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

电动势

关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环形隧道

2021-08-08

作者:蔡家伦

导语:「蔚小理」 跨入汽车市场的背后,不仅仅是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极氪汽车作为吉利的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创立之日起就饱受大家的青睐,原因很简单,超高的颜值、吉利的信誉做担保等等。然而,极氪在被捧到云端之后,却因为一系列的问题饱受质疑。在各方的关注下,极氪汽车能否打破僵局,成为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两个月前,一群消费者被一场发布会所吸引,在没有一辆量产车的情况下,付了 2000-5000 元定金 「盲定」 了极氪。据一位 「盲定」 了极氪汽车的朋友表示,在交付定金的时候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一方面是出于极氪汽车是吉利汽车旗下的子品牌,另一方面是定金的金额并不大,加上产品也非常出色。

作为自主品牌的龙头,吉利汽车已经连续多年蝉联销冠的位置,在领先众多自主品牌的情况下,吉利汽车为什么还要打造极氪汽车呢?

迎风飞翔

2021 年 3 月 23 日,极氪智能科技正式宣布成立,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其中吉利汽车持股 51%、吉利控股集团持股 49%。其中,吉利汽车所持的 51% 股份里包含了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用一些行业人士的话说,极氪汽车的创立是为了和现有的传统车企模式进行区别,采用用户共建的模式,目的是更好地摆脱传统车企的局限,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简要概括的话,那就是 「突破现有品牌的阶级固化」!

到底什么是阶级固化呢?举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大众辉腾,大众固有的标签是 「平民」、「经济」,整个品牌特性与 「豪华」 等完全没有联系。在品牌阶级固化严重的情况,大众汽车却选择花费极大的代价来打造一款豪华汽车产品 — 大众辉腾。不得不承认,辉腾的产品力确实不逊色于奔驰 S 级和宝马 7 系,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这款汽车产品有多豪华,它始终还是一台大众。

大众辉腾的落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吉利汽车也深谙这一道理。吉利汽车这个 「原始品牌」 的形象过于传统,对大众而言,吉利汽车就是一个实惠实用、在设计上很有特色的燃油车品牌。换句话说,跳脱原来的品牌固化形象,从零开始塑造它,用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全新的概念去包装它,让消费者接受一个更高级的品牌。这样,品牌方才能往产品里头注入更多的优势技术,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

所以,吉利在发展的过程中,曾数次向品牌高端化发起了进攻,包括英伦汽车、领克等等。虽然说 「多生孩子好打架」,但是吉利旗下的所有冲击高端的子品牌,最后只有领克品牌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三个品牌分别覆盖了汽车市场的低、中、高端三大燃油汽车市场。

从三大品牌的布局来看,吉利汽车的优势还是在燃油车领域,反观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汽车还没有一个足够强力的品牌作为支撑。为了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吉利于 2019 年 4 月 11 日在新加坡发布了吉利几何。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吉利几何的销量并没有改变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 「短板」 问题。

据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0 年 11 月,几何汽车的累计销量只有 8911 辆,与 2019 年同期的 11592 辆相比,同比大跌了 26.8%,并与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上涨的势头背道而驰。

除了吉利几何的销量表现不乐观以外,吉利汽车的 「外援」— 极星的整体表现也跟 「玩过家家」 一样,完全不是一个新能源品牌该有的发展速度。Polestar 1 销量表现不佳,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毕竟 Polestar 1 的作用与特斯拉 Roadster 一样都是做品牌背书。

极星的关键问题在于 Polestar 2,作为一款面向民用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几乎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以产品力为例,Polestar 2 是基于吉利、沃尔沃联合开放的面向中低端市场的 CMA 平台打造,并不是单独开发的纯电平台产物。先天性的技术缺陷给 Polestar 2 带来各种 「短板」,包括比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版更低的续航能力等等。另外,Polestar 2 其实早就已经推出,但是因为产品迟迟没有上市,错失了发展机会。

