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刚才Jason,包括郭欣都说了现在订单挺多的,这个是符合预期,还是高于预期,还有你们的价格是怎么讨论定出来的?
林金文:刚开放 5 分钟远超我们想象好多倍,应该会有惊喜。车型定价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极氪用一年半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基数。
二是整个行业比较卷,加上磷酸铁锂的价格持续下降,给定价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三是我们做了一定程度的趋势预判,未来不管是市场竞争还是成本,我们有信心制定更积极的策略。这次定价意见基本统一,希望让这款车拥有更好的市场反应。
Q:我比较好奇智能灵动中岛后端的嵌入式空间定制部分,以后会作为标准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厂家,还是作为共创、选创来官方定制?
林金文:开放共创。一方面,我们自己开发原装适配的一些配件;
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与用户共创,它适合后装市场去共创接口模块。以往产品出来了,都会给后装市场机会。因为深度做嵌入式模块的不多,我们希望从这款车开始,用户和后装市场都能有更多大创意。尤其是电车空间设计和利用潜力更大,比传统燃油车有优势,比如说冰箱,我们希望用户和后装市场能有更多的创想。
郭欣:主机厂追求配置上的丰富度有阶段性的限制,但是大家现在讲场景定义汽车,所以需要把更多的接口开放出来,也希望无论是产业链、用户,甚至是整个市场参与共创,这是我们对未来汽车产品的思考。
Q:除了电源,车机这方面呢?
郭欣:我们是整套的东西,物理接口、软件接口都是开放式的。接口都是留好的,需要一步步做。
Q:今天看到几个创新我觉得很惊讶,想问一下创新的想法是怎么来的,最关键我们背后有怎样决策的机制,能够支持这些看起来叛逆的想法通过审核。
郭欣:紧凑级车型物理尺寸有限,轴距最多 2.8 m 左右,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思路,保持传统物理结构空间肯定做不大。除了内部要讨论也会跟用户聊,像刚才说的数据,后排使用率很少,以用户思维跳出传统结构定式才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
Q:我想问一下关于定价的问题,两驱和四驱都是 20.98 万元,这个定价是怎么考虑的。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肯定想为什么不买加速 3.7 秒的呢。另外,咱们在成本上如何平衡的?
林金文:我们在 001 上面就是一个双塔策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很多人觉得极氪不是做了一台 001 大车,5 米;做了一台 009,5 米 2,你干嘛不顺势再来一台大型的 SUV。这从来不是极氪思考的逻辑,这是其他品牌思考的逻辑。极氪始终是从最难的地方做起,从豪华做起,走差异化路线。
极氪会选择需求旺盛,且极具上升潜力的市场,同时这个市场产品无法解决诸多痛点,有机会让我们做大。001 打造了全能猎装体验;009 颠覆了传统 MPV 十几年都不变的理念。再看紧凑型豪华车市场,传统豪华品牌认为用户是用更少的钱去买了一个豪华品牌,设计套娃、动力不足、空间局促、配置不够等问题非常明显,且一直没想过改变。可以说现在的紧凑级豪华车市场,只有豪华品牌,没有豪华产品。
不仅在中国,全球都是这种情况。在欧洲战略中,我们觉得极氪 X 非常契合。欧洲车很小,但老外块头那么大,真喜欢小车么?不是的,因为欧洲城市不适合大车。全球都一样,紧凑级豪华车可选性很小,传统豪华品牌也不愿意改变,这是极氪的机会。
极氪用品类创新的造车理念,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就带来一次新的改变,极氪X也要颠覆旧秩序。它采用的也是双塔策略,都市需求更加多元化,喜欢操控的可以选择四驱版,更追求舒适性的,或是出行喜欢智慧娱乐空间的可以选择四座版,各个版型应对不同的需求。另外,极氪式操控已经在市场建立了良好口碑,而且技术无差别下放,从本质上赋予了极氪 X 更好的驾控体验。
郭欣:其实它像你身边的同事一样,有的人喜欢快一点,有的人喜欢安逸一点,这么做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Q:刚才你更多讲女性用户,所以咱们这款车更聚焦女性群体吗?
林金文:女性可能占到半数,或者略微偏多一点,但有着极氪式操控的基因,对年轻的男性,或年轻小情侣和夫妻也会有很大吸引力。只不过在女性的占比上,我们认为比 001 高。
Q:刚才你提到欧洲战略,极氪 X 在海外的战略跟国内会有什么不同吗?
