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_Zhou

明明_Zhou

EC6
关注

起售价 60.5 万/34.99 万:国产长轴 X5 和 i3 会是宝马的销量密码吗?

华晨宝马 i3
宝马
宝马 i3

2022-03-31

在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宝马正式公布了宝马 X5 长轴版和 i3 的售价。先上大家最关心的售价:

  • 宝马 X5 xDrive 30 Li M 运动套装 60.5 万(进口版 69.99 万)

  • 宝马 X5 xDrive 30 Li 尊享型 M 运动套装 63.5 万

  • 宝马 X5 xDrive 40 Li M 运动套装 70.5 万(进口版 75.49 万)

  • 宝马 X5 xDrive 40 Li 尊享型 M 运动套装 77.5 万(进口版 83.99 万)

  • i3 eDrive 35 L:34.99 万

国产长轴 X5,宝马先将一军

自从 2018 年上市以来,宝马 X5 稳居同级别销量榜头把交椅。我们以 2020 年为例,宝马 X5 国内销量 48,829 辆,换算一下,2020 年宝马 X5 平均每个月售出 4,069 台。

作为比较,奔驰 GLE 为 42,135 辆;保时捷卡宴为 36,157 辆;奥迪 Q7 为 10,196 辆。

而进口版宝马 X5 最为大家诟病的问题无疑就是标轴下捉襟见肘的后排空间。在网上随手一搜,出来的关键词是这种情景:

由于纵置布局,标轴宝马 X5 的后排纵向空间甚至接近于加长后的 X1 Li。而国产后 X5 价格降低自然是美事,更大的意义宝马终于将轴距从之前的 2,975 mm 变为 3,105 mm,多出 130 mm。

增加轴距后的宝马 X5 轴距也和 X7 一致,作为参考,奔驰 GLE 的轴距为 2,995 mm,奥迪 Q7 为 2,996 mm。

华晨宝马在沈阳有两所工厂:大东工厂和铁西工厂。铁西工厂生产素质自然无需多说,而宝马在发布会的一开始便在介绍诞生国产 X5 的大东工厂。

在大东工厂里,新宝马 X5 的生产设置了万吨级冲压车间。此外作为宝马国产车型中最大的白车身,车身车间还设置了十余台名叫「泰坦」的巨型机器人,抓取重量可达 1.3 吨,车型投产前的研发测试阶段,也有大量的电脑虚拟测试及实车测试。自 2010 年以来,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总投资超过 730 亿元人民币,这里也成为了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宝马沈阳工厂的生产品质已经早就可以和海外工厂相提并论,甚至在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上更加先进。

全新 X5 外观部分和进口版车型差异并不大,前保险杠两侧采用了全新设计,倒置 L 型布局提升了车头的视觉宽度,点缀的镀铬装饰和进气格珊呼应,拉低视觉重心以免看上去头重脚轻,轴距加长的 130 mm 看上去并没有不和谐感,感觉反倒是让 X5 Li 有了几分 X7 的气质。

此外,全新 X5 标配 M 运动套装,高配车型可提供 M Performance 性能组件。

全新 X5 的内饰部分和进口版本车型区别不大,配备双 12.3 英寸屏幕和 HUD 抬头显示,车机仍然使用上一代的 iDrive 7 系统,支持天猫精灵、腾讯小场景、无线 Apple CarPlay、百度 CarLife 等第三方应用。

而方向盘与车门处的金属质感按键、哈曼卡顿音响系统的金属质感扬声器格栅、水晶质感内饰组件,以及沁入式光感氛围系统营造出「典雅」风格的豪华,保留下来的实体按键和素雅的木质面板算是大屏当道时代的清流。

而「天使之翼」迎宾光毯、智能感应氛围灯与星空全景天窗的加入让 X5 的内饰氛围虽不及 S 级那么「奢华」,但也算得上十分精致。

需要提及的是,进口版车型较硬的座椅这次也一并升级成较为柔软的材质和填充物,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专属配置。想想国产后仍然硬邦邦的奥迪 Q5L,宝马在听取消费者建议上确实做得挺好。

全新宝马 X5 车门把手和中央扶手也提供加热,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增加至 31 度,且具有舒适型头枕和重新设计的中央扶手,并提供前后排座椅加热功能。想问一下买了进口版 X5 的消费者,羡慕这个大角度可调的新后排吗?