在阶级固化、产品缺失等多重压力下,吉利汽车需要一个极其纯粹、有技术、有价值高度、能够承受更多品牌溢价的品牌,即使是领克也不能满足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氪汽车应运而生了。极氪汽车定位在新能源高端品牌,有了特斯拉的成功教育,现如今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成功接受一个定位于新能源的新品牌。极氪汽车完全定位为纯电动品牌,避开了与传统燃油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交锋,不仅拥有更好的可塑性,而且还有足够的发展时间。

成长的烦恼

为了成功打造极氪汽车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形象,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决定亲自挂帅。由此可见,吉利汽车对极氪的重视程度。然而,前段时间接连曝出的负面消息,或者说对用户共创模式的不适,让极氪汽车的高端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作为极氪汽车的首款产品,极氪 001 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构打造。在浩瀚架构的宣传片中,吉利大力宣传了浩瀚架构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可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120 公里。作为浩瀚架构的首款车型极氪 001,加上吉利汽车对极氪 001 的重视,即使官方没有提及极氪 001 到底是 400V 还是 800V,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也会认为极氪 001 是支持 800V。

可是经过了两个月的等待之后,车主们获得的消息却是极氪 001 只支持 400V 高压快充,让所有人感到失望。对于极氪 001 只配备 400V 高压快充一问,极氪在官方公众号上表示,目前 800V 技术还不太成熟,400V 已经够用了。当然,车主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如果说高压快充问题是车主们的 「一厢情愿」,那么极氪汽车忽然涨价无疑是给车主们当头一棒。极氪汽车 CEO 安聪慧表示,订单量远远超过预期,6 月 15 日起,停止接受小定意向金,还公布了交付规则:6 月 15 日前大定用户,于 2021 年 10 月起按定金支付时间顺序交付,部分配置可能要在 1 月份交付;6 月 15 日后大定用户,于 2022 年春节后按定金支付顺序交付;所有 7 月 31 日前的大定用户(含 7 月 31 日),仍享受 5000 元抵 20000 元的权益。

随后,极氪汽车将极氪 001 的价格调整为了明年没有补贴的价格 28.4 万元。虽然按照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明年的补贴确实会减少 30%,但是车主今年订的车,极氪汽车因为产能不足导致用户无法享受补贴,这个 「锅」 明显不应该由用户来背。对此,不少用户纷纷表示不满,认为极氪汽车存在欺压消费者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问题以外,压倒极氪汽车的最后一个稻草无疑是 「减配」。极氪发布会上分别发布了 ME、WE、YOU 三个版本,对应低配、中配和高配。发布会上,WE、YOU 版两个版本中并没有隐私玻璃的区别,消费者默认隐私玻璃是全系标配。不过,预定车主在后续发现 WE 版也不含隐私玻璃,选装需要另付 5000 元。另外,电调天幕也是全系不标配,加装费用需要近万元。关于这一点,极氪解释是用户提出建议后添加的,但付过大定的车主表示:「上海车展上,极氪中控就有这个功能,只是当时的工程车无法展示,绝对不相信是后面客户要求添加的。」

尽管针对一轮又一轮的风波,极氪官方都有明确的表态,但在安聪慧正式 「道歉信」 之前,极氪表现得都像是 「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非常被动、甚至迫于无奈地在平息众怒。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极氪汽车在极氪用户共创沟通会上也针对用户购车问题进行了解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与用户的即时反馈等问题或许是传统车企向用户企业转型的难点之一,即使是极氪汽车这类传统车企打造的新品牌也无法避免。总的来说,极氪汽车的路还很长,只有深入化的改革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高端品牌。

比特斯拉更具潜力

在极氪汽车曝出问题不久后,有网友在天眼查查询极氪汽车时发现,极氪汽车有限公司股东发生变化,大股东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从股东中退出,新增股东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的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0%)以及浙江华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合资所控制。

据相关信息显示,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0%)以及浙江华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合资控股,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的法人为安聪慧,担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公司 CEO 等职务。

