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实验室

电车实验室

关注

900 万下线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比亚迪的下一个目标

比亚迪

2024-09-28

撰文:云键

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百万级高端产品矩阵。

2024 年 8 月,比亚迪单月销量 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 36.4 万辆。

作为连续 6 个月销量突破 30 万辆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销量一哥」,比亚迪已然把「销冠宝座」给坐热了。

然而,除了稳坐的销冠宝座以外,凭借每个月稳定且可观的销量,比亚迪还在不断刷新生产「一百万辆新能源车型」所需时间的记录。

遥想 2008 年,从第一辆 F3 DM 下线,到 2021 年 斩获首个「一百万辆里程碑」,比亚迪花了整整 13 年的时间。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 9 月 25 日,比亚迪累计新能源车型下线正式突破 900 万辆,继续刷新「全球车企新能源车型产量」的世界纪录。

从 800 万辆到 900 万辆,达成这个「百万里程碑」, 比亚迪仅仅用了 83 天(2 个月 21 天/ 0.22 年), 这个速度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这一次次的「纪录达成时刻」,实质上,也是一个个极佳的「品牌实力宣传窗口」。

回顾此前数次的「百万里程碑」,不难发现,在这样的高光时刻,比亚迪都会捎带宣传一波,自家新推出的重磅新品,或是那一个时间节点品牌的重大事件:

600 万辆 方程豹 豹 5
700 万辆 全新腾势 N7
800 万辆 比亚迪泰国工厂落成

最新的这次 900 万辆达成,则是刚刚正式交付的 仰望 U9,以及仰望为 U9 建设的高标准专属工厂。

回过头看,比亚迪达成 600 万辆销量的时间,是在 2023 年 11 月 24 日。而最新这一次达成 900 万辆的时间,则是在 2024 年 9 月 25 日。

仅仅 10 个月的时间,300 万辆的产量,以及 4 次「破百万」宣传。

这不仅是展示了比亚迪强悍的产销能力, 还透露出比亚迪自身 庞大品牌体量和丰富产品矩阵 。

换作是其它品牌,还真不一定能提供如此多的重磅新品和重磅事件,密集地配合宣传。

其实这,何尝不也是一种过人的「品牌硬实力」!

大有来头的「深汕工厂」

回归到这次 「900 万辆下线」的宣传,相信不少人迪粉听闻这一消息,就已经开始预估比亚迪「破千万」的历史性时刻,会在何时到来?

我知道各位很急,但还请先别急! 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家大业大」的比亚迪,会选择把第 900 万辆下线的名额,给到仰望 U9?

其实在这次 「900 万辆里程碑」宣传的背后,隐藏了不少比亚迪高端旗舰车型,以及 比亚迪「高标准生产」 的最新干货。

这些细节,相当值得各位「迪粉」了解细品。待到下次聚会,就能有更多迪王的谈资,可以和「迪友」们进行分享。

首先,单是这次举办「第 900 万辆下线仪式」的 深汕工厂,它就大有来头。

这是比亚迪为纯电超跑——仰望 U9,专门建设的「高标准专属」工厂。

「高标准」这三个字,在如今这个「遍地浮夸风」的车企传播大环境中,似乎越来越背离本意。

然而这一次,比亚迪却选择了 「逆行业不良风气而上」,要 把对「高标准」的诠释重新拉回正轨。

在产线规划上,这座工厂 并不追求「柔性生产、共线能力」, 这些目前行业内,新建设产线所普遍具有的特点。

因为,整座工厂为了满足「高标准」这个需求,只会生产仰望 U9 这一款车型。

称得上是 一座不折不扣的「超跑专属工厂」, 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座」新能源超跑专属工厂。

硬件层面,工厂占地面积 1.5 万平米,包括了车身区域、总装区域、物流库房和辅房等各个功能区域。

而且由于仰望 U9 ,使用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壳碳舱,并会采用碳纤维粘接工艺。

所以,为了适应 U9 的碳纤维座舱生产需求,厂内还特别定制建设了一个 2,000 平米的「恒湿恒温洁净」车间。

碳舱洁净车间

车间不仅做到 24 小时恒温、恒湿,还能达到 医疗手术级别的洁净度。 目的是,通过提供超高标准的生产环境,来保证 U9 碳纤维座舱的粘接质量。

同时,别以为工厂规模和产能不大,并且只生产一款车型,那仰望就会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在总装线,像 AGV 自动化小车、电动伺服拧紧系统、装配防错管理……, 这些最前沿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统统没有缺席。

