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聂漪垚
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一对约莫 60 岁的夫妇,用自动泊车功能在狭窄停车位将他们的那辆智能电动车停好,整个过程轻松自如。这一画面触动了我,这是我对汽车智能化对于人的有用之处,感受最深的一次,科技之美,美在有益于人,打动着人。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革新史,各行各业的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滚滚向前。但说到底,科技必须兼具有用和善良,才能推动人类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2020 年 7 月,一场诠释「技术向上更向善」理念的长城汽车「柠檬平台、坦克平台、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发布。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谈到秉持技术向善的原则,为大众提供技术和产品时说:「好的技术应该面向大众,以人为本,用更少的能源制造、更少的资源消耗实现。」
「以人为本,科技向善」,这是长城汽车持续向外界传递的企业价值观。与长城汽车秉持相同发展理念的企业还有不少,比如以「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的腾讯,还有始终强调「科技发展不是为了作恶,而是向善」的华为,等等,他们都在时刻思考「人类与科技的出路和未来」的道路上前行。
2023 年 6 月 16 日,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再次重申了「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企业价值观。这是长城汽车的追求和善念,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多年不变的操守,穆峰说:「这是长城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实干者的定心丸。」
当「以人为中心、科技向善、利他共生」内嵌在企业血脉之中,商业载体释放的价值,一定会在社会价值创造中熠熠生辉。这些年我们所看到的,长城汽车推出一款又一款深受用户喜爱的爆款产品,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先人一步的技术储备和提升,基于用户体验不断革新完善的管理和商业模式,放眼未来智慧出行超前部署的生态和产业链,都是佐证。
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回归走强主航道
细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长城汽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如穆峰所说,过去 33 年,长城汽车用皮卡激发自主品牌进入汽车市场的勇气,以 SUV 打破了合资品牌的垄断,用高端品牌魏开启了中国品牌向上的序幕,以品类创新开辟了一个个蓝海市场,即便延伸至整个中国汽车发展史,也绝无仅有。
而过去的一年,长城汽车是在「深蹲」的考验和坚持中度过的。新能源战略转型失序、销量增长失速,外界的诟病和唱衰扑面而来,也令长城汽车深刻自省并快速调整。
在去年 12 月对旗下品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产品布局回归主品类、主价格、主级别、主风格四个「主航道」,完成新能源战略聚焦后,长城汽车又在今年 3 月发布了全新 Hi4 这一技术筹码,重新驶入新能源竞争主航道。
刚刚过去的 5 月,长城汽车整体销量重回 10 万大关。其中,新能源优势日益凸显。二代大狗 PHEV 上市即火爆,蓝山上市即斩获 5 天 5000 辆大定的成绩,枭龙系列上市首月仅半月实现超 3000 辆的销量表现。1-5 月,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逐月上升,5 月占比已达 23.52%的历史新高,超过行业平均的 30%渗透率指日可待。

传统优势品类的地位也不可撼动。哈弗 H 系月销超 2 万辆,狗品类月销量稳定在 1 万辆以上,皮卡国内市占率超 50%,坦克稳居硬派越野 SUV 销冠,长城炮、坦克 300 在细分市场遥遥领先。
海外市场表现也堪称亮眼。新开拓菲律宾、巴西、智利、南非等市场,全球出口已拓展到 170 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已超过 700 家。5 月,长城汽车海外销售超 2.5 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104.04%,占比近 1/4。
可以看出,长城汽车已经熬过了转型过程中最艰苦的阵痛期,回归市场主航道,再度走强。透过现象看本质,长城汽车再度走强的关键,离不开坚持长期主义背后,先人一步的技术储备。
技术储备领先丰富,不惧新能源竞争
外界以为长城汽车作为燃油车时代的佼佼者,因为贪恋燃油车红利而在新能源转型上慢半拍。事实上,这种偏见非常片面和狭隘,长城汽车面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并不晚,而且是集团全面转型。
在 2020 年 7 月发布「柠檬平台、坦克平台、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后,同年 12 月,长城汽车又发布了基于柠檬平台延伸的「柠檬混动 DHT」技术。
这是自主品牌在混动技术路线上率先亮出的成果,长城汽车 DHT 混动技术完全由长城汽车独立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率先突破合资混动技术壁垒。在 DHT 混动技术发布后的 2021 年 1 月,比亚迪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随之发布。
今年 3 月,长城汽车又发布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Hi4。这套被定义为「等价平替两驱,推动进入全民电四驱时代」的全新电混技术,令外界再次看到了长城汽车持续加速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和能力。