辅助驾驶方面,全新宝马 X5 搭载 BMW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Pro 和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Plus,这套系统的硬件配置如下:

  • 7 颗摄像头(由前置三目摄像头以及 4 颗环视摄像头组成,其中前置三目摄像头参与感知。)
  • 5 颗毫米波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采用 Mobileye EyeQ4 辅助驾驶芯片,算力 2.5 TOPS

根据我们此前 42Mark 的实测数据智能车辆排行榜 ,搭载这一套系统的进口版宝马 X5 的基础辅助驾驶表现排在测试车里第 7,在自动泊车单项测试中甚至超越了小鹏 P7 和蔚来 ES6。

动力部分,全新宝马 X5 30 Li 车型搭载 2.0T 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 180 kW,峰值扭矩为 400 N·m;40 Li 车型搭载 3.0T 发动机,最大功率 245 kW,最大扭矩 450 N·m,搭载 48 V 轻混,百公里加速 6 秒。

聊完了 X5,再来看看宝马今晚带来的另一款纯电「神秘车型」。

宝马 i3:定价合理,冲量难

作为宝马国产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i3 无疑和 ix3 一样被寄予厚望。当我看到 34.99 万的售价时松了一口气,还好,宝马没有复刻 i4 售价高于普通 4 系的「谜之操作」。

先来回答一个大家经常问起的话题,i3,甚至是 iX3 到底算不算是油改电产品?

答案是不算。i3 和 iX3 均是来自宝马的 CLAR 平台,在 CLAR 平台的研发伊始宝马就为兼容纯电车型的生产制造进行了专门研发规划。

而我们传统意义中的「油改电」平台指的是,在研发时只考虑生产燃油车型的平台被强行用于生产纯电车型,这样的车型往往具有电池凸出于底盘一大截、空间优化糟糕、无法容纳大容量电池等问题。

外观:根本运动不起来

全新 i3 更向燃油版 3 系的设计靠拢,仅在外饰件、大灯组的细节上做了细微的改动。 i3 提前采用了燃油 3 系仍未发布的「回旋镖」LED 大灯,进气格珊采用封闭式,宝马 LOGO 也采用了代表电动车和环保的蓝色圆环。

i3 尾部也基本与新 3 系相同,在尾部用银色/蓝色的饰条勾勒出了类似扩散器的轮廓,普通 3 系尾部两边的空气流通开口被取消。没有 M 套件,黑色小尾翼也不见踪影。

i3 好不好看?如果我没见过普通 3 系,我的答案是还不错。但是在普通 3 系基础上修改而来的 i3 给我一种「别扭」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源自于封闭的进气口,可能源于为了优化风阻而变成黑色饰板的各个开口,可能也源于这款专门为 i3 设计的低风阻轮毂。

宝马在发布会上不断强调 i3 具有「运动基因」,但说实话,没有了 M 套件,大面积黑色塑料饰板的 i3 让我看到就没有什么动起来的欲望了。

还好,内饰挽尊

看到内饰,我的失望心情平复了一些。i3 先了 X5 一步,率先换上了宝马最新的家族内饰设计。

传统「大鸡腿」挡把换装为精致小巧的拨杆,一体式悬浮曲面屏集合了 14.9 英寸的触控显示屏和 12.3 英寸的数字仪表盘,车机采用全新 BMW iDrive 操作系统 8.0,驾驶模式提供舒适模式、运动模式、节能模式。

虽然第一眼感觉不错,但细细品味之后我发现不对劲:宝马,你有没有觉得这两块屏黑边有点太大了?但是这并不是 i3 的问题,宝马旗舰纯电 SUV iX 也一样:

不过根据试驾过 iX 的同事反馈, iX 上这两块大屏的显示素质尚可,希望 i3 可以在继承大哥的屏幕黑边的基础上也继承这个优点。

宝马 i3 底盘代号同为 G28,但轴距相比普通 3 系长轴距版还长了 5 mm。乘坐空间方面自然是不用担心,我唯一担心的是电池包的加入会不会让 i3 车内地板变高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

欢迎回来,后防倾杆

动力部分,i3 采用宝马自研的第五代 BMW eDrive 电驱系统,单电机布局,后置一个励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 210 kW,最大扭矩 400 N·m,百公里加速 6.2 秒。

这个动力参数略大于搭载高功率 B48 2.0T 的后驱 330i。没办法,70 kWh 电池在带来 CLTC 工况 526 km 续航的同时也让 i3 的整备质量去到了 2,029 kg,要知道 330i 只有 1,610 kg,i3 重了整整 419 kg,相当于 6—7 个成年人的体重。

所以再回过头看 i3 动力比 330i 更大,加速却慢了 0.3 秒的疑点,是不是恍然大悟?作为补救,i3 还是给了一些提升操控的配置。

对,我说的就是在 330i 上被减配的后防倾杆。在此基础上 i3 还增加了前防倾杆和后轴自适应空气悬架。但是这个空气悬架并不能手动控制升降,更大的意义是根据车身负载的变化和移动中车身重心的转移来增加稳定性。