一讲到采用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所带来的好处,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到:

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确保生产质量的一致性。

但除此以外,得益于智能化装备的助力,在总装线使用这些设备,还能对装配流程进行详细记录。 让每一台车的装配不仅拥有好的装配结果,还可以随时对装配过程进行后续追溯。

在人员方面,采用大规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装备,往往意味着可以在「人力」方面压缩成本。

行业内通常的做法,会大规模减少人工岗位,甚至在部分工序只保留人工质检环节,以此来降低生产环节的用人成本。

而为了达到比亚迪定义的「高标准」,仰望 U9 的产线,虽不乏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但在「人力环节」却丝毫没有减低门槛。

所有生产人员,均是从比亚迪工厂选调的经验丰富高技能员工, 其中不乏比亚迪的金徽工匠 ,力求产线和生产人员都能适配 U9 车型的高质量生产标准。

从工厂定义、产线硬件,到生产人员,作为专门生产品牌性能旗舰的工厂,比亚迪深汕工厂用 「不惜成本、不做取舍」 的态度,重新诠释了何为汽车生产环节的「高标准」。

屡破纪录的 仰望 U9

现如今,只要一说起仰望 U9,像「易四方」、「云辇-X」、「跳街舞」、「千匹马力」...... 这些招牌技术/功能,「迪粉们」都能如数家珍一般地脱口而出。

但在这些着重宣传的产品亮点背后,在日常用车看不见的地方,比亚迪同样践行着对于旗舰产品,全方位的「高标准」要求。

众所周知,仰望 U9 是国内首款,运用碳纤维作为车身结构件的量产车型。

整车 使用了超过 110kg, T700 级 12K 宇航级碳纤维材料。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壳碳舱。

为了确保原材料质量和产能的可控,这些「高标准」碳纤维材料,同样出自比亚迪自家的工厂。

实现了碳纤维座舱,从源头材料、成型性能实验、测试仿真......一系列能力的全配套能力。

在材料特性方面,我们都知道碳纤维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的特点。但具体有多高、有多轻呢?

根据比亚迪官方的数据,T700 级碳纤维的密度仅仅只有钢的五分之一,但强度却能达到钢的 5 到 6 倍。 一束碳纤维只有 10 根头发丝的粗细,却能拉动两个成年人的重量。

由于大量碳纤维材质的使用,配合前后铝合金骨架,让仰望 U9 的超混车身不仅拥有 54,425N·m/° 的整车扭转刚度,还做到了 0.95 的整车轻量化系数。

纵观整个汽车行业,这是该数值首次做到 1 以内。也就意味着,在仰望 U9 上面,比亚迪是再度突破了行业极限。

这或许就是比亚迪,在这次「900 万辆里程碑」时刻,选择仰望 U9 的原因。

透过仰望 U9,可以很好地展现 比亚迪对于「高标准」的全新定义!

仰望 U9 车身骨架

里程碑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

2008 年 12 月,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轿车 比亚迪 F3 DM,在比亚迪西安工厂正式下线。

现如今,回头看这个事件,我们普遍会认为,这是 比亚迪一个「起点式」的里程碑。

在当时,或许并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新能源汽车会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而这一家名为 比亚迪的车企,又会凭借着自身对新能源的笃定和大量投入,乘着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东风,最终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王者。

将近 16 年后的 2024 年 9 月,比亚迪第 900 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

下线的车型,从一台当年不到 15 万的 F3 DM,变成了一辆 169 万起的仰望 U9,这无疑是一组非常有意义的对比:

从当年的 F3 DM 起步,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走出了一条弯道超车的路径,证明了中国品牌的智慧与实力。

到今天,站在领先者的位置,比亚迪推出了仰望 U8、U9,这些百万级别的新能源旗舰车型, 打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百万级高端产品矩阵」。

也许在若干年后,再度回顾当前这个里程碑时刻,迪粉们能够骄傲的表示:

「从 U9 开始,比亚迪打造出了中国品牌第一辆,真正受到市场肯定的 Super Car;

而从仰望开始,比亚迪 构建出了第一个,真正属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超豪华品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