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在北京亦庄的 Apollo Park 园区内,百度公布了自己最新的第五代无人驾驶 Robotaxi——Apollo Moon。

百度 Apollo Robotaxi 无人车型在过去 8 年中,经历了 4 次迭代。 在 2017 年的第三代 Robotaxi 无人车型上,使用到了自研的算力平台、激光雷达、毫米波,以及摄像头多种感知硬件。在 2019 年第四代的 Robotaxi 无人车型上,抛弃了以往对量产车型的改装,实现了前装量产。
而刚刚发布的第五代无人驾驶 Robotaxi 平台叫做 Apollo Moon,先期选择和极狐品牌合作,使用阿尔法 T(ARCFOX αT)车型进行落地,活动现场百度也大大方方地公布了第五代 Apollo 共享无人车的成本:48 万元。
什么是 Robotaxi
今天我们在微博上发布了 Robotaxi 版的阿尔法 T 的外观图片,在评论区中有大量用户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车车顶为什么顶了这么高一个雷达,为什么和我们买的车长得不一样?
所以先让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 Robotaxi?

字面理解 Robotaxi 就是「自动驾驶出租车」或者是「无人驾驶出租车」。最终愿景是,在车辆完全自动驾驶下,提供在线的无人驾驶打车服务。
你可以理解为路上所有的出租车都没有司机,而是机器代替,这类车型均为厂家自购,提供的是打车服务,所以你大可不用关心这辆车长得怎么样。
而之所以这些 Robotaxi 都长犄角,是因为实现自动驾驶需要的激光雷达放在车顶可以对周围环境实现更好的探测。
由于最终的 Robotaxi 将实现无人操作,所以成本、效率相比于人类驾驶员更具优势,而且机器在获得可靠的自动驾驶能力后,不会像人类驾驶员这样走神,通过云端的数据管理,对道路安全、交通拥堵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目前,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相对困难。
一方面是可规模化推广的完全无人驾驶技术并未实现;另一方面政府对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对于政策与测试牌照的限制相对严格。
而且自动驾驶公司为了实现更好的安全性冗余,往往会在车上堆大量且昂贵的摄像头,所以 Robotaxi 的单车成本可达 100-200 万人民币。

而每台车在一天的工作中,至少需要 2-3 名安全员进行轮班工作,据美国求职网站 ZipRecruiter 统计,美国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薪约 31,000 美元。这样每台车每年的单车安全员成本在美国最高将达到约 10 万美元的支出。
所以成本高筑的自动驾驶 Robotaxi 单车,以及相应的对安全员的数量的需求,导致了初期的测试车队无法扩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实际应用变得遥遥无期。
百度 Apollo 的「三条腿」商业化落地
打死都不会做 Robotaxi,现阶段做 Robotaxi 的企业都得完蛋。Robotaxi 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中国市场打车体验已经很好,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
华为车 BU 首席架构师苏箐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对 Robotaxi 企业宣判了死刑。
但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则表示 Robotaxi 是 Apollo 整体技术商业化中的重要一环,它与面向量产车的智驾业务,可以形成很好的战略协同。
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发现两个业务有非常强的战略协同性,我们总结为:技术降维和数据反哺。将 Robotaxi 的 L4 级别技术,降维应用到量产车上,可以提供更优秀的自动驾驶能力和用户体验。同时量产车还能为 Robotaxi 提供海量的高质量数据用于技术的提升。这是一个协同效应极强的正循环,将大大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而百度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也对 Apollo 的三种商业模式进行了概括。
在智能驾驶及其他增长业务方面,自动驾驶即将迎来破局点,Apollo 发展出的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 Apollo 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共享无人车。

对于第一点,百度为主机厂提供技术服务,其实百度很早就在践行了,百度 CarLife、百度地图车机版,以及小度车载 OS 等。

而自动驾驶技术 AVP、ANP 的推广也在铺开,比如最近的威马 W6。百度预计今年下半年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搭载 Apollo 套件的新车上市,在未来 3-5 年内,预计前装量产搭载车型达到 100 万台。

第二点,集度汽车的成立,百度下场造车,计划 5 年内投资 500 亿元,第一款车将于 2022 年北京车展亮相,这实际上是在「秀肌肉」,自己把握软硬件,能统筹体现出百度最强的自动驾驶能力,以及对于智能汽车的各种技术优势。
总而言之就是体现出 Apollo 的各种亮点,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吸引主机厂与百度进行合作。
集度在前不久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称 Apollo 有「乐高能力」,厂家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搭建自己的亮点。
最后一点 Apollo 的共享无人车,主要指的便是 Robotaxi。
Apollo Moon
既然百度 Apollo 的无人车已经迭代到了第五代,我们就要看看作为载体的这台阿尔法 T(ARCFOX αT)有些什么优势吧。
感知硬件
-
2 个激光雷达
-
13 个摄像头
-
5 个毫米波雷达
-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


