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命

加命

ID.4 X

车库视频主持人

Subscription

30 万纯电 SUV,飞凡 R7 靠什么出圈?

飞凡 R7
换电 + 高阶辅助驾驶会成为爆款吗?
R7 发布!大厂 VS 新势力,凭什么赢

2022-09-27

9 月 27 日,飞凡 R7 公布了价格,补贴后售价 28.99—35.69 万。因为 R7 是全系支持换电的,所以如果选择车电分离,也就是电池租赁的模式,可以直降 10 万。

发布会一共公布了四个版本,具体配置内容如下。

简单给大家区分一下这四个配置。在智能座舱方面,都是全系标配的。四个版本主要的配置的区别除了动力和电池上,就是辅助驾驶的选装。

目前,四个版本都会配备基础的 RISING PILOT 硬件,也就是一颗 4D 雷达 + 一颗 Orin X。只有旗舰高阶版能够选装激光雷达 + 2 颗 4D 雷达 + 2 颗 Orin X 的版本。不过这个选装包的选装价格仍然未知。

飞凡 R7 的起售价相比同级别车型而言,确实并不算昂贵。

不过飞凡 R7 的水平到底如何?他和新势力们相比到底有几斤几两呢?那我们非常荣幸能在飞凡 R7 上市之前,提前动态试驾了这款车。

我之前对于飞凡 R7,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预期。可是当我真正开过了之后,直接「真香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点有二:较有质感且和谐的操驾感受、精准且快速响应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车,得动起来

先看驾驶

照惯例,首先看一波参数,飞凡 R7 有单电机和双电机四驱两个动力版本:单电机峰值 250 kW,四驱版峰值 400 kW。

我们今天试到的是四驱长续航版,零百加速 3.8 s。尤其是这个直瀑式油冷电机,理论上动力输出应该是很强劲的。

R7 的加速对比 G9 和 ES7 直接冲出去的感受,还是有点「小绵羊」了。

当我在实际驾驶时,即使我们调到最运动的模式,虽然这款车纸面上是 3 秒多的车,但体感上感觉更近似 5 秒级别。

不过 R7 在驾驶方面的优势是调配。

第一,电门响应非常灵敏,突然猛踩到底没有延迟,峰值扭矩瞬间爆发。

第二,R7 的电门和制动踏板的脚感相对是偏沉重的,但踏板行程是线性可控的,也就是在没有延迟的基础上,踩多少给多少,不会窜。

而刹车踏板,在动能回收和机械制动中间的过渡也很柔和,CRBS 调配的整体不算突兀。

第三,转向调到舒适模式后手感轻盈但指向性仍然准,虚位不大大概只有 1—2 度,只是打孔材质包裹的方向盘触感一般。而且在正常驾驶时,虎口位置较容易误触。

底盘方面,前麦看上去相比对手有那么一点不高级,可在实际感受上,毕竟是老牌车企出品,感受方面超出自己的预期。

悬挂的回弹阻尼设定偏向舒适,在颠簸路面上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可以拉住车身不产生多余晃动,整体感受和我日常开的大众 ID.4 类似。

所以,总的来说,悬挂、方向盘和踏板这三者的匹配程度是很好的,各自并没有明显短板。在驾驶上,R7 的转向、电门、刹车、悬挂都非常线性,没有出现单一的割裂,形成了难能可贵的整体和谐。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点,R7 调节动力模式竟然可以使用无极调节。不过小幅度的调节其实对于体感并不明显,还是需要大范围的改变才能有明显差异,车主倒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制合适的动力输出了。

总的来说,R7 的行驶品质偏向舒适有质感,日常代步开起来会较为轻松。

续航如何?