林金文:4 月 18 号会公布欧洲战略,但是更细到车型和定价还有点时间。
Q:现在都讲用车都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很多车主买车之后都很看重后续服务,针对极氪 X 车主服务方面,咱们有什么设想和规划吗?
林金文:从消费者体验来看,我们有些还是要提升的。但是,极氪对干好用户体验这件事情是认真的,最少几十亿投入也表明了极氪的决心。其实真正所有店都是自己投资的品牌,目前五个手指都数得出来,我们要做到极致的决心非常大。在经营运营方面极氪的时间尚短,实际上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做好用户服务体验,还需要消费者、行业和媒体朋友们给我们些时间和耐心。
在售后服务方面,我和团队正计划迭代经营模式,航空母舰经营式的模式。为什么这么说,一是航母被称为移动的军事基地,而上面的战斗机也具备很强的战斗能力,并有效扩展了作战半径。我们把零售店和售后店比做舰载机,互相协同赋能发挥出最大潜力。同时,我们想把到家服务做到极致。工作日大家都忙,上门试驾比较少;而周末又爆满满足不了需求。从服务的视角看我们售前可以主动出击,到办公楼下或是用户家里,维修服务体系也是一样,这样做可以让服务无时和无处不在。我和团队正在制定落地计划,并在七八个大型城市开始试点,成交率大幅增长。
Q:是在哪里?
林金文:杭州。
Q:跟之前直营店完全分开?
林金文:两个店是同样的标准。今年我们会计划开 10-20 家左右的售后直营店。我们的保有量比较集中,头部大城市占了 6 成。自营店和授权店的经营标准一样,包括授权店,现在所有授权接待 SA 都要经过极氪认证,并且是极氪专有的。但是极氪保有量增速非常快,这让极氪需要更大的产能。
Q:还有售前的功能?
林金文:我们有极氪家,售后也是自己经营,现在有 20 家,也具备销售功能,等同于 4S 店式体验。
Q:第一个问题,从 001 到 009 再到极氪 X,一是价格差得蛮大,二是从产品定位来讲完全不一样,三是从极氪角度来讲这三款车人群有哪些差异,有哪些有相同的?
林金文: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和其他友商不太一样。极氪的用户是一个群体,中高产的家庭。但是家庭使用人数和使用功能不太一样,每个人需要不同的极氪产品。就像我自己,可能我开 001,家庭需要一个 MPV,我太太会用极氪 X。别看极氪 X 相对比较小,它比较适合家庭第二台车、第三台车。BBA 紧凑级车型在中国有几百万台保有量。这些用户群体绝对不是买不起更大的车,所以才买这个车;非常多用户需要这个尺寸的车。几百万人座驾开始向新能源迭代时,紧凑级领域可选性非常少,这对极氪 X 是非常大的优势。
Q:我们看到极氪 X 有蛮多的产品创新,包括冰箱,还有智能灵动中岛等。这些创新点如果极氪 001 的车主想要,从产品功能角度来讲,比如未来极氪 001 的车主想做配置升级,有没有解决方案?
林金文:一个人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厂家也一样,尤其是汽车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但我们对极氪 X 大胆的创新,是希望用户和后端市场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共享惊喜和创意。只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创意表现才会无限扩张,用户和后端市场更具有创造性。我们需要做好软硬件的接口,协同大家创造更丰富的拥车场景。不光极氪 X,后续车型也是这样。
郭欣:已经交付的产品因为它的设计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有中改,还有换代。极氪 001 用户群体对性能的需求,对空间的需求,对舒适性的需求与极氪 X 这种都市出行的车不太一样,每款车型都有侧重点。在后面的产品,还是会尽可能把今天提到的接口式想法进一步去深化去做,与用户和后端市场去共创。
Q:第一个问题,关于极氪 X 交付,安总立了一个 flag,说是 6 月份交付,这个时间计划是在 6 月初还是月底呢?我们看到,极氪 001 在交付的时候受到供应链限制,比如空悬,比如芯片等,极氪 X 也有很多创新性的配件,交付的时候会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问题,今天发布会讲自动驾驶比较少,极氪X没有搭载激光雷达,是 L2+ 级别的自动驾驶,到交付的时候会有哪些自动驾驶软件的匹配呢?