此次股东方的变化,实质上并没有让极氪汽车脱离与吉利控股的关系,而是脱离了与吉利汽车的关系。要知道,吉利汽车的母公司为吉利控股,而极氪汽车在股东变更前的母公司是吉利汽车,按照这种梯次顺序来看,极氪汽车此前是吉利控股的孙公司。

而在股东变更之后,极氪汽车就由吉利汽车子公司的身份,变为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虽然仍然是吉利控股的孙公司,但是内部级别却得到了提升,极氪汽车与吉利汽车从此为吉利控股旗下的平行品牌。或许很多人认为,吉利汽车从极氪股东中退出是为了明哲保身。但事实上,吉利汽车退出股东行列,更多的是为了给极氪汽车的发展让路。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自新势力车企出现以来,资本市场对传统车企的兴趣一般,相比之下,具有 「智能电动汽车」 属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结合吉利汽车上个月距离科创板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之际却抽身离开来看,大概率是为极氪汽车的发展让路。毕竟,现如今的极氪汽车如果能够独立上市,甚至如百济神州一般 「三地上市」,其发展潜力完全不逊色于特斯拉。

当然,极氪汽车作为第一个 「吃螃蟹」(SEA 浩瀚架构)的品牌,在 SEA 浩瀚架构的加持下,极氪汽车的产品将会有更强的发展潜力。

特斯拉为什么能够吸引无数拥趸,关键因素就在于特斯拉的产品具有软件可升级能力 — 通过网络不定期的为车辆推送升级包,让车辆获得更加智能的功能,赋予车辆具备人类一样的学习能力。数据显示,在过去的 8 年中特斯拉 OTA 空中升级上百次,让车辆获得了上百次功能的提升。

相比于特斯拉,SEA 浩瀚架构赋予给极氪汽车并不仅仅一个软件可升级能力,而是在软件进化的道路上加入了硬件可插拔的特性。从硬件的角度来看,SEA 浩瀚架构更类似于一块「主板」,可以在这个「主板」上根据需求快速地去插接所需要的配件。以动力系统为例,配件无疑指的是电动机、电池组、逆变器的多样化布局结构。得益于 SEA 浩瀚架构的特性,极氪汽车旗下的产品不仅拥有软件进化能力,在硬件上的进化同样会覆盖到整个生命周期,更好的观测智能化的定义。

除了基础架构以外,在自动驾驶层面,采用 SEA 浩瀚平台架构打造的车辆,2021 年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2025 年将实现 L4 自动驾驶。对比特斯拉目前正在测试的 FSD beta 纯视觉算法 L4 级技术路线,SEA 浩瀚平台的自动驾驶安全性明显更高,其功能模块通过双冗余 ISO 26262 ASIL D 级最高功能安全等级认证。得益于 SEA 浩瀚架构,极氪汽车现在或未来旗下的产品将有着更高的进化潜力。

SEA 浩瀚架构还会为极氪汽车带来一大好处 —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产品布局。SEA 浩瀚支持 1800mm-3300mm 的轴距范围,支持包括从 A 级到 E 级,从轿车到 SUV 到 MPV 等不同尺寸不同定位的全部车型。从设计的阶段实现了各个模块的全面打破和全面可插拔,让极氪汽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善产品布局,产品实现多点化精准进入市场,带给其更大的发展潜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以预测的是,当极氪汽车进入到资本市场的时候,势必会引起各大投资机构的注意,为其发展带来一阵强劲的 「东风」。

电动势有话说

传统车企其实并不缺少实力,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在燃油车领域上已经开始渐渐追平合资品牌。但是,电动汽车时代的来临,车企之间的比拼已经不再限制于制造工艺,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传播宣传、用户运营等方面都是考量企业实力的关键因素。然而,极氪汽车近段时间的问题却恰恰暴露了这一系列的缺陷。

记得李书福在 2021 年年初开工会上曾表示:「这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百年汽车变革,是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它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 极氪汽车的定位到底如何,普遍的解读应该是吉利从传统车企向用户型企业的一次进化 — 企业思维的进化,方向是正确无误的,所以眼前的阻力,恰恰是前行的动力。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