百度 Apollo 是以视觉方案为主导的自动驾驶路线,车顶也有禾赛共同开发的激光雷达,但所使用激光雷达的线数较低,数量少,所以激光雷达的成本并不高。

相反,为了加强视觉感知的能力,摄像头在分辨率、帧率上,都有提升明显,还配备了类似于大灯清洗的摄像头自清洁系统。
当然,这对于车辆的通讯速率以及算力也有更高的要求,阿尔法 T(ARCFOX αT)本身搭载千兆以太网络,而平台算力百度这次提升到了 800 TOPS。
Apollo Moon 有完善的失效检测及降级处理策略,支持 5G 云代驾、V2X 等功能。官方称,整体相较上一代车型能力有 10 倍提升,复杂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高达 4 个 9(99.99%)。
最后这辆可以实现 Robotaxi 的无人驾驶车,最终的成本是 48 万元。
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自信的表示,Apollo Moon 作为一款可投入规模化运营的无人车,包括车辆和后期加装所有组件的总成本仅为 48 万元,是行业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王云鹏还宣称,Apollo 第五代无人 Robotaxi 可以保证 20,000 个小时内不出故障。我们按照 5 年的使用时间来算,造价 48 万的无人车,每个月的成本就在 8,000 元左右,这已经到达了一线城市网约车的月均运营成本,当然这一切要以没有安全员为前提。
其实从这次 Apollo 第五代无人 Robotaxi 的外观就能发现,Apollo Moon 的前装程度极高,绝大部分感知硬件全部集成在车身内。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好看,还能最大限度的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改装成本。

王云鹏还提出了更激进的目标:两年实现产品换代,能力提升十倍,成本降低一半,每天达到 4 万公里的测试里程。
Apollo Moon 的无人化运营
百度在 Robotaxi 的无人化运营交互上,也进行了多项创新。

在车辆顶部,百度做了一块带交互的「车顶接驾屏」,可以显示车辆状态,便利人车互认;在演示中画面中,可以对外提醒行人,也支持用户自定义。
650 km 的续航,超 2.9 m 的轴距,都暗示着这台车可以连续长途工作,和并且拥有不错的乘坐空间。
为了更加便捷的进行服务,这台车支持四门锁独立控制、上下车动态身份认证、后排乘客状态检测,甚至自动关门这种操作。

后排乘客还可进行语音交互、App 控制空调车窗等功能。
极狐与百度
极狐与华为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深度合作,被公众所熟知,结晶车型阿尔法 S(ARCFOX αS)HI 版将在今年 Q4 开启交付。而此次百度与极狐合作推出无人车,让外界对极狐品牌的商业模式与技术路线做出猜测。
在媒体沟通会上,极狐汽车副总裁表示,华为如同博世一样,对于极狐来说就是一个供应商。
而极狐与百度的合作,将不仅限于这台将于 9 月份亮相 Apollo Moon。北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代康伟表示,明年将会有搭载 AVP 自动泊车技术的车型,还可实现无线充电。
活动现场,百度与极狐还签署了全新的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在未来 3 年内产出 1,000 台共享无人车。

极狐党委书记刘宇表示,在极狐车型千兆以太网的基础上,希望将极狐打造成一个平台,欢迎各个厂家在这个平台上尝试开发。
这便是极狐商业模式的终极愿景,也能完美解释为何极狐选择同时与百度、华为两家技术路线完全不同的自动驾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写在最后
目前,百度 Apollo 在智能驾驶专利达 2,900 件,拥有 244 张测试牌照,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过 1,200 万公里。在国内长沙、北京、沧州等城市开展无人驾驶测试,在今年 1 月,还获得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颁发的开放道路全无人驾驶测试许可。

在 4 月份 Guidehouse 发布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中,百度已连续两年稳居「领导者」行列。这便是对百度自动驾驶能力的肯定。
百度 Apollo 虽然在「江湖」中一直富有声望,奈何国内各个主机厂要么选择 Mobileye、博世等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要么选择自研。这让百度不得不加速 Apollo Robotaxi 商业落地,以及亲自下场造车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主机厂看。

百度不满足于国内 行业的领先地位,在未来三年中,计划让 Apollo 在 30 个城市展开,实现 3,000 辆无人车的规模,为 300 万人提供服务,实现区域内可循环的商业化落地。
而百度 Apollo 的「三条腿」商业化模式正在铺开,在未来三者相互协同的促进作用,会直接体现在百度自动驾驶能力的快速更新上。
关于百度在自动驾驶上的豪赌,我相信李彦宏的决心,可能比再次创业的小米雷军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