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特

莱因哈特

2020-07-14

关注

全面解读奔最新一代 MBUX 操作系统,是再次引领还是随波逐流?

  1. 奔驰
1,894

5 月中旬,几张实拍图和一段意外泄露的全新 S 级内饰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开:
黑色的座舱内不再有优雅的纵向曲线勾勒,相对空洞的内饰中亮着两块硕大的屏幕,在这象征着尊贵、行政、奢华的奔驰 S 上显得格外扎眼。

虽然此前已经有多张曝出的渲染图,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不愿相信的网友,视频的实锤浇灭了他们的最后一丝幻想。

随之而来的,是一边倒的批评和唱衰:

「一点也没有奔驰的样子」

「远不如现款」

「屏幕太突兀了,廉价」

「看起来像新款奔驰 A」

不仅国内,国外网友们也毫不留情:

「Total fucked up」奔驰彻底搞砸了

「Who designed this shit?」谁设计的这垃圾玩意

「Looks like a Korean car」看起来像韩国车

看评论,大家心中的 S 级的形象仿佛就此倒塌......

传奇前辈的背景铺垫:豪华标杆的巅峰

「豪华」一直是高档、精致、尊贵、仪式感等众多形容词的的浓缩。而如谈及汽车领域,很多人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品牌:奔驰,或者更具体一点,代表奔驰豪华标杆的 S 级。

而奔驰现款 W222 S 级,尤其是其内饰,则是我认为最近 10 年里对于汽车行业「豪华」这一定义影响最大的一款产品。

即便离最初发布已经过去了 7 年,如今的 S 级仍然像一款时下刚发布的产品,其对于「豪华」独到且超前理解下的设计和审美表达,是这种魔力产生的源头。也正是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让现款 S 级被不少人视为历代 S 级的巅峰。

时代变了,随着一位超新星的升起

高处不胜寒,在现款 S 级这般成功的背景下,奔驰在全新一代 S 级的换代问题上自然不可避免地承载了极高期望和压力。一方面是奔驰为之绞尽脑汁,另一方面是大背景下,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变革:大刀阔斧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车企就是特斯拉。

2012 年 Model S 发布,特斯拉以一个「异类」的形象博得了不少人的眼球。除去电动车这一身份,前所未见的数字化车机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全液晶仪表盘再加巨大的中控触摸屏,可视化的屏幕集成了全车的各种控制,实体按键大幅减少,好用与否先不说,Model S 从形式上跳脱出了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汽车内饰的固有认知。

特斯拉也通过 Model S 告诉世人:汽车的操作就应该像手机和平板一样,冗余的实体按键应该被淘汰,数字化才是未来

4 年后 Model 3 的发布,更是进一步贯彻了种概念:如欧式家具般简洁中控上没有一颗实体按键,只有一块屏幕,甚至连仪表都集成其中,而这块屏幕在 Model 3 上也成了车机交互的绝对核心。

随着 Model 3 近年来在全球的热销,这种概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体验过后,惊诧之余的人们也开始觉得,特斯拉的数字化车机确实好用,甚至一部分人觉得,车机就应该是这样的。

潜意识的影响其实是很恐怖的,高度数字化与智能化汽车的概念,特斯拉向世界播了种,在无数人心里发了芽,慢慢的,这些树苗已经开始长成大树,形成绿茵。

这期间,自然也有不少车企的参与。各种大屏幕越来越频繁地涌现于新车型上,行业内车机所能实现的功能和控制也开始明显整体性的提高,汽车的操作确实越来越「电子化」。

也就在不久前的 6 月,特斯拉的股价突破 1000 美金(现在已经到了 1500 美元),市值也超越了丰田登上全球第一车企的宝座,这也说明了投资者对于特斯拉的前景的看好。而这也一定程度是从侧面再次印证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就是未来车机的趋势。

全新的 MBUX

再回到奔驰,即将发布的 S 级其实在很多方面已经备受争议,车机尤其。特别是在现款 W222 S 级无比成功的前提下,全新 S 在设计和交互上的变化大到几乎找不到现款的痕迹,这种「自废武功」的做法出乎不少人的意料而且一时间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那这次全新 S 级的交互变化真的是倒退吗?

