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郑文
编辑|周长贤
2021 年 4 月 15 日,夜幕下的杭州湾极氪工厂,掌声和呼喊声不绝于耳。这里是极氪 001 的上市发布会现场,极氪 CEO 安聪慧正在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各类高科技配置。
台下,有媒体同行直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配置可太卷了,得马上下订单。
由此,极氪品牌一炮而红。

从品牌正式发布,到 2021 年 10 月 23 日极氪 001 正式开启交付,192 天的时间,极氪的订单接得手软,以至于要官宣停止接单。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极氪智能科技 CMO 杨学良透露,大定平均定单金额达到 33.5 万元,配置最高的 YOU 版,是大家公认的 「真香」 车型,销售占比超过 40%。另外,超过 82% 的用户都进行了选配,平均选配金额达到 1.9 万元。
数据显示,雅马哈高级音响的整体装配率达到 80%,空气悬挂高达 61%,选择智能感应自动门套装和智能按摩座椅的用户比例也不少,分别是 44%、57%。
一切都看似很美好,但那时谁会想到,极氪接下来会由红转黑,麻烦不断呢?
批量交付不久,第一批用户在实际用车中反馈的问题与日俱增,极氪高调宣称的关键词 「潮流科技」、「极致性能」,很快就成了刺向它的利剑。与此同时,极氪团队推出的营销举措也是屡出昏招。
问题是,错在哪里?又如何补救呢?
「问题文化」
极氪的诞生是随势而动的典型案例。
原来,极氪是想放在领克下面,打造一个新的产品线 ZERO,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吉利决定把它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品牌,建立独立的研发体系,独立的销售渠道。
如果说,领克是近年来中国传统车企里最成功的新品牌,并不为过。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领克是一个时尚高端的潮牌。在车市寒冬大背景下,领克的销量节节攀升,2020 年年销量 17.5 万辆,增幅达 37%。其品牌营销也风格独具,引得诸多车企跟风效仿。
或许是领克的阶段性成功,给了极氪极大的信心,在大开大合中拉开帷幕,并一度取得不错的效果。
或许是脚步太急,发展过程中,极氪从产品到营销举措都负面不断。又或许,领克是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品牌,吉利有能力去秀肌肉,玩营销,恰到好处地去传递品牌亮点。但极氪品牌触及的智能化领域,吉利并不擅长。

而用豪华配置堆砌的极氪 001,既有成本困境,又有技术瓶颈,在无法正面化解这些难题的情况下,私下改供应商,无疑对品牌造成了巨大伤害。
当下的极氪,最需要的是对品牌做彻底的自我审视,对产品与营销产生的负面问题做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一幕在吉利的舞台上上演过。
2009 年 6 月,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之一的通用宣告破产,震惊了整个国际汽车行业,也给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车企当头棒喝。当时,围绕这一问题,吉利的高层管理者反复讨论,对吉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视。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它现在做得怎么样,而是它是不是每年有提升、有进步,这是最根本的。如果一家企业连问题都发现不了,它就不会再有进步,所以组织必须在学习先进企业经验的同时,进行持续改善。
于是,李书福为吉利开创了一种 「问题文化」,即,「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
我们认为,极氪需要重新拾起 「问题文化」。作为吉利的成员,母集团为它输出的不只是资金、技术,还有人才、文化。因此,极氪不止有发现问题的基因,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极氪整个产品端的框架已经搭建好,团队战斗力也很强,只要不断磨合,就能拥有强大的潜力。
至于和用户共创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也需要在经营过程当中不断探索,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用户型的组织并不是去完全盲从于用户,真正的出发点是为用户研发技术、打造产品和体验。这是用户共创型企业或者用户共创型品牌的出发点。」 杨学良这番话,既是反思,也是应对。
事实上,用户虽然给了极氪很大压力,也给了很多鼓励。

今年 1 月,杨学良在厦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我们的定单还在增长,这一点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他觉得,用户愿意在这个价位订一个来自于中国的高端智能纯电品牌,并克服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等待交付,对极氪来说,是一个激励。
「接下来,我们要抓紧去保供、生产和交付,同时也要把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好,把我们品牌的独特价值梳理明确传递出去。」
据说,吉利的汽车制造基地都高悬着一句标语,「用户的抱怨就是最好的礼物」。希望这不止是标语,更是对极氪的第一重启示。
非线性发展
李书福在 2019 年新年致辞中讲得很清楚:要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觉得,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这个 「第一生产力」。
这篇新年致辞,像是李书福对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发出的总动员令:吉利要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极氪无疑是 「科技转型」 的探路者。