在短暂的 65 km 试驾途中,我也进行了一次能耗测试。我们的路段大约包含了 50 km 的高速和 15 km 的城市快速路和城区路段,室外温度 27 度,车内坐了三位成年男性(约 180 KG),空调 23 度自动风。最终测试出来的成绩如下。

这是一个比较惊艳的能耗数据。

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飞凡 R7 的风阻系数只有 0.238,相比小鹏 G9 的 0.272 和蔚来 ES7 的 0.263 确实低不少。这个数据对于 R7 的能耗表现有不小帮助。

在发布会上,飞凡将自己的三电系统命名为「RISING POWER」能量方案,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95 Wh/kg,电池包厚度最大 137 mm,我们开的版本 CLTC 续航里程为 606 km。

根据我们这次试驾测得的数据,实际续航里程推算大约为 446 km,不过此数据的限制和不严谨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在这里给大家先做一个小小的参考。

再来看看辅助驾驶

具体辅助驾驶的测评,63 已经做过详细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去看看。

我试驾后对辅助驾驶的测评总结了两点感受:快和全。

决策很快。打灯变道手起刀落,一旦后方净空,丝毫不犹豫直接变。当开启 NOA 时,有时甚至我都没反应过来前面有慢车,它就已经帮我自动变到快车道进行超车。

信息显示全,可视化全。具体能看到多远和多少,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片。在堵车时能在可视化里看到一连串的车,确实震撼。

当然这并不是花架子,在实际体验方面,车辆能识别到更多的物体,也就代表能更从容的处理道路信息,对于突然事件也能有更多的安全冗余。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嘴飞凡 R7 辅助驾驶硬件了,激光雷达 + 采埃孚 4D 成像雷达 + 前三目 800 万摄像头 + 双 Orin X 算力 508 TOPS,全车 33 个感知硬件。 尤其这个 LUMINAR 1550 nm 的激光雷达,对比新势力们采用的方案,可以说是目前第一梯队的水平。

这套硬件的上限很高,但大家都知道软件是如何实现上限的根本。

飞凡辅助驾驶的技术底层是源于 PP-CEM™ 平台,算法则是全栈自研。而且飞凡的这套 RISING PILOT 还采用了前后双融合的方案。带来的好处是,对于道路信息识别更精准,能够更快速的做出判断和决策。

所以对于这样一台在感知硬件上非常丰富的车型来说,飞凡的 RISING PILOT 给 R7 提供了一套功能完善且好用的辅助驾驶系统。

不过,在我们试驾路中,我们也碰到了几个问题。

第一,后方大量快速来车的情况下,变道就会变得不积极,甚至临近匝道出入口都不会发起指令,几乎是车辆要开到匝道口了,才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如果驾驶员不仔细观察地图,在车流密集路段极可能会错过路口。

第二,对于大曲率弯道来说,稳定性略欠佳。这里并不是指横向控制,而是纵向控制。在某些大曲率弯道下,R7 会出现急促、短暂且高频的制动,前排驾驶员和副驾能明显感受车辆的前后摆幅。弯道内的速度控制并不理想。

第三,在可视化方面,飞凡采用的这套 AR—HUD 有几个让人不太愉悦的槽点,我们等到后面座舱体验再详细说。

总的来说,鉴于是 RISING PILOT 首次量产的辅助驾驶系统,我觉得整体表现还是符合预期的。而基于这套豪华的感知硬件,我现在更加期待飞凡在后续 OTA 中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开完后,我感觉……

有棱有角

作为一开始就在跟进飞凡的编辑之一,这款车的外观早就了然于心了。可当我开完,把车停到停车场后。R7 的造型还是让我多看了几眼。

全车造型有棱有角,车头和腰线非常凌厉。溜背的设计,车尾线条快速收窄。贯穿式前后灯组,又增加了 R7 的科技风。

前 235/45 R21 后 265/45 R21 的马牌 PremiunContact C 轮胎,这款静音轮胎的干地抓力表现不错。

前后无框车门 + 双侧夹胶玻璃,前排还带有电吸门。只可惜,高速路段还是会有风声漏入,高频噪音确实会让人感觉 NVH 并不理想。

打开前舱,R7 并没有前备箱。机盖下面只有加注玻璃水的口。

打开后备箱,深度还是不错的。只可惜溜背的造型会让他丧失一部分的上部空间,纵向体积较大的物体并不能放入。

2,950 mm 的轴距,相比同级产品中规中矩。不过具体表现如何,我们还得去车内实测。

车内空间有啥亮点?