全新 Hi4,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指标亮相,它是长城汽车对「科技向善,以人为本」使命的深层次思考,是基于几十年优秀造车经验和新能源方向展望的技术再升华,是综合技术和价值观复合性后做出的无畏创变。
不仅如此,在面向新能源全领域,长城汽车早已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方面,长城汽车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在低功率大算力芯片、数据智能体系等前瞻领域,长城汽车正进行深入研发和应用。
同时,长城汽车乐于成为一个分享者,不断分享着技术成果,专利公开量遥遥领先。2022 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 6042 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专利授权量 4652 件,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位居在华车企第一。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 1966 件、1650 件,均蝉联在华车企第一。
产品布局全面多样,迎接销量和经营双赢
正如穆峰所说,一系列领先技术的加持,不仅是长城汽车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底气,更是长城汽车产品布局的强大护城河。
面对未来,长城汽车的产品布局也已拉开大幕。其中,
哈弗品牌:下半年龙系列增补差异化全新车型拓展 18 万 -20 万元细分增量;通过明星车 H6/国潮和一代大狗焕新巩固燃油市场基盘销量规模,同时重启 H5 番号,打造业内首个 15 万元级大型宜商宜家越野 SUV,拓量增利。
魏牌:咖啡系列焕新,回归主航道;开拓 MPV 市场。拿铁焕新,与日德等一线合资紧凑 SUV 竞争;摩卡推出 Hi4 版,补强产品,强化大五座市场竞争力;高山通过越级产品力,拓展 30 万元级 MPV 细分市场。

坦克:完善产品线和新能源布局,全系车型都将推出搭载 Hi4-T 技术的 PHEV 车型,建立品类护城河狙击竞品换赛道竞争,同时拓展城市细分。坦克 300 产品焕新,增补 PHEV 动力,继续引领市场,实现品牌、销量和利润再突破;坦克 400 补全产品线,拓展城市场景,细分增量;坦克 500PHEV 开启交付。
欧拉:聚焦女性细分市场,好猫持续放量,闪电猫焕新,扩大 A0/A 级基盘;推出机甲龙和 EC31,拓展 C 级纯电市场。
这些产品将与二代大狗、枭龙、枭龙 MAX、蓝山、新摩卡等一起,焕新长城汽车的产品矩阵,一方面形成强大的新能源势能,同时扩大传统品类的优势,赋能各品牌增长,成为长城汽车整体向上的原动力。销量和经营双赢的局面正在打开。
「这样的技术和产品布局,我们没有理由畏惧未来 5—10 年之内的竞争,在中国乃至全球,我们都有这样的底气」,穆峰表示。
自我革新开放自省,大象加速转身
科技向善,善是核心,根本是以人为中心。企业对管理和商业模式调整革新,终将落实在更有利于构建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和人文关怀。长城汽车正是要以身作则,做这样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因为科技发展的目的,终究是为了让每一个社会参与者,都共享发展的红利。
因此在管理方面,长城汽车构建完成了全球化的管理模式,5 大中台 -4 个品牌组织 -1 个长城汽车的「541」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和激励机制也正在加速落地。
前几天以穆峰为首的长城汽车高管团队集体入驻微博,不仅是一次全面 ToC 战略的落地,更是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

「有时候,走得太快,第一个尝试,往往就会更容易犯错」,在谈及率先发布的 DHT 混动技术,引发全行业的混动技术竞赛后,长城汽车走过不少弯路,也犯过一些错误时,穆峰坦诚说道。
「这些错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让我们学会了反思,不断地谦虚学习,不断反省,不断成长。」
穆峰分享,过去一年多以来,长城汽车以开放自省的心态,一方面夯实体系基础,一方面向行业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学习。
穆峰赞叹:「优秀的企业,在不同领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驱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向前。他们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英雄,也成为长城汽车学习的榜样和不断向前的驱动力。」
而长城汽车始终坚持的长期主义,更加令其「追求品质、死磕品质」、把用户安全视作企业的生命、坚守科技创新「底线」和「红线」思维等责任担当,折射出科技向善的光芒。
穆峰说:「大家都用大象转身来形容企业转型之艰难,但要知道,大象一旦完成转身,它的气势不可阻挡!」
展望 2024 年,长城汽车站到了更高起点,穆峰表示,2024 年要在 PHEV 和 BEV 市场全面发力,力争实现销量 190 万辆,净利润 72 亿元,以高质量发展回馈社会。
人类自有商业活动以来,伟大的企业都有相同的一面,他们以人为本,以良善有益的科技服务于人,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哪怕经受考验,他们也勇敢奔跑在时代前列,积极拥抱变化和发展。长城汽车,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