徐冬春:回答第一个问题,极氪 X 这个产品,三年之前我们就开始策划,包括很多新功能的开发,期间也通过供应商资源整合以及产能布局,做了很多规划和准备。对于极氪 X 的交付,我觉得留给市场,产品端肯定要做好准备,也会比以往做得更好一些。
第二个问题,目前单车道功能会首先推出来,后续的功能会逐步进行 OTA 升级。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激光雷达的确是目前行业的一个标杆,不过没有激光雷达,并不代表性能不好,极氪 X 在性能各方面的表现并不差。
郭欣:今天的供应链肯定不是两年前的情况,我们会以最快的时间交付。关于自动驾驶这块,安总今天没有过多渲染硬件,不过它在同级别里面是最好的。关于激光雷达,大家知道,特别是在去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落地城市内自动驾驶,落地明显会比讲故事要难太多。要不要做激光雷达,功能能不能实现,这些问题对所有厂家都是挑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思考,特别是目标群体用户对自动驾驶能力的需求,还有成本之间的考虑,在极氪X这款车上给了这个级别最好的解决方案,适当控制成本投入,也让大家及时享受到相应的体验。
Q:我是来自一位成都的女性,喜欢汽车运动,想问四个问题。首先,极氪 X 这款车与 BBA 同级别产品对标,那么在销量上会与哪个品牌对标呢?
第二个问题,极氪 X 发布会选择成都,我想问一下成都这个城市和极氪 X 哪些调性相符合?
第三个问题,我代表小部分小众女性受众群体,未来这款车未来是否出一系列运动套件?第四个问题,未来极氪是否会考虑参与汽车赛事?谢谢。
林金文:安总给我下的目标,就是产品的高质量交付。极氪进入不同细分市场,在该细分市场的市占率都要到第一名。但这个需要时间,不是下个月,也不是三个月,五个月能完成的。但我们有信心在细分市场做到第一名。
第二个问题,对于成都这个城市,我特别喜欢,成都就是很美。为什么聪聪会在发布会讲到美和设计?我们觉得一台紧凑级豪华车,首先得过得了“美”这一关,这台车无论从前面、后面、侧面、后面各个角度来看,总体是非常漂亮的,很有魅力的一款车,我觉得这款车和这个城市的气质非常符合。另外,成都拥有 600 万到 700 万辆的保有量,有两千多万人,假设每两三个人一个家庭,基本上人手一台款。极氪 X 是一台都市车,所以其实成都也是这款车的核心市场之一。
第三个,关于更多的套件。我们注意到,在这款车预热的时候,就有很多伙伴根据这台车做了改装的设计方案,大家觉得都挺好玩的。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主要在瑞典,设计团队会针对产品,比如极氪 001,做很多改装,做不同的小套件,我相信在极氪X上也会推出一些方案,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的后装市场的创造性。所以,在极氪 X 这台车上,我们会对后装市场做一些支持,只要有更好的方案,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我们就会从数模、预算以及造型等方面提供帮助。
第四个,参不参加赛事。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极氪产品的运动性是很强的,但是运动能力其实不太需要通过赛事来证明。我觉得最厉害的运动能力,是让普通的消费者都可以体验到,这才是最好的产品。
Q: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我看了朋友圈,不少媒体朋友已经订了极氪 X,足以证明极氪 X 的竞争力和高人气。我觉得产品特色很突出,够年轻,够新奢,价格够给力,那么,极氪 X 未来的销量占比会是怎样的呢?
第二个问题,极氪有点做的非常好,它不套娃,三款车提供了三种与众不同的设计,可谓是一股清流,同时也对设计提出很大的挑战。想问一下,在目前三款极氪车里面,有哪些设计上的元素会得到传承?