结论我们待会再讲,现在,结合以下的信息部分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奔驰全新 S 上的 MBUX 这些改变。(此部分内容较长,细节很多,各位根据需求可以选择性跳读。)

奔驰史无前例的数字化进程

MBUX 全称 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这套发布于 2018 年的数字化车机系统如今在全新 S 级上来到了 2.0 时代,以下先来说说信息部分。(此部分内容很多,如果对技术部分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屏幕:更多,却远不止更多

源于 W221 S 级上的双连屏从发布至今一直备受好评,如今已经成为了奔驰的家族式设计元素,在全新的 S 级上,屏幕数量变成了 5 块(前排 2 块,后排 3 块)。

硬件层面,奔驰在中控上使用了 OLED 屏幕(LG 供应),并为之匹配了触觉震动反馈。这块屏幕有着极好的显示素质,分辨率上,这块屏幕即便比起当下的同尺寸电子产品也毫不逊色,12.8 英寸的中控屏史无前例地来到了 1888*1728 这样的 2K 级分辨率水平。

同时奔驰也充分利用优秀屏幕素质,在 UI 设计上极尽其能地做设计好每一丝细节,官方将其形容为「Pixel Perfection」,像素级的精细画面。这一整套下来的显示效果想必会令人倍感惊艳。

最值得一提的是驾驶位的仪表屏居然是一块支持裸眼 3D 的屏幕

在官方的技术文件中,这块屏幕由传统的 LCD 屏幕与可控的 LCD 开口隔栅经过复杂的组合而成,后者在 LCD 面板前几毫米的位置,可以针对驾驶者头部的位置精确调整,让左右眼看到不同位置的像素,从而形成立体的景深效果。而驾驶者头部的定位,则由屏幕「刘海」位置的摄像头完成。

视频中闪烁的即为摄像头,浅紫色的灯光实际为不可见光,摄像头下才能看到。

而这套系统延迟极低,可以在驾驶过程中对驾驶者的移动进行自适应的连续调整,实现实时的 3D 显示。

而 3D 显示的仪表屏幕,也让系统内显示的信息更有立体感。视觉享受以外,航系统中高楼林立的立体俯视图,二维上升至三维的显示效果同样让信息的传达也更上一层楼,辅助驾驶的车内可视化显示,同样有着类似的作用。

而这里不得不重点提到此次新 MBUX 的展示中的一个高频词汇词汇: 「Intuitive」 ,翻译过来便是「直观的」。3D 显示屏便是这其中的视觉体现之一,而 AR HUD 则让这种直观的视觉体验更上了不止一层楼。

AR 抬头显示:宛如赛车游戏般的黑科技显示技术

其实玩过赛车游戏的读者应该都会知道,游戏中的赛车导航路线标记一般是直接「融合」在驾驶环境中,这种立体的视觉效果作为导航非常炫酷且直观。

作为全新 S 级上的重磅新特性,AR(增强现实)抬显确实给到了我非同一般的惊喜。

这套由德州仪器提供的装置,其成像单元由 1.3 毫米的高分辨率矩阵、独立的反射镜镜和高能效光源组合而成。该技术常用于电影院级的放映机设备,这是奔驰首次在 S 级上应用这项技术。官方的技术文件中介绍这套 AR 的显示内容位于镜面后 10 米的位置,显示区域相当一个 77 寸的显示器。

其实,AR HUD 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汽车上,早在 10 年前就有车企开始有相关构想,在这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相关的框架和演示便开始出现在各类展会。2015 年 CES 展会上,现代在旗下捷恩斯品牌上演示了 AR HUD:

导航、各种安全性提示、辅助驾驶的直接可视化效果,这套系统当时的效果放到现在依然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再给大家看看 2016 年宝马概念车 Vision Next 100 上对于 AR HUD 的演示视频:

这个视频中则对于未来的 AR HUD 的设想更上一层,效果更科幻的时候也更智能。

再到最近,大众 ID.3 上也演示过一套炫酷的 AR HUD:

而 AR HUD 之所以被如此多的厂商重视并持续「跟进」,也是因为其在显示上远超传统导航的「直观性」

全新 MBUX 下的这套 HUD 也在视频中展示了如下 AR 显示效果:

  • 车距提示
  • 车道偏离预警
  • 连续弯路指引
  • 路口指引
  • 目的地标记提示

除去视频中演示的部分,这套 AR HUD 还能配合导航以及辅助驾驶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在之后的 AMG 车型上,也许这套系统还能实现类似于赛车游戏赛道刹车和走线的 AR 显示,或者更夸张一点,在赛道上实现「幽灵模式」的虚拟对手挑战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传统导航,因为显示信息的屏幕与实时路况不在同一注意力范围,所以往往在需要集中精力于路况的时候,只能依靠语音来导航,这时候驾驶者要听,要记,复杂情况还要分析语音内容结合所看到的实际路况才能知道到底该往哪里走。

「前方通过第一个路口后左转,在第二个路口向沿左前方行驶入右侧第二车道,然后保持在最左侧车道行驶」

我相信读者中有不少在开车通过错综复杂的路口时被类似的语音信息弄得犹犹豫豫的经历,其中也总会有那么几回在几秒后听到「您已偏离路线」的提示音,那种感觉确实让人火大又无奈。

在而有 AR HUD 后,导航标记直接像全息投影一般融入实际路况,如此一来,导航信息就变得可视化,而且是第一视角+立体的可视化

这样既不会让视觉注意力偏离道路,也不会有语音导航存在的复杂路况阅读理解般的「晦涩难懂」和更新频率不足的困扰。

AR HUD 这种导航传递给驾驶者的,是不间断、无需分析和记忆的立体视觉信息,导航下直接跟着你看到的「实际」提示标记走就是了。

导航以外,AR HUD 还凭借其立体且融入环境的显示效果,将距离、位置等以往二维显上需要经过一次或多次转化的信息,变成了直接的立体视觉信息。

AR HUD 配合 3D 仪表屏,对驾驶者而言,这种直观、立体、可视化的全面视觉体验为大减少了很多本要大脑协助「转化」工作。这对于追求安全、智能、易用的 MBUX,意义不言而喻。

多重生物识别:指纹、面部、声音三重认证

作为集合众多功能与信息的车机系统,安全问题自然不容小觑。全新 MBUX 在安全性上拥有四种身份认证方式,包含三种生物认证方式:

  1. 语音识别
  2. 仪表屏上部摄像头可以完成面部识别
  3. 中控屏上的方形按钮可以完成指纹识别
  4. Pin 码

在多重身份认证的加持下,除去访问私人设置和信息,全新 MBUX 甚至还可以完成电子支付

而成员的个性化设置也会随着身份认证进行调整和应用,包括常见的座椅位置、氛围灯颜色,还有个人信息以及媒体订阅频道等内容。

全包围式的便捷与智能操作体验:语音、手势和动作控制

在按键控制、语音控制和触摸屏控制之外,通过车内后视镜区域的顶置摄像头感应识别乘员的头部、手部和肢体语言,新 S 级还实现了大范围的动作和手势控制,而且是具备机器学习的手势和动作控制

比如当你伸手往肩后挥动,或者当你抬头看向天窗,遮阳帘会自动打开;当你在黑暗中找前排腿部位置掉落的东西,该区域的照明灯会自动打开;一直注视后视镜(不论左右),可以激活其调节状态;还有更多类似的其他功能。

但据目前来看,这些动作只在前排演示,后排乘客的操作成功率几何还是未知。而使用场景更多的语音识别,则相比之前加入了更多智能化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全新的「Hey Mercedes」语音系统可以理解自然语言,它几乎可以听懂所有和汽车相关的信息以及娱乐操作命令而,且全新的语音系统可以做到基本不受环境底噪影响。

此外它的深度学习能力可以针对发音不是那么标准的用户进行优化学习从而增加识别能力。不止于此它还可以识别间接命令,也就是说,语音系统可以在不说出唤醒词的前提下执行某些命令

比如直接说出「给 XXX 打电话」系统识别后会进行拨号。而你说我「我很疲惫」后,系统会调整座椅、开启按摩,将氛围灯调成舒缓的颜色,给指令发的出者带来轻松解压的体验。

即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这套语音系统依然可以实现应答。不像某些呆板的语音系统只会进行刻板的回答,这套具备学习能力的语音系统还可以在服务器上更新学习时下的流行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对话的用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度定制化的个性化体验