我们这款车,座椅颜色为白色,材质为 NAPPA 真皮。前排为一体式运动座椅,整体包裹度和支撑性尚可。比较值得一说的是前排的头枕,非常柔软。

同时,前排座椅的调节都放在了门板上,这点相当的「奔驰」。

副驾还带有「尊享副驾」,有腿托和脚垫调节。

往上看,不可打开式全景天幕。只可惜车顶并没有采用麂皮包裹,相对高级感略次一些。

往下,前排共有两个可伸缩的杯架。中控台深度,大约比一瓶 500 ml 的可乐略浅一点。

来到后排。前排是我的舒适坐姿。腿部空间两拳有余,头部空间一拳四指。

对比同级别车型,后排座椅的数据如下。

飞凡 R7 的后排相比 G9 明显更大。同时后排座椅,还有一个朝上的角度,对于大腿有良好的承托性。后排坐姿整体偏舒展。

同时,后排中央扶手内,还内置了两个杯架以及一个隐藏的储物格,可以放置手机之类的小物体。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后排头枕就远不如前排那么舒适了。还是有些偏硬。

座舱表现

智能座舱方面,飞凡这次配置也是几乎到顶三联屏 + 8155 芯片 + 流媒体后视镜 + 14 扬声器都没缺席。

当然,坐进车内最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这块一体式封装的 43 英寸超大三连屏幕。

这三款屏幕的数据的分别是:

  • 10.25 英寸、1,920 * 720 分辨率、Mini LED 材质仪表屏

  • 15.05 英寸、2.5 K 分辨率、OLED 柔性材质中控屏

  • 12.3 英寸、1,920 * 720 分辨率、Mini LED 材质副驾屏

除了尺寸够大之外,材质也是 R7 的一大亮点,分别选用来自京东方的 OLED 和 Mini LED 车规级屏幕。而且中空屏的可视角度接近 180 度,能保证不同座位都有同样的观看体验。

比较有意思的是,副驾屏是带有防窥屏设计的,正常情况下,主驾驶位并不能看到副驾正在看什么画面。

车机系统方面,目前 R7 将他们的系统命名为 RISING OS。采用了较为常见的底部 Dock 栏+右侧地图+左侧快捷卡片的布局形式。

而且,R7 上竟然在中控台上,还有一条 Touch Bar。上面集成了一键座椅躺倒、360 影像、动力模式调节等功能。

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想要使用功能,必须手先在上面摸一下唤醒之后才可使用,而且电容按键的手感也实在很一般,钢琴烤漆材质在你使用时也会留下大量指纹。最难顶的是,上面的功能在中控屏车机内也都能轻松找到。使得这个 Touch Bar 在日常使用中还是略显鸡肋。

往上看,流媒体后视镜显示效果清晰。

座舱声学,BOSE 14 扬声器。听觉效果良好,而且还带有模拟声浪。

最后,和大家聊一下之前挖的一个小坑。那就是 R7 首发的华为视觉增强 AR—HUD。

参数和对比如下:

根据飞凡介绍,这个 HUD 的亮点是在于能够和导航以及辅助驾驶联动。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可能是个别车辆的调配问题。我自己驾驶时,我的眼睛并不能很好的对焦到 HUD 两侧的时速和导航显示,需要再次对焦后才能看清显示内容。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AR—HUD 会实时标记前方识别的车辆。在高速路段车少的时候还好,但一旦进入城区路段,HUD 上会出现密密麻麻的标记,不仅会遮挡路面,我在看到这么多标记时还会出现一定的眩晕感。这个也是我觉得 R7 在辅助驾驶可视化上最大的一个槽点。

不过,上面的 TEST VISION 也表明了,现在的 HUD 显示还只是一个测试版。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后续飞凡会不会持续优化 HUD 显示效果。

此外,这块 HUD 还能支持投屏显示。只是这个成像的效果和质感么……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可总的来说,R7 在车内表现还是瑕不掩瑜。虽然有不少小槽点,但优点总数来说是更多的。而且作为飞凡品牌高端化的第一款产品。R7 的表现绝对称得上可圈可点。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飞凡 R7 这款车。优点在于,舒适有质感的驾驶感受、好用的辅助驾驶系统、车内空间够用、配置较高;不足之处在于,风噪略大、后备箱空间不大、HUD 显示效果达不到预期。

所以,我认为飞凡 R7 这款车适合追求舒适的驾驶品质,并对辅助驾驶、智能化感兴趣的人群购买。

只不过 30 万左右的价位,正巧是新能源车型竞争最激烈的档位。飞凡能否啃下这么一块硬骨头,我们只能等待市场给我们的答案了。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Comment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