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2021-11-21

关注

奥迪广州发大招:一杯敬现在,一杯敬未来

  1. 奥迪 Q4 e-tron
  2. 奥迪 skysphere
1,466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温风

年关将至,又到了各大车企集中发力 「秀肌肉」 的时间。

在严格控制排放、加快能源转型的语境下,在各路跨界英雄的 「奇袭」 下,2021 年各大车企的步调可谓是出奇地一致,仿佛大家领到了同一张 「高考卷」,开始了 「命题作文」 的创作。

这道 「命题作文」 题,绕不开这几个关键词 —— 自动驾驶、数字化、新能源。

相比过去 「雷声大,雨点小」 的 「驾驶辅助功能」,真正面向未来、有望解放双手的智能驾驶,已经走上快车道。车企推出新车时,不配几枚激光雷达,不把算力堆到四位数 TOPS,几乎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座舱也将从满足出行需求的空间,过渡到满足起居、娱乐等多重需求的空间。如何在车里干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车企已经开始提前布局规划,办公室,影音房,麻将桌,纷纷被请上了车……

当然,今年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新能源汽车猛增的渗透率。走在大城市的街头,「绿牌车」 大有成为主流选择的趋势。以上海为例,新能源车上牌率已突破 30% 大关,即使是非限牌城市,新能源车型也逐步开始为用户所接受。

今年前十个月,国内新能源车新车市占率已经突破 13%,最近几个月甚至无限逼近 2025 年 20% 渗透率的目标。而新能源车市占率在欧洲已突破 19%,甚至在挪威等个别走在前沿的区域所销售的新车中,新能源车几乎已经完成对燃油车的取代。

许多人总爱把 「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挂在嘴边,而今年,这句话确实是每个处在行业中的人士最真切的感受。

这也引出一个令人有些焦虑的问题 —— 就像突然切换的考纲可能会让优等生无所适从,那些传统汽车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通过长期历史的积淀,所建立起的科技、性能维度的壁垒,今天是否会彻底荡然无存?

不妨以奥迪品牌作为样本,咱们一起剖析一下。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不止于一句口号

早在 50 多年前,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普及消费的阶段,「Vorsprung durch Technik」 这句响亮的口号就被定义为奥迪品牌的 slogan。它的德语原意是 「以科技赋予人愉悦的感受」。

进入中国市场后,这句 Slogan 被翻译为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过去 20 年内,奥迪品牌一直坚持在量产车型上搭载一些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并为用户带来愉悦感受的配置,比如交互领先的 MMI 多媒体娱乐系统,比如代表极致操控的 Quattro 四驱系统。

而在风云突变的当下,仅仅保持量产车的领先,这句 Slogan 的分量似乎不足以得到佐证。于是,在广州车展前夕的 「奥迪未来盛典」 上,奥迪交出了一份令人称道的答卷。两款奥迪 sphere 系列概念车 —— 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和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正式在中国亮相。

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的设计灵感来自上世纪 30 年代的传奇车型霍希 853,敞篷的车身结构、极修长的车头、达到 5.19 米的车长,这一切特征塑造出极为优雅的 GT 跑车造型。而符合纯电平台特征的长轴距、短前悬、短后悬尺寸,也与当年的布局比例不谋而合。

这款概念车将达到 L4 级自动驾驶级别,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提供 Grand Touring 和 Sports 两种驾驶模式。

在 Grand Touring 模式下,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将开启自动驾驶,隐藏方向盘和踏板,并通过可变轴距技术将车辆轴距拉长 25 cm,将车身高度降低 1 cm,以进一步降低风阻,提升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而在 Sport 模式下,该车又会将轴距缩短 25cm,使车长变为 4.94 米,仪表板和中控台上的显示器面板也会向后方移动,搭配主动式后轮转向功能,减小低速时的转弯半径和高速时的转向车身横摆角,为用户带来更富有乐趣的驾控体验。

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很好地诠释了自动驾驶到来时,人类参与车辆控制的目的,应该是聚焦于驾控带来的乐趣。

