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autocarweekly

关注

极氪:站在理性和冲动的边界

极氪 001

2021-06-17

*本文转载自 autocarweekly 公众号

作者:Karakush

「先说一个结论:6 月 15 日起,我们停止接受意向金了。」

ZEEKR 001 发布整两个月,CEO 安聪慧在前两天的沟通会上做了这样的声明,仿佛在说,「诶哟,他们给得实在太多了。」

有点凡尔赛。

原因可就更凡了 ——2021 年份 ZEEKR 001 的可交付订单已经全部售罄。即日起再下大定的朋友,肯定都是 2022 年交付;即便是 615 之前的大定用户,也有一小撮恐怕要延到 2022 年 1 月才能交付。

大定爆仓,直接取消小定。有朋友可能会认为,2000 元的小定既是可退的,也不作为交付排序的依据,无论对车主还是厂商都不具备实际的约束力,停了也就停了,没啥可吹的。

那大概是不大了解行业。行业里通常攒着就是攒着,无论大小多多益善,一来好讲故事,订单量始终是最能自证的指标,比吹什么牛逼都管用;二来定金也是不可小觑的现金流,能直接增加账面上的安全感。

很多时候,你觉得毫无意义,只是你外围得不明白人家割肉疼在哪里。没有比不收钱更能说明,极氪不仅家大业大,还卖到连自己都怕。

订单的数量远远超过预期,意味着运营压力或许超过计划的准备。比如,目前他们服务团队才三位数,目标是让每个用户都得到专属服务,原计划一个人服务 5-20 个用户,现在比例大幅失衡。快速改进、完善团队的同时,需要暂时收拢阵线,集中资源,好跟上第一批种子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预期其实是很合理的,大概在 7000-8000 辆。绝对值乍看略显卑微,但计划是从 10 月开始交付,算起来今年的交付窗口也不过就一个季度。

生产爬坡本来就需要时间,极氪也不会为了赶量而牺牲质量。成熟的车企都很清楚个中的辩证关系,取舍之间反映一家公司的价值序列。极氪的自我要求是要成为 「智能电动车领域质量的品牌」。

同时,供应链也在限制想象力。今年所有新车都会碰上芯片短缺问题,ZEEKR 001 的压力恐怕更大一些,其智能化程度使得芯片用量很高,还搭载了 7 nm 制程的 Mobileye EyeQ5H 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这种业界首发,就更难了。

安聪慧坦诚,目前很多精力就扑在生产保供上,尤其是芯片的沟通。从预期数字反映出来的备货量来看,极氪已经是拿出了大厂手笔,时艰之下得以保障先进零部件按时按价,甚至还能有一小撮腾挪的余量,很说明在供应链端的话语权。

接下去极氪团队会无情地加班加点,保证首批交付。他们不希望交付期超过半年,那样会太期货,不符合自己的现货美学;并且也增加变数的风险。比如等到明年,新的国补政策将成为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 30 万以下的 WE 版有所影响。

以年内交付为一个节点也有这层考虑。

不过,一大部分用户是与此无瓜的。沟通会上极氪公布了截至目前的大定数据,平均的订单金额达到 33.5 万元,破防 30 万高端红线,生米煮成熟饭地成为事实上的高端品牌。其中,起售价 36 万的顶配 YOU 版销售比例占到 40%,竟是最受用户欢迎的车型 —— 原本预计的比例其实仅为 10% 而已。

而一切的意料之外,说起来都不及一个大前提来得更让人震惊:到今天的所有大定,其实都是盲定。没有试驾、没有体验,盲得彻底、勇得不行。一部分朋友有机会在巡展或定展里看到静态展车,那也是不带跑的,更多人就是看了个发布会上的屁屁踢。这非常打破以往大宗消费的消费习惯,三万块的老头乐一般也得先试再买,三十多万的 ZEEKR 001 却说定就定。

安聪慧说,极氪内部也讨论过到底是什么原因。总结之下可能最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消费者对极氪的信任。

极氪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背靠吉利控股集团,自 97 年起涉足汽车,有产业积淀和优势资源。而集团的孵化能力,此前通过领克品牌的成功,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极氪本身也并非吉利临时起意,在传统汽车转型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里,进行简单的电动化技术嫁接。七年前,当领克品牌基本清晰时,吉利就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然后从五年前着手准备极氪项目,尽管当时肯定不叫 「极氪」,但明确可见相关单位逐步成型。

比如首先就是开始了 SEA 浩瀚架构的研发,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布局动作,包括成立亿咖通做整车计算平台,同年重金投入组建了杭州湾电动车研究院;到三年前投建极氪智慧工厂,并且在电化学这样没有资源的弱势领域,积极和宁德市代合资成立动力电池公司;到两年前成立芯擎科技入局车规芯片等等。

这些都逐步构成信任的基础。

其二,是消费者越来越懂车,知道什么是好车,也知道极氪好在哪里。

比如有一位顶配大定用户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最吸引他的是 ZEEKR 001 搭载了 800 V 电气化架构 —— 这么个没有感情的冷知识点。

这是保时捷 Taycan 在业界首推的高电压快充方案,配合大功率充电桩,能够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100 km,在驾驶层面也具备强大优势,目前越来越多厂商在加速布局,不过至今市面上明确的产品屈指可数。Taycan 的价格,就离谱;所以当 38 万的极氪带着 800 V 电气化架构走来了,立刻引起他的关注。

