还是 「全球硬通货」。

而纯电和高端,则昭示着这款车型的全新身份。MIFA 9 自设计起便定位纯电高端 MPV,在欧洲起步价为 7-8 万欧元,最高配置版本售价达到 9.4 万欧元,接近奔驰 EQV 的售价。但从产品力角度而言,MIFA 9 试图全面超越后者。

在海外市场,上汽大通 MAXUS 始终主张 「高质高价」 理念,试图打破外界对中国品牌 「低价低质低值」 的刻板印象。从 MIFA 9 最直观的车身尺寸来看,MIFA 9 长宽高为 5270×2000×1840mm,轴距 3200mm,远超同级车型,且于同级率先搭载支持全车 6 座电动调节的 6 张独立豪华座椅,支持用户随意变换坐姿,而如若用户在车内调换位置,MIFA 9 也会据此自动调整为用户习惯的座势、适合的车内温度、熟悉的操作界面等。

为了使这款车成为真正的 「第三空间」,MIFA 9 还采用高通 8155 和联发科 8666 高性能双芯互通技术,为用户提供全车十屏互动体验,同时,在车内的 DMS 与双 OMS 的加持下,该车可实现无感知识别,做到 「千人千面」。
以豪华 MPV 的使用场景而言,MIFA 9 可满足用户最典型的公务、商务、家庭出行场景。据上汽大通总经理郝景贤介绍,上汽大通研发中心拥有超过 800 个软件工程师,在电子架构、智能驾驶、电子座舱等领域进行自研工作。基于此,MIFA 9 使用了上汽集团全新一代智能电驱系统,CLTC 续航里程超过 560km,同时,搭载 UTOPILOT 友道智途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在国内实现 L2++ 的高阶智能驾驶。
作为在全球化战略下孵化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大通 MAXUS 自诞生之初就配备了全球最前端的技术能力,产品也因此能实现国际最高标准,进入最严苛的欧洲市场。比如在德国,上汽大通 MAXUS 极具技术优势,近期,旗下新能源产品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了德国 「最具创新性的量产品牌 —— 电动汽车」 第二名,有欧洲用户盛赞:「上汽大通正引领欧洲跨过门槛迈入电动汽车未来。」

目前,MIFA 9 已到达欧洲,登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欧洲新能源市场。某种程度上而言,MIFA 9 已经成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具有代表性的高端产品。
除此以外,上汽大通 MAXUS 的纯电皮卡 T90 EV 也在欧洲完成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型是欧洲目前市场上的首款纯电皮卡,比特斯拉等品牌更早实现量产。
上汽大通 MAXUS 在皮卡领域短短 5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发达国家首选中国皮卡,不仅深耕澳新、美洲、中东等全球皮卡高地,目前在北美、智利、沙特等市场均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品牌皮卡,在国内也实现了今年 1-8 月销量第二的成绩。
在两大车型的加持下,上汽大通 MAXUS 成为了首个进入欧洲纯电 MPV 市场和纯电皮卡市场的中国品牌。这不仅有助于上汽大通 MAXUS 在欧洲进一步扎深根基,加速后续产品的推出、销售与品牌强化,还能减少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难度,帮助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塑造知名度。

过去,高端豪华市场一向是跨国车企的天下,如今,上汽大通 MAXUS 的表现让中国汽车业看到另一种可能性 —— 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技术已经得到了发达国家的认可,中国品牌拥有了超越外资品牌的资本。这不仅意味着 MIFA 9 与 T90 EV 两款车型得到了欧洲人的肯定,更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迈向高端化的重要一步。
上汽大通的出海密码
能在众多中国品牌中迅速脱颖而出,上汽大通 MAXUS 依靠的是技术能力和产品力,但不光是这些。要想在欧洲市场上战胜国际老牌车企,中国汽车品牌不仅需要满足欧洲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还要拥有完整的购车及售后体系。
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源于上汽大通 MAXUS 的眼光。区别于国内大多数中国汽车品牌,上汽大通 MAXUS 在成立之初就以欧洲为根基,瞄准全球市场。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曾这样描述过公司愿景:在参与竞争的细分市场中,上汽大通 MAXUS 要在国内成为行业领导者,在国外成为全球强有力的竞争者。
他坦言,当初设定这个愿景时觉得 「蛮高的」,但经过了十一年的发展,目前来看,上汽大通 MAXUS 已经成为 「全球发达国家首选中国车」,「能在参与全球竞争时拿到很靠前的成绩,是超过我们预期的。」
一系列数据例证了这个事实:上汽大通 MAXUS 已进入英国、爱尔兰、挪威、德国、意大利等 20 个欧洲国家,对欧洲市场的新能源出口量达整体出口量的 17%,在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更是高达 90%。基于众多品系产品,在崭新的电动化领域,上汽大通 MAXUS 堪称是欧洲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场上产品矩阵最丰富、人群覆盖面最广、定制化水平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