为此,它还具备出色的行驶性能,以匹配这样的需求。它的最大功率 465 kW,峰值扭矩 750 N・m 的后驱电机为这款车型带去了 4 s 的 0-100 km/h 加速成绩,超过 80 kWh 的电池组则保证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可以获得最高 500 km 的 WLTP 续航成绩。

而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的设计则体现了对未来座舱空间的深刻理解。这是一款四门 GT 车型,设计灵感来自 90 年代的奥迪 AVUS 概念车,长 5.35 米、宽 2 米、高 1.39 米,搭配无 B 柱的对开门设计,营造出宽敞的座舱空间。

既然将重点聚焦于座舱,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同样也离不开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当自动驾驶彻底解放驾驶者的双手后,方向盘与踏板也会随之隐藏,于是整车就升级为一个 「头等舱休息室」。

在 2+2 布局的座舱内,后排座椅被设置为柔软的双人坐席,配有可侧向拉动的靠背。前排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则是彼此分离的,座椅本身便集成了安全带,为乘客带来更大范围的靠背角度调节功能。

当前排靠背倾斜 40 度时,乘客可轻松使用前方木质平台上投影出的信息娱乐系统,并支持眼球追踪、手势或语音控制、手写输入和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

将靠背倾斜至 60 度即可拥有最舒适的 「躺」 姿,同时,靠背顶端一体化的头枕可以向前倾斜 15 度,在该区域集成有带过滤和调温功能的出风口以及私密语音的扬声器。车载冰箱也被设计在了前排,更便于乘员取放。

此外,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整体的内饰采用更温馨、简洁、舒适的风格,未使用传统的皮革材质,而采用木材、羊毛、合成纺织面料和金属等材质,触感舒适且更为环保。

与舒适的长途旅行相匹配的是出色的续航与补能表现,这款概念车将基于 PPE 平台打造,电驱系统为 800 V 高压平台,电池容量达到 120 kWh,不仅可以实现超过 750km 的 WLTP 工况续航,更可以通过 270 kW 超快充为车辆在 10 分钟内补充 300 km 续航,并在 25 分钟内,将电池从 5% 充电至 80%。

当然,它的性能同样也非常出色,四驱 quattro 系统输出的峰值扭矩 530 kW,最大扭矩可达 960 N・m,最终为它带来 4 s 级的百公里加速表现。

除了 「炫」,奥迪 sphere 概念车有哪些 「干货」?

如果说概念车作品对用户而言是一份 「超纲答卷」,那么构成这份 「超纲答卷」 的 「知识点」,则是引领奥迪品牌顺利迈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在奥迪未来盛典上,奥迪针对这些 「干货」,做了细致入微的拆解。

在大众集团内部,奥迪是产品线跨度最广的一个品牌,覆盖顶级高性能产品、主流尺寸豪华车型和入门级豪华产品。因此在平台架构方面,奥迪也是储备最齐全的品牌,将基于 MLB Evo、MEB、PPE、J1 四大车型平台全面发力纯电动领域。

这几大平台具备出色的互补性,MEB 在主流市场具备生产灵活性优势,覆盖的产品带宽更宽。PPE 和 J1 则采用 800 V 电气系统。众所周知,800 V 电气系统在不增加电流大小(与线束重量直接相关的指标)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充放电功率,这就意味着车辆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补能效率都更为出色。同时,大众还为 800 V 电气系统匹配了碳化硅功率半导体、350 kW 超充网络等一些列配套技术和设施,充分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率。

由于大众集团强大的规模效应,以上平台在三电系统方面,都具备出色的技术前瞻性。

电池方面,奥迪品牌现阶段正与 LG 合作生产三元锂软包电芯电池组,而未来,奥迪品牌将搭载集团旗下标准化尺寸的电芯,可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优势。

这一标准尺寸的电芯目前兼容磷酸铁锂、锰酸锂和高镍三元锂正极,可根据车型定位自由切换,未来更是可以无缝切换至固态电池技术。并且,在研发新车时,标准化尺寸的电芯无论内部组成如何变化,都不会对整车布局发生影响,可以大幅缩短整车研发周期,并提升生产柔性,灵活响应市场。

在电机方面,奥迪品牌自研感应异步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并创造性地采用了行星齿轮减速器,令电机转子和电机输出轴得以同轴化布置,相比平行轴布置方式有效减少了空间的占用,为整车的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多可探讨的余地。