很多盲定用户都能在极氪身上找到类似的高光亮点,它具备非常多超纲的高贵配置,而定价岂止不贵、简直便宜,比如 100 kWh 电池,高性能双电机,无框车门,800 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并且在 2022 年会推出城市自动驾驶。

除了长板很长,它也几乎没有什么短板,是一台传统意义上也很体面的车。这很重要,就个人不科学的观察,ZEEKR 001 的用户,既不是最激进的电动吹,也不是头铁的燃油直,而是在中间地带各种横跳,什么都想要也什么都介意的人,需求比较复合,宽容度就不算高。

在扎实的产品力之上,它还以猎装轿跑风格做出了个性化,很好地贯彻了 「不做无聊电动车」 的理念。尤其在 20 万、乃至 30 万的区间里,算上传统燃油车,兼顾实用、性价比,还要有些调性,选择着实不多。这又给了 ZEEKR 001 一个鹤立鸡群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让人虎躯一震的 「特别」 选装。比如非常强调质感的雅马哈环绕立体高级音响,同级唯一的智能电控高性能空气悬挂,以及智能感应自动门、智能按摩座椅等等。这些是实打实的卖点,额外付费,据统计超过 82% 的用户都进行了选配,平均选配金额达到 1.9 万元。其中 80% 的人选配了音响,61% 选配了空气悬挂,44% 选配了自动门,57% 选配了按摩椅。

从产品逻辑来讲,话其实得反过来说。与其说是用户看懂极氪,不如说极氪才是懂王,每一个点都精准地锤在了用户痛点上。

极氪在做产品研发时,往往会自我要求,一是要以用户视角,二是要以用户场景,去观察表面需求背后的用意。但是他们也经常反思还是不彻底,在面对用户广谱时,会发现之前想的简单了。发布至今两个月内,极氪举办了 6 场用户见面会,每一场都会收到修改意见。

他们会针对其中的重要意见,进行快速迭代,所以今天的极氪和两个月前的极氪会有很多不一样,就像两个月前的极氪和最初发布的概念车也有很多不一样。

比如此次沟通会上,极氪又推出了三个新配置:钢琴漆黑色运动组件、副驾座椅通风、以及 EC 光感天幕,将在小程序上开放选装。这里头就有源自用户的反馈 —— 很多用户,尤其是南方用户,强烈抗议车上没有座椅通风的问题,极氪研究了一下,发现在交付前还能改,就立刻进行修改。

这种让用户参与、用户共创的模式,是极氪的别致基因。在沟通会上,「共创」 是平均能在每句话里至少出现两遍的高频词。这不只是个提法,极氪通过手段和机制将其作为产品迭代的固定流程,他们建立了一套 echo 的数字化工具,能快速实现对共创需求的响应。

当然不免也会碰到 「翻车」 的情况。比如之前就有朋友吐槽方向盘不好看,极氪就作了三个方案在网上进行三选一调研,结果分化严重,甚至有朋友蹦出来说不如原版,确实是难以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

但是不妨碍一个宗旨,所有的目标和结果,都要是用户要求的体现。极氪只是还需要持续摸索和用户的关系。事实上,正是这一路以来的摸索和迭代,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足以打动人的订单爆款。

不只是产品层面,「共创」 还被提到战略层面。比如在股权架构设计中,极氪预留用户共创激励部分,在合规前提下,拿出 4.9% 的股份权益支持共创,以企业最高级别的形式鼓励用户参与到极氪的发展中。

「极氪的使命,就是共创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 安聪慧给出定调。

使命决定了发展。这绝对不会止步于产品上的改变,而将是办企观念带来的体系性变革。从对标全球顶尖的汽车企业,到对标用户的期待,极氪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开创性的优势。他们不再只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原本的框框内进行有限的互动,而是通过用户真正的参与,从用户的需求与创造中找到持续进化的力量。

「如果说过去普通的企业去满足用户需求,有竞争力的企业要去创造需求,」 安聪慧总结道,「那么对极氪来说就是要和用户共创需求。」 这或许预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等着被验证。

而放到产业转型浪潮中去看,极氪也为我们提供一个特别的画像:传统企业转型,可以是什么样子。一直以来,业界都在期待传统 「巨头下场」 能带来怎样的变化。遗憾的是,至今呈现出来的面貌,基本还是包袱大于资产,保守得让人看不出突破。

安聪慧似乎很介意 「传统汽车转型」 的标签,他特意强调,这不是一个贬义词。怎么能发展就得去做,原来做燃油车的,都要走向新能源,这是肯定的。

至于 「怎么展开竞争?」 这是极氪乃至领克、吉利一直以来被质疑的问题。而在极氪身上,答案变得前所未有的明确,关键是要去追求彻底的变革,以独立的企业、全新的品牌和创新的用户组织和商业模式。

一个小小的折射点,在极氪,安聪慧要求被叫作 「聪聪」。其实我还是有些难以启齿的,这好像是一个 70 后着急跟上时代而硬拗的姿势,不过今天确实又比两个月之前更接受了一点,每一天都在改变。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