林金文:第一个问题,关于销量。安总在香港对投资人公布过我们的销量目标,今年极氪 001 希望交付 7 万台,极氪 009 交付 3 万台,极氪 X 交付 4 万台,这是目前团队的共识。
第二个问题,关于设计。极氪每款车的设计都不太一样,我们会根据各自细分市场大致的审美偏好来设计,不做套娃。极氪的设计,我自己来看,在我加入极氪之前和之后,看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极氪 009,从外部角度看,有时候会觉得不太理解,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更多的了解,会觉得这个类型的车就应该长这样。极氪的每一款产品都很耐看,不一定是第一眼有多惊艳,但是你慢慢觉得未来的车就应该是这样设计的。
比如在猎装这个市场,极氪 001 做了开创性的设计,然后我看到一些友商现在也开始做猎装了,所以我觉得极氪的设计是可以引领行业的。
郭欣:我们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都要研究用户的需求。这个群体用户的审美,决定了设计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009 要做的不一样?是因为这个目标群体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虽然我们内部团队对于这个设计的争议很大,但是我们还是按照这个群体的用户思路去做了。实话实说,每个市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需求。我们说要延续什么,“不做套娃”这点肯定要延续下来,所以我们的第四款车还是不太一样的。
林金文:安总经常讲三个点,这三个点真正代表了极氪品牌的精髓。他总在讲从最难做起,从豪华做起,走差异化的路。从最难的做起,猎装车的市场,MPV 市场以及紧凑级豪华车市场,都是很难的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走差异化的路,每台车都有差异,都是豪华的,这都跟设计有很大关系。
Q:刚才提到马上宣布欧洲策略,为什么刚开始选择进入欧洲市场?还有我们看到最近车企出海东盟,尤其是泰国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的电动车优惠政策,极氪这几年有没有在东盟市场的动作?
林金文:极氪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进入欧洲有几个原因。第一,极氪在欧洲拥有很好的基础。我们在欧洲有接近 3000 名员工,包括我们架构团队、技术团队等,我们了解欧洲市场。另外,整个吉利控股集团 55% 的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其中大多数来自欧洲市场。
第二,欧洲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占比大约 12 个百分点,另外欧盟已经公布将在 2035 年禁售燃油车,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但是在欧洲目前还是品类的竞争。
第三,极氪一直以来都是最难做起,不仅是欧洲,我们也有美国产品,之前也曾公布过。东盟和其他的国家,极氪也会进入的,只不过会先考虑进入欧洲。
Q:极氪 X 定位是智能电动汽车,刚刚讲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比较少一点,我问这几个方面,电池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充电这块包括快慢充的问题?然后辅助驾驶这块刚才讲没有说激光雷达,智驾系统这块考虑自己做,还是和供应商去做?芯片这款怎么考虑的?
林金文:关于自动驾驶的推进,我们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投入重金自研,另外一方面要开展创新合作。比如,跟 Mobileye 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同等水准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在芯片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有自己芯片的计划,在这里不做介绍,总之集团在芯片方面做了很强的布局,这是极氪未来很好的保障,目前极氪还是以顶尖供应商提供的芯片为主。
郭欣:关于电池,我们说的不多,我们主要集中在电池失火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是安全问题。续航也没有讲太多,这跟车型定位有关系。
极氪 X 主要在都市里使用,绝大部分人一天出行半径最多 50、60 公里,560 km 的续航基本上一周也就充不了一次电,足够使用。另外,极氪 X 不仅配置了三元锂电池,还标配了热泵,所以在冬季也不用担心续航。
Q:我有一个探讨或者请教,我们现在在自动驾驶方面做了那么多工作,投入那么多,预埋那么多硬件,到底在做什么呢?意义何在呢?
林金文:实现高阶的辅助驾驶,或者高阶的自动驾驶,每年都在进步。我觉得主机厂的责任不在于仅仅只是拿开方向盘,也是通过不停追求,通过智能化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自动驾驶是趋势,我想没有太多人在挑战这个趋势,另外在这个追求高阶的过程中,也会让汽车变得更好,更安全。
Q:我想问一下极氪未来产能规划是怎样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您说极氪会在年末进入欧洲,之后会进入美国和东盟,那日本市场会不会考虑在内?未来出口和国内销量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林金文:极氪会首先进入欧洲市场,东盟和日本也在极氪发展范围内。然后产能方面,对于整个控股集团来讲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极氪不是一个独立创业的公司,依靠的是集团的力量,产能对极氪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
郭欣:最后总结一句话,我们极氪 X 到底在做什么样的事。说白了就是三件事情。
第一个没有做套娃设计,把所谓 S 级设计创新带到紧凑级;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第三件事情,我们把安全和配置拉满。然后在这三件事情基础上,我们带来了紧凑型市场最快的四驱车,带来了第一个四座豪华车,其实我们就是做了这样的工作。
然后感谢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享受今天接下来的行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