在电控层面,电机内部的功率半导体搭载高效的双面电控水冷系统,大幅提升电机可靠性,降低电机能耗,并支持连续的激烈驾控行为。精准的功率半导体控制能力,可实现智能多级可调的能量回收系统,更好地兼顾舒适性与续航表现。此外奥迪新电控技术,通过智能和创新的电子设备对电机进行预通电,可增强行驶动力。

而作为一个驾控乐趣口碑出色的品牌,电动化的背景下,奥迪选择的不是弱化驾控体验,而是坚持用电动化技术赋能,放大驾控的乐趣。

首先是奥迪引以为傲的 quattro 四驱系统,在电驱的加持下,e-quattro 四驱可以实现前后轴动力的无极自由分配,响应速度相较传统四驱提高 3 倍。后续,奥迪还会配备双电机驱动轴,更好地分配左右轮之间的动力,这将会达成比传统的机械扭矩分配手段更理想的操控表现。

为了弥补电池组的增重,提供灵巧的驾控体验并提升续航,奥迪还将大量运用轻量化的材质。

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搭载铝合金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悬架,使车身整体重量被控制在了 1800kg;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所搭载的 23 英寸双六辐式轮圈,也具备轻量化和高强度特征。

电动机大扭矩输出的特征,则对平台重心分配、底盘调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 60% 的载荷被施加在了驱动电机所在的后轴,更好地提升了轮上的抓地力,制动系统采用线控制动方式,最大化回收能力并使制动距离缩短 20%。与之搭配的是可快速调节刚度的三腔空气悬架,有效抑制过弯时的侧倾以及急加速、急刹车时的俯仰。

奥迪针对电气化提出了宏伟的目标,至 2024 年,奥迪将投资 370 亿欧元用于在研发、固定资产、工厂设备等领域。其中有 150 亿欧元将投入电气化技术,约 100 亿欧元将被投入用于电动化技术研发。到 2025 年,奥迪将提供总共约 30 款电动车型,2026 年起,奥迪新车型将全部为纯电车型。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的奥迪纯电车型,依然很好开,甚至让人有更强烈的驾控欲望。

智能化的版图,奥迪如何布局

新能源和智能化往往被视为两条并行的路线,而谈到智能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格局,往往又有强烈的绑定性。

2021 年的今天,许多车企的智能化体验存在同质化趋势,app 研发的太快,实际应用场景太少。而在我看来,智能驾驶可视为开启出行革新的 「钥匙」,先用 「钥匙」 开了锁,后续一切的智能化应用,才能迎来全新的格局。

关于智能驾驶,奥迪是业内少数坚持采用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双重技术路线驱动的车企。

在单车智能层面,奥迪目前的智驾系统将采用超声波雷达 + 毫米波雷达 + 摄像头 + 激光雷达 「全家桶」 式感知方案,具备完善的车辆周围交通感知能力,这也是目前唯一量产 「全家桶」 方案的豪华品牌车企。

相比 「头铁」 的马斯克坚持使用视觉方案,早在 2018 年,奥迪就为旗舰车型 A8 搭载了一枚半固态激光雷达,其视角达到 145°,平均识别距离 80m,水平分辨率可达 0.25°,这些参数放在今天依然不算落伍。可见奥迪技术储备之深厚,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也成功地吸引了一批业界的追随者。

同时,奥迪还坚持 V2X 车路协同技术,采用目前国际主流的 C-V2X 方案。2021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奥迪全球首次展示在公开道路下,超视距感知车辆、为紧急车辆自动变道、动态 V2I 交通信号灯等 13 个使用场景内,融合 V2X 信号的 L4 自动驾驶。5G 通讯芯片和 V2X 的可拓展性将于 2022 年量产实现。

由于 C-V2X 是中国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而中国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保持着大规模的投入,相信奥迪在融合单车智能的基础上,会在中国市场具备更领先的智能驾驶体验。

而如果实现自动驾驶的终极愿景后,车辆的交互体验又会发生哪些革新? 奥迪也做了一些探索与展示。

首先,照明交互方面,奥迪依旧延续一贯的 「风骚」,数字化矩阵 LED 大灯以及数字 OLED 尾灯使车辆具备与交通参与者互动的功能。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在驾驶者上车时,会推送定制化的迎宾灯光秀。