34.99 万的售价配后空气悬架和后防倾杆,我耳边已经依稀传来了 330i 车主的叹息。

宝马为了优化 i3 的操控性能,特意加宽了前、后轮距,得益于电动车的特性,i3 的重心也要比普通 3 系低了 33 mm,理论上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操控表现,希望这些补救措施可以挽救一下多出来的重量。

不过客观来说,这个 70 kWh 的三元锂电池包提供的 CLTC 工况续航 526 km 只是将将够用的水平。相比搭载 60 kW 磷酸铁锂的 Model 3 能提供的 CLTC 556 km的续航,更大、更重的 i3 还是吃了亏。

不知道是否受限于成本和定价策略,同平台的 iX3 使用的是 80 kWh 电池包,i3 没有用上有些遗憾。

补能体系:仍需努力

宝马在中国并没有自建的充电网络,目前都是和第三方公共合作提供充电服务。(除了宝马在经销商设立的充电站)

截止 2022 年 2 月底,宝马即时充电连接了 38 万根公共充电桩,其中包含超过 20 万根的直流快充桩。作为对比,大众集团参与合资的开迈斯充电站截止 2021 年年底上线 607 座,蔚来 2021 年累计拥有充电站 1,200+ 座,605 座超充站,覆盖城市 226 座。

这么看来,宝马的补能体系还需要努力。

写在最后

既然是两款车型的发布会,我们也分为两块来总结。首先是宝马 X5。

来看看 X5 的竞品的定价策略:

  • 搭载 2.0T 发动机的 Q7 起售价是 70.18 万,3.0T 的是 77.38 万;
  • 搭载 2.0T 发动机的奔驰 GLE 起售价是 69.98 万,2.5T 的是 80.48 万;
  • 搭载 2.0T 发动机的大众途锐起售价是 65.18 万,3.0T 的是 74.38 万。

而同样搭载 2.0T 发动机的全新 X5 起售价是 60.5 万,3.0T 的则是 70.5 万。我特意把并非豪华品牌的大众途锐拉进来对比,这样一来是不是感受到了宝马的来势汹汹?

更何况全新 X5 轴距已经和 X7 一致,还额外优化了后排靠背倾斜角度、增加了舒适头枕、换上了更舒适的座椅。X5 横向对比竞品在产品力层面也接近无懈可击。

有人可能会说,全新 X5 国产,竞品都是进口,你这样对比太不公平了,但是豪华品牌要不要把中大型 SUV 国产是车企的个人选择。以往,豪华品牌用「国内技术不足以支撑中大型 SUV 国产」为遮羞布,选择了用进口来拉高售价、来压榨利润空间的做法。

现在,宝马先将了一军,率先在豪华品牌中大型 SUV 中掀起了价格战,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竞争是喜闻乐见的好事。

对于全新宝马 X5 唯一的期望就是千万别加价、千万别加价、千万别加价。

再说说宝马 i3。

相比进口宝马 i4 售价超过 4 系的行为,i3 的定价无疑更为合理。将 i3 和特斯拉 Model 3 P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三电及续航上, Model 3 P 都要更占优势,不过售价也要比 i3 更贵。

但如果反向思维,把 i3 和 Model 3 2022 款后轮驱动版做比较,你会发现 i3 贵的 7 万元带来了更大的车身尺寸、更大的乘坐空间、额外的 10 kWh 电池包容量、后轴空气悬架,更不要提宝马更好的装配工艺、内饰水平和 NVH 控制。

不过客观来说,在机械部分的硬件之外,特斯拉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建充电网络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是,很多消费者对于新势力的认知尚未建立。以我身边亲戚的购车经历为例,从帕萨特换到 ID.4 没有丝毫犹豫,就是摆明态度只要传统品牌的电动车。所以你会发现宝马 i3 的意向群体和新势力意向群体有重叠,但是并不完全是同一批人。

和我们这些整天关注新势力发展的人认知不同,很多消费者的态度首先是「我要一台宝马」,其次再是「我要一台电动车」。所以对于那些想买宝马的中型轿车但是又想要电动车的人群,定价 34.99 的 i3 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像燃油 3 系一样形成现象级的销量几乎不可能。

传统豪华品牌需要警醒的是,机械素质的部分你们是有技术壁垒,但很多新势力已经悄然追赶。当有那么一天,传统消费者对新势力品牌的认知正式建立完全,你们又没有足够的智能化水平去和之抗争,你们还有机会继续一统江山吗?

宝马想必也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在之前的 2021 财报会议上我们看到,2021 年宝马研发投入了 62 亿欧元,研发资金的投入规模已经超过了很多新势力的资金储备。

此外宝马计划 2023 年在中国市场推出 12 款纯电动车型,覆盖目前几乎所有细分市场;到 2025 年,宝马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车。

「船大难掉头」是事实,但掉头之后的故事我们即将见证。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