究其原因,「眼光独到」 是上汽大通 MAXUS 得以在欧洲市场迅速发展的密码之一。目前,上汽大通 MAXUS 在欧洲上市了纯电高端 MPV、纯电家用 MPV、纯电轻型商用车、纯电 SUV、纯电皮卡等多种产品。与中国市场容量相比,这些产品在欧洲市场能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比如宽体轻客车在国内只有 20 万的市场容量,但在欧洲有 100 万,皮卡在欧洲的市场容量也是中国的十倍。这种为细分车型精准选择市场的眼光,使上汽大通 MAXUS 的努力 「事半功倍」。

其次,上汽大通 MAXUS 拥有十一年的出海经验,这为其目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年前,上汽大通 MAXUS 首款产品 V80 刚刚上市,便同步登陆国际市场,为这个中国品牌注入了浓厚的全球化基因。与此同时,上汽大通 MAXUS 也开始在海外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和经销商网络体系。
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上汽大通 MAXUS 看到了迅速崛起的新机会。2017 年,其在欧洲发布了首款纯电动宽体轻客 EV80,开启了新能源车型出口的新纪元。此后,上汽大通 MAXUS 便持续推出各类新能源细分市场车型,从最开始的纯电轻型商用车 EV90、EV30,再到乘用类纯电 MPV MIFA 5、纯电 SUV MIFA 6,上汽大通 MAXUS 始终根据欧洲市场变化推出新产品,如今高端纯电 MPV 车型 MIFA 9 的上市,又将其带入了新的竞争领域,成功实现品牌进阶。

凭借过往积累的出海经验及建立的经销商体系,上汽大通 MAXUS 在 2021 年 7 月,曾批量向英国、挪威、爱尔兰等欧洲发达国家出口了超过 5000 台车辆,不仅创下了中国品牌轻客车型出口欧洲的最大批量纪录,也刷新了中国品牌单一车型出口欧洲的最大批量纪录。发展至今,上汽大通 MAXUS 累计进入 20 个欧洲市场,拥有 400 余家经销商。上汽大通 MAXUS 已经成为了欧洲消费者眼中优秀中国汽车品牌的代表。
当下,汽车产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中。对此,蓝青松曾指出产业正在发生的两大变化,一是汽车产品新增了电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的属性,二是汽车直营模式的普及和渠道的变化。如果说过去上汽大通 MAXUS 的成功是基于独到的市场眼光和全球化战略,那么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两个变化,便是上汽大通 MAXUS 如今需要抓住的关键。

在产品方面,除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努力外,上汽大通 MAXUS 还格外看中被大多数车企所忽视的 「定制化」。为了得到欧洲用户的认可,上汽大通 MAXUS 采用 C2B 用户共创定制模式,通过该模式,上汽大通 MAXUS 可根据海外不同地区的市场政策、环境特征、消费偏好及使用需求等,因地制宜,迅速开发出匹配海外各地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产品,为海外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商用及出行解决方案。
在欧洲市场,上汽大通为用户提供了 「全需求解决方案」,以宽体轻客 EV90 为例,其支持丰富的用户定制,比如海外用户喜欢在底盘车上增加可调节尺寸的方舱,对接各种用途的方舱,上汽大通便结合自研的算法公式,面向客户需求进行灵活的 「排列组合」,为用户预留各种电气乃至车联网接口,使用户可以拿到底盘车就可以根据上汽大通提供的 「菜单」,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进行方舱的灵活加装。这直接填补了电动宽体轻客在当地的空白。欧洲的经销商 Harris 集团总经理 Mark Barrett 直言:上汽大通的宽体轻客 EV90 改变了市场格局,让消费者不再只关注于奔驰、福特等欧洲传统顶级品牌。

此外,针对欧洲市场,上汽大通 MAXUS 提供了三种不同营销模式:总代制、直营业务、大客户直销。通过三种营销模式的结合,试图达到最佳营销效果。今年 7 月,上汽大通 MAXUS 还在欧洲市场成立了子公司 SME(SAIC Mobility Europe),不断深耕品牌在欧洲的经营模式和渠道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根据不同的市场特征,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背靠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勇气。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汽大通 MAXUS 在英国与澳大利亚所采取的市场策略。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上汽大通 MAXUS 发现,虽然这两个国家都奉行英式文化,但适合的营销策略却截然不同。澳洲人愿意为皮卡等跨界类产品买单,因此经销模式更适合这里,上汽大通 MAXUS 选择了更强调网络品牌形象和体系能力的营销策略。而在英国,上汽大通 MAXUS 主销 VAN、EV90 等中大型电动车,用户群体单一,面向定向行业,因此,其采用了大客户直销制与项目代理制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样的市场策略下,上汽大通 MAXUS 取得了不少成绩。在澳新市场,V90 等宽体轻客成为当地行业第一的产品;今年,上汽大通的皮卡产品在智利成为市占率第一的产品;在挪威,新能源家用 MPV 车型 MIFA 5 同样拿下了当地细分市场市占率第一的桂冠;EV90、EV30 在欧洲更是成为各领域头部客户的绿色首选。
而基于过往的海外出口经验,和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判断眼光,上汽大通 MAXUS 还在继续向海外市场进攻。或许,在崭新的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扬眉吐气的日子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