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事情干久了,都会形成影响力。目前由 ITP Renewables 对储能电池做的测试报告,已经成为很权威的报告。2021 年 3 月份他们更新了《Public Report 10 Lithium-ion Battery Testing》。
我自己是很久没有关注过这方面,可能过一段时间 Report 11 也要出来了,但这次还是根据这一份材料重点看一下,特别是特斯拉 Power Wall 在这系列测试中的表现。
第一阶段测试 8 个不同储能电池测试
第二阶段增加的 10 个电池测试
第三阶段的电池
这些公开数据相对公正地表现了目前使用的电池性能、容量保持率、充放电效率,既有直观的认识,也能客观反应在未来使用中,哪些电池更适合储能的应用。

我想第一部分把昨天写的特斯拉 Powerwall 1 和 Power wall2 的表现梳理下,第二部分是看一下国内几家储能企业的表现。
特斯拉 Power Wall 的测试表现

在这份报告中,第一阶段特斯拉 Power wall 的实际表现并不完整,比较有效的数据如下图所示,这个曲线之前在我们看到的报告里面本来就有了。根据实际的测试数据特斯拉
Tesla Powerwall 2 测试大概在 1700 个循环,容量衰减在 83% 左右,根据估算 SOH 和循环之间的线性回归,Tesla Powerwall 2 大概在 3,680 次循环以后容量变为 60%(当然后期的衰减速度可能会加速,不能这么外推)。
备注:The Tesla Powerwall 2 is experiencing small jumps in SOC at the end of the discharge cycle (7% to 0%) and the start of the charge cycle (0% to 9%) but this does not impact cycling

特斯拉的 Power Wall2 产品要比 LG 的软包储能电池好一些,在 1500 个循环以后,LG 的三元软包电芯基本已经往 82% 左右靠近了。如果按照这个线性外推的,大概在 3330 个循环以后达到 60% 的容量。

在第二阶段测试中,上海派能能源科技(PYLONTECH)的 US2000B 是表现最好的,大概在 2300 个循环到 80%,按照估算在 4,470 次循环中到 60% 的容量。

这是第二阶段主要的三个产品的拟合情况概览,整体的衰减速度有一个明确的曲线。

第三阶段的测试结果
在第三阶段测试结果中,出现了非常神奇的数据,说明有些产品可能藏电了。
在 100-500 个循环中,包括 DCS、Zenaji、FIAMM 都跑上 100% 的容量,往上走了。在所有的产品里面,sonnenBatterie 这家用的也是铁锂的产品(供应商是索尼?),曲线拟合下到 60% 可以有 14370 个循环。

sonnenBatterie 的测试情况是 800 次循环基本看不出来明显的衰减。很有趣的是,比亚迪的储能电池 400 次循环下也没有明显的衰减。


这些产品的效率特性如下,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特性。

小结:等 Report11 出来了,我再更新一下。
从目前的循环特性来看,铁锂做储能应该比三元效果更好,这也是特斯拉开始从三元储能切换到铁锂做储能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