座椅位置、后视镜位置、按摩、UI 主题、UI 模式、氛围灯、车辆设置等等,每个用户账号有多达 800 种自定义配置

车辆中控屏和后排的两块屏幕可以各自独立地显示不同的媒体信息,而每块屏幕都可以设置对应座位处的座椅、空调、氛围灯、音响、按摩。

每个屏幕又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不同的配置,也可以在多个账号之间自由切换。再往大走,账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存于云端,当你在其它 S 上登陆时,这些配置也会随之应用。

当然还有 OTA

全新的MBUX 支持 OTA 升级。而具备 OTA 能力的 S 级,则可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继续完成各种升级和优化。新的 UI 主题、新的手势控制、辅助驾驶的算法更新?是的,都有可能。

而这其中的收费内容,通过车载的生物识别(比如指纹)即可以完成支付,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

我相信,很多读者看完上述内容会觉得这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噱头,华而不实。

带着这样的第一感觉,回顾我们在前面抛出的问题:

那这次全新 S 级的交互变化真的是倒退吗?

全新 MBUX 的宗旨

接着上面的话题,这代奔驰大幅年轻、数字化的 S 级车机,真的是倒退吗?

不,我并不这么认为

而我这么说的原因,是这代 S 级交互核心 MBUX 这一切改变的最初宗旨:

以人乘员为核心,兼顾极致的安全、舒适、详尽、便利、周到以及个性化。

但是,我其实非常理解那些第一感觉认为这代 S 开倒车的人。

首先,必须承认,此前期望用数字化交互取代实体按键交互的尝试者们,他们对于这种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所以,对应的产品很少有能在控制交互最核心的「易用性」上不打折扣的。

再者,那些宣传智能交互的厂家们,最终体验下来多数都是毫无实用性的噱头。毫无实际意义的出发点、响应落后的软件和机能脱节的硬件,不仅没有体现智能,而且连最基本的触发都非常困难。

这些急于求成的厂家,让我们给数字化和智能化贴上了一个个的负面标签,让人觉得,这就是只存在于发布会和 PPT上 的营销文字。而要做好数字化交互确实不容易,随着一次次的失望,这个标签越来越粘。

同样的情况其实早在手机行业就出现过了。还记得最早触屏出现在手机上的时候吗?夸张的能耗,极高的延迟、惨不忍睹的识别准确度和输入反馈都让人难以忍受,那时候的触屏交互甚至要依赖于触摸笔。年轻用户出于尝鲜还能强忍,年纪稍大的用户都觉得触屏就是个糟心玩儿意。

但是后来的苹果用 iPhone 告诉大家,不是「触屏」不行,而是那些做的得不到位的触屏不行。如果你的分辨率上来了,识别率精准了,反馈延迟低了,配合手感顺滑的疏油层玻璃,那触屏就是手机交互的未来。

而这其中的差异,就是完成度。

从展示的信息来看,传统车企像全新 MBUX 这样真正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而且在不同场景下做到这种程度的,好像真的没有。

针对车机的数字化交互,S 级在「易用性」上是下了功夫的:

首先,单说触屏操作,菜单上的功能视觉逻辑上都经过多番考量,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设置按钮,而部分按钮的 UI 也会随设置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形状或者颜色上的变化,视觉上更有反馈感。

而常用功能调节区(空调、雨刮、座椅等)则常驻中控下半部分,不管什么界面都显示最前。中控屏的触觉震动反馈,也让操作多了几分「确认感」。

而交互方式也涵盖语音控制、触摸控制、实体按键控制、手势和动作控制。一个操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下达,比如你要调座椅,你可以用门板上的实体键,可以用语音控制,可以用触摸屏。

而不同的交互方式又涵盖了不同的场景。需要双手驾驶的场景中,如果要手不离开方向盘调节座椅,你可以通过语音。或者你在副驾,后排是第一次坐新 S 级的贵宾,他不知道这么调节,你可以通过中控帮他调节。

如此「详尽」的考虑,也体现出了设计者逻辑上的「周到」。

举几个动作识别的例子。黑暗光线下,前排乘员在腿部区域寻找东西时,照明灯光会自动打开;车辆挂入倒档,而且驾驶员回头看后挡风玻璃时,此时如果后档风被遮阳帘挡住,系统会自动将其升起。

而没有回头动作时,系统判定驾驶员可以通过倒车影像完成操作,不会主动升起遮阳帘。这几个场景的例子中,触发方式一来确实有实际场景,二来无需额外指令,三来触发逻辑自然又精准,解决方案也合理有效。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还是在软件上:

外媒「Remove Before Race」的这段视频中,语音系统唤醒时氛围灯会有类似苹果 Siri 的动画效果。

当中控屏即便在载入 CarPlay 时,依然不会把显示区域全权交付,而是将 CarPlay 显示于上半部分,保留常用调节区。这样一来即便连接 CarPlay,车内的常用设置依然可在一级画面直接操作。

另一段外媒「Autogefühl」的视频中还可以看到,配合车内的传感器,屏幕上的内容还会根据主副驾驶分别调整方向。

而这些,都还只是 MBUX 的冰山一角。以上众多长篇幅的例子,从框架到主体再到细节无一不说明了奔驰在 MBUX 上从逻辑、场景、实现手段再到执行层,甚至是仪式感都体现出了极为详尽、全面的考虑与雕琢。

这时候,你还会觉得,MBUX 在开倒车吗?

至于内饰的美学设计方面,现款 W222 确实是这种风格中难以逾越的圣杯:恰到好处的双联屏与横贯中控下方的丝印金属饰条完美融合,钢琴漆面板上镶嵌着对称摆放的圆形出风口,配合双辐方向盘,优雅、现代与豪华三者相得益彰。

但是全新 W223 S 级和前辈相比,其实已经不是一种风格:虽然没再有老款的华贵,但是整个内饰部分的线条干净又干练,细看并没有觉得特别简陋亦或过于浮夸。各种曲线和直线的交错非常现代且和谐。中控不高于台面遮挡视野的窄边框高分屏不止在工作时尽显科技感,息屏时完美融入前排扶手的感觉也如一块黑色的钢琴漆饰板。同一水平高度上贯穿全车的环抱式氛围灯让座舱宛如华灯下的无边泳池。

再说到科幻的 3D 仪表和惊艳的 AR HUD,其实某种程度上全新 S 的车机不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美学设计上都是奔驰在数字化设计上到达的一个新高峰。

数字化时代下再次定义豪华

新 S 级,从更安全、更智能、更互联、更易用的数字化方向上做到了让人惊喜的高度,大幅革新的 MBUX 也处处充满着数字化,对比现在的 S 级,它的改变之大确实宛如异类,让人觉得非常不「奔驰」。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看看奔驰在车机上的演变:

  • 1956 年 220s S 级,第一款配备自动搜台收音机的汽车
  • 1976 年 W116 S 级,配备全立体声音响和路况信息广播
  • 1979 年 W126 S 级,配备数码显示屏的可存台收音机
  • 1995 年 W140 S 级,配备导航功能
  • 2009 年 W221 S 级,同屏双显示(主副驾看同一块屏幕,显示不同内容)
  • 2013 年 W222 S 级,自定义显示的双联屏、可联网的 COMAND 车机

这其中每个时代下,S 级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甚至超前于时代的。而全新的 S 级和 MBUX 也再次传承了这一精神,走在了时代前沿。

不止车机,和汽车更相关的技术上奔驰也是这样:W222上的通过众多传感器实现的自适应魔毯悬挂,自适应矩阵式 LED 大灯,改款后 W222 上的电子涡轮、48V 轻混和后桥转向系统等等,其实同样体现着奔驰的灵魂:

THE BEST OR NOTING.

不断地、与时俱进地、全方位地追求和探索「最好」。没多少犹豫,也没太多不舍。

所以,全新 S 级,从这种角度来说,其实非常「奔驰」。

写到这里已经是凌晨 4 点,这连续写稿的近 9 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历代 S 级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遍又一遍,在大型轿车的发展史中其实出现过数不尽的挑战者,但最后,S 级的 IP 依然历久弥新。

奔驰 G 用上双联屏的全新内饰削弱了它的硬汉身份,那新款它还是 G 吗,还有人喜欢吗?

自上市以来至今,大 G 在全球市场的加价销售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而作为豪华汽车的代表,历代奔驰 S 的实力最后也都可以体现在市场表现上。

而我也相信全新 S 级和这套 MBUX 可以再次证明这点。毕竟,我们在奔驰身上已经经历了太多次的「真香警告」。我也相信,这次奔驰 S 和全新 MBUX 会再次定义数字化时代下的「豪华汽车」。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仅看车主: 0
按赞同排序

传图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4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