进入车内,当驾驶不再成为负担,娱乐和通讯功能的重要性便得以显现。奥迪将配备高带宽 5G 通讯,保持座舱与外界实时互联,看赛事实时转播、开电话会议,都能在车上完成。

而就像配置个人台式电脑一般,良好的车内娱乐体验离不开强大的硬件支持。大众集团内部储备的 MIB 3 + 信息娱乐系统,相较 MIB 2 处理器速度提升十倍,并支持安卓平台软件生态,为更多复杂的车载娱乐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具备开源性的车机系统,将会给更多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施展的舞台,而大众集团的巨大体量,则是驱动第三方企业开发软件的核心动力。

落地:广州车展奥迪看什么

聊完美好的愿景,回到眼前,广州车展期间,一汽 - 大众奥迪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磅产品?

首先是全新奥迪 A8L Horch 创始人版,这是奥迪最新的家族旗舰轿车,如老对手梅赛德斯 - 奔驰一样,A8L Horch 创始人版同样以创始人的名字加以命名。

全新 A8L Horch 创始人版面向中国高端消费群体打造,车长达到 5450 mm,大量镀铬材质的运用,尤其是 20 寸镀铬轮圈,是其最具辨识度的标志。

加长的 130 mm 车身被完全用于后排腿部空间。后排采用 2+2 座布局,整体的空间只能用 「奢侈」 来形容。后排独立座椅提供软质填充头枕、足底加热 / 按摩、座椅背部按摩等一些列功能。你所能想到的高端配置,它的后排都不会遗漏。

奢华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全新 A8L Horch 创始人版对乘坐体验的理解。它的交互基于 MIB3+Asterix 全新奥迪互联平台打造,为后排提供了专属的智能触控及信息娱乐系统。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后续普及,这样的体验也完全有机会 「移植」 到前排,形成全方位的舒适享受。

而对于主流市场而言,一汽 - 大众奥迪品牌 MEB 平台车型在中国首次落地的车型 ——Q4 e-tron,则是更值得关注的产品。

相比豪华品牌老对手们的同级车型依然处于油改电的模式,这款紧凑型 SUV 完全诞生自纯电平台架构,在性能层面具备更出色的竞争力。

奥迪 Q4-etron 分为普通版和 sportback 版两款车型,长宽高分别为 4590/1865/1613 mm,轴距为 2760 mm,相较同尺寸的燃油车型,具有更大 「轴长比」,因此车内乘坐空间整体更为宽适。得益于封闭式进气格栅功能,这款 SUV 车型的风阻系数被控制在了 0.28 的出色水平。

新车动力被分为三种不同版本,35 e-tron 采用后置单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 170 马力,搭配 52 kWh 电池组,WLTP 工况续航在 341-349 km 之间。40 e-tron 同样也为后置单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达 204 马力,搭配 77 kWh 电池组,WLTP 工况续航达到 520 km。

最强的 50 e-tron quattro 四驱版本最大功率为 299 马力,峰值扭矩 460 牛・米,带来 6.2s 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同样的 77kWh 电机则为其带来 488km 的 WLTP 续航。

在交互体验方面,Q4 e-tron 延续了一贯的高水准,新车座舱采用了三分区布局,分别为奥迪虚拟驾驶舱、中央 MMI 触摸显示屏,以及全新的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AR-HUD),同时支持强大的本土化语音交互功能。

尽管受缺芯影响,今年 1-10 月,奥迪在国内的累计销量达到 53.8 万辆,同比增长高达 14.4%。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之下,随着缺芯问题的逐步缓解,以及强势纯电产品的导入,相信奥迪品牌会迎来更值得瞩目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从奥迪远期的产品规划和技术储备,可以看到奥迪品牌的前瞻性、决心与定力。大众集团出色的规模化效应以及奥迪本身强大的工程能力,会使奥迪的野心加速落地,在未来的 4-5 年中,我们会见证更多奥迪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的时刻。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仅看车主: 0
按赞同排序

传图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