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特

莱因哈特

2020-11-27

关注

5G + 北斗给广汽埃安 AION V 带来了什么?

  1. 广汽 Aion V
9,966

广汽最开始布局新能源的时候,有声音说「你这个没用,电池技术不突破电动车就是 XX。」

广汽开始做纯电平台的时候,又有声音说「你这个没用,纯电平台就是个噱头。」

这两种声音到今天我想应该都很少了,技术从铺垫到上场再到取得成效是需要时间的,「键声房」里的人往往看不到这些东西。

而在今年 6 月上市的广汽埃安 AION V 上,他们又埋下了一个新的铺垫——5G + V2X。

「这个有用」

在有 5G 信号覆盖的区域,一秒几百兆的下载能力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快,就是 5G 的代名词。在移动电子行业,5G 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新手机的标配。

随着智能互联在汽车行业越来越被重视,更快的网络通讯也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标之一,5G 也开始上车,AION V 便是这里头最早的一批。

AION V 搭载了广汽埃安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 5G V2X 车载智能通讯系统,5G 中的核心硬件部分为华为巴龙 5000 5G 通讯芯片,这是行业首个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车规级 5G 芯片。

4G 比 3G 快,同理 5G 也比 4G 快,而快起来以后,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在 CAN 和以太网的刷新效率对比中这点非常明显,5G 加持之下,TBOX 和 AVN 的效率分别提升了 104 倍和 196 倍。

更高的刷新效率通常也意味着更低的延迟,而且在与其他终端互联的过程中,更强大的 5G 网络也带来了更大的接入容量,官方将其称为「广连接」。

对于智能驾驶,低延迟、广连接就意味更准和更多维的感知。

而在 OTA 升级这种大文件的加载中,5G 的加持也能让 AION V 快人一步。

北斗加持下的高精度定位

6 月中旬,中国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 6 月 23 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带着这个卫星顺利起飞,中国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被送入轨道。自此,耗时 20 多年构建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建成,北斗系统将正式开始全球组网。

而完成组网后,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享受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AION V 就是这其中第一款量产的「享受者」。

凭借北斗系统厘米级的定位、毫米级的感知以及纳秒级授时能力,AION V 在自身车辆之外多出了一个「上帝视角」。

应用和效果

在 5G + V2X 的组合中,高精度定位除了承担辅助驾驶相关的工作任务外,还为整个联网交互系统内的所有参与终端赋予了精准的时空标签。

AION V 上搭载的 V2X 模块应用千寻位置的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开阔的区域定位精度最高可达 20 厘米,这种精度下已经足矣做到车道级定位。

而基于这一强大的附加感知信息,车辆也可以做出更好的驾驶决策,同时也带来了附加的安全冗余。

比如在车辆感知定位不佳的情况下,例如车道线不规则、车道线短暂覆盖、道路无明显标志物、弯道曲率过大等等,如果有附加的高精度定位,AION V 能够根据准确的卫星定位和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自动驾驶功能决策。

而 V2X 的另一个重点——超视距感知,也可以帮助 AION V 在有 V2X 互联终端覆盖的区域获取视野之外的内容,在视线受干扰的情况下也能成为车辆感知的「小地图」。

辅助驾驶体验:高精度地图效果明显,期待进一步覆盖

这次体验 AION V 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试驾的这台车搭载了广汽的 ADiGO 3.0 辅助驾驶系统。

基础能力体验:小有亮点的符合预期

在没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区域,这台车的表现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有非常的特别,基本的车道保持和 ACC 功能在多数道路线清晰的地方使用起来问题都不大,同时车辆在速度高于 60km/h 后还可以开启打灯变道功能。

这部分的整体表现基本符合我的预期,不过这里头还是有两个我个人觉得还不错的体验细节。

第一个是方向盘进入车道保持后的抵抗力矩比较大。虽说关于方向盘抵抗力矩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更大的抵抗力矩给驾驶者带来了更强的确认感,而且这种确认感也确实在一定程度让我更信任车辆的弯道保持能力。

第二个是 AION V 的前车压线以及越线检测能力。在我体验的这段路里,前车 1/3 或者 1/2 过线的情况 AION V 都可以检测到并及时减速。

不过在辅助驾驶的交互上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AION V 的辅助驾驶在受影响退出的时候只在屏幕上有信息显示,并没有类似提示音或者震动的其他手段提醒驾驶员,这一点我觉得提示的程度还不够强烈。

不过总体来说,在没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路段,AION V 的辅助驾驶表现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也基本符合我对它的预期。

但是上了高速,并且是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高速,AION V 的辅助驾驶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

高精地图体验:让人惊喜的名副其实

官方的介绍中,AION V 具备「同级唯一的中国高精地图全路段全速域 L3 级脱手自动驾驶功能。」

说实话,高精度地图对于辅助驾驶的能力提升在 PPT 上大家都知道,宣传总是神乎其神,但现在各家宣传 PPT 上能落地的东西并不多,最后的成效也参差不齐。

公司带 FSD 的 Model 3 我也开了不少回了,在特斯拉上「见过世面」之后心里对于其他家的辅助驾驶总会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因此,能让我有眼前一亮感觉的产品也不多。

而这次 AION V 高精度地图的高速路段表现就属于这类「不多」的情况。

还是车道保持功能,这段路上 AION V 的居中表现明显更好了,这个好一来体现在方向盘更稳定,100 多公里开下来印象中极少有画龙。二来是车辆的转向反应明显有「先知」的感觉,入弯和方向盘的转动几乎同步,反观很多车型都会稍微有点「外拐」。

另外在没有特殊情况干扰下,AION V 在高精度地图的路段的确可以做到完全脱手。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脱手的基础上 AION V 上有一个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其识别准确率非常高,在视线离开路面后马上就会有报警提示。它同样可以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预防了很多因不当驾驶行为产生的隐患。

而最惊喜是「上帝视角」带来的超视距感知。

试驾中 AION V 在进入大曲率弯道之前会提前自动降速,通过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和地图,它早已知道前面的路段是弯道。

而且这一过程中 AION V 的降速幅度和距离都控制得比较平缓和线性,坐在主驾位置上基本没有因加减速而产生不适感,这个体验不得不说是非常棒的。

而这一宣传在实际体验中名副其实的表现也让我感觉到了一阵惊喜,尤其是考虑到这是一台 20 万级别的车型。

惊喜之余,其实对于 AION V 的辅助驾驶体验我也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如体验中提到的,AION V 带给我惊喜的体验主要是在有高精度地图覆盖的高速路段。

目前我们知道的是 AION V 采用的是百度的高精度地图,10月底试驾的时候全国当时有相关数据的城市有 55 个,当然,这个数字目前也还在增加。

回归车的讨论

辅助驾驶部分过完,我想再谈谈 AION V 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在实用性上的表现。

打在痛点上的实用

得益于提前布局的 GEP 2.0 全铝纯电专属平台,AION V 整车在空间利用率上非常之高,AION V 的车长仅 4 米 6 不到,但是轴距却有 2830 mm,体现在结果上就是看似不大的外形下却有着充沛的车内空间。

而且还是因为纯电平台的原因,AION V 的后排坐垫高度并不「小板凳」。两者叠加下让 AION V 的车内乘坐体验一点也不「紧凑」。

而作为纯电动车最重要的续航,AION V 除去已经基本停售的入门 NEDC 续航为 400 km,其它都是 500 km 往上,其中续航达到 600 km 的配置有 6 款。值得一提的是,AION V 还第一次把 600 km 的续航带进了 20 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

除去常规的电池温控系统,AION V 也提供了可选配的热泵空调,对于生活在相对低温地区的用户,这也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配置。

另外不要觉得 AION V 的价格并不贵所以这台车就会粗制滥造。不管是设计还是做工,AION V 车内车外的细节在同价位竞品中都是排得上号的。

而上述的这些实用性特点组合下,AION V 就是一台受众很广的家用车。对于限牌城市考虑买一台舒适的新能源通勤代步车的人群来说,这些都打在痛点上。

人在上海,刚刚限牌

一个月前,上海颁布了新的限牌政策,将外地牌照的限行时间改到了每天的 7 到 20 点。这还没完,而在明年五一长假的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外地车牌连内环也不让进了。

不限行的新能源车一时间成为了热门类目。特斯拉等热门品牌的门店在 10 月份可谓人头攒动。特斯拉当然好,但是标续 25 万的起售价和 NEDC 468 km 的续航对于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

AION V 开起来当然没 Model 3 那么运动那么刺激,但它确实更舒服更安静空间更大,而且也更实惠,不论是续航还是价格上。而且这个价格下 AION V 的智能化体验也做得可圈可点。

这次 AION V 试驾中除去重点体验的辅助驾驶,还有一套有意思的 AR 导航系统,这套系统可以结合前置摄像头的画面将指向图案直接「投放」到路面上,相比看地图,这种方式更加直观。

在上海这种「你永远不知道下个路口的左转在第几条车道」的城市,它确实帮了我不少忙。

另外在目前比较常见的自动泊车基础上,AION V 还加入了手机一键遥控泊车功能。在不好开门的区域,可以提前下车操作。虽然其极限泊车空间这次还没来得及测试,不过这个想法还是很有实用性以及科技感的。

对了,还有那个讯飞硬件和算法加持下,支持分区感应、中英混搭的语音控制系统,通过语音点英文歌不再是问题。奈何体验时间有限,本文的篇幅也有限,类似的小亮点就没法全部一一展开了。

写在最后

第一次体验 AION S 的时候,我被它远超,甚至是「吊打」同级竞品的后排表现深深惊艳。如今 AION 主系列已经有 3 款量产车,AION V 在前辈 AION S 实用、舒适的大亮点下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科技配置。

最后回到开头的话题,在今天的视角下看 5G + V2X,可能和我们 3 年前看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平台一样觉得「这个没用」。

但我相信在 3 年后,当这些有「提前量」的技术逐渐铺开,AION V 的车主在越来越多的道路上感受到这些技术带来的良好体验后,他们心里应该是会悄悄感叹一声「真香」的。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仅看车主: 0
按赞同排序

传图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