如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已经慢慢退出台前,每年的《洞见》几乎是能够感受他思想的唯一途径。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再次回过头去咀嚼打造吉利时,他所灌注的经营哲学。
吉利的造车历程,是大量学习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跃迁,是从理念到文化,从流程建立到流程变革,从个人行为规范到组织机制,从封闭到开放,从二次创新中的学习到 「忘却学习」,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到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范式转变……
凡此种种,当我们的认知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时,就会发现,吉利的成长,就是 「非线性成长」。
要知道,非线性系统发展初期往往具有混沌的特性,即确定系统中整体行为表现出的不确定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测性。
从吉利非线性成长的轨迹来看,李书福把看似冲突的冒险和理性统一起来,摆脱了线性思维中的对立视角。
面对旧有的汽车产业格局,他既有抢占市场、舌战群雄的 「闯劲」,也有战略落地、弯道超车、对经营模式的思考等方面的持续内驱力,并最终整合到吉利 「奋斗者文化」「对标文化」「合规文化」「问题文化」 的文化体系中。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化架构组织,以及核心企业文化。呱呱坠地的极氪依旧在蹒跚学步,李书福打造的体系和文化,或许也能成为极氪未来非线性发展的启示。

2022 年,整个极氪团队已经建立起来,随着体系逐步搭建成型,资源慢慢配置到位,极氪的规划会很快落地和推进。
此时,如果团队的状态还是如当下,冒出的问题会更多。而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态,势必会对团队造成极大困扰。某种意义上,这个年轻团队面对的困难,正是吉利阶段性困境的最具象呈现。
以往,「变革」 总是被当成管理活动中的一种例外,遭到忽视和排斥;如今,「变革」 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需要管理体系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在构建管理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时,变革曾经被当作一个干扰项,人们总是试图排除它的影响;随着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变革加速出现,迭代、试错、流动、不确定性、灰度等 「干扰项」 就变成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非线性因素。
比如,2021 年的市场环境就复杂多变,缺芯、疫情波动都对车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企业的运作,受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如同大海里的帆船,风向、风速、洋流在不断变化,而船的操控就必须顺应变化而变化,变化不到位或者速度跟不上,原因很多,结果也可想而知。
企业运作就像行船,动态调整是绝对真理。
众所周知,原来制造业都是从上到下,相对比较管控型的组织,流程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智能化深入,人才的组合发生变化,工作的模式也发生变化。
杨学良坦承,「在组织的打造上,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建立一个高效协同,开放共创,扁平化的组织。」
在媒体沟通会上,一位媒体直言不讳:「我一直觉得极氪缺少一个顶层核心价值观。」 这句话犀利且直击要害。
写到此,第二重启示昭然若揭。
在 「变革」 成为常态的当下,将 「干扰项」 纳入到日常管理活动中,把 「冒险、理性」 统一起来,摆脱线性思维中的对立视角,形成极氪独有的品牌价值观。
「坚定不移干出来」
极氪并非白手起家的造车新势力,背后有庞大的吉利体系支撑着,所以从诞生之日起,其市场战略就不会与新势力品牌一样那么规划,而是吉利全盘棋的一部分。
这也就有了杨学良口中的年销量目标 7 万辆:「我们计划到 2025 年要实现年销量 65 万这样的目标,2025 年前,预计会推出 6 款产品。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复合增长率会非常快的,这需要我们有一个非常快的网络覆盖能力。」
从去年 4 月份开始,极氪陆续在全国开设了 67 个极氪门店:一种是极氪中心,现在杭州和上海各有一家;一种是极氪空间,现在已经有 49 家;还有 16 个交付中心。

「我们认为直营能带来的好处是更直接地去链接用户。」 杨学良说。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很多性能实际上是通过后期软件 OTA 更新实现的,这需要车企的销售服务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里,为用户提供好的体验和服务。
除了极氪中心、极氪空间,接下来,极氪还要到传统的汽车销售城或者 4S 店聚集地去找合作伙伴。这就是 「极氪家」。销售人员由极氪派驻,流程和体系由极氪制定,但选址、建店、装修等硬件由当地的合作伙伴负责。
此外,极氪建立了自己的充电补能公司浩瀚能源,并发布了极氪的子品牌 ZEEKR Power 极氪能源。
「我认为极氪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是不能去犹豫和回头的。」 杨学良说。

2014 年夏天,管理大师稻盛和夫亲临吉利传经送宝,跟李书福、安聪慧做了一次深度交流。
李书福讲的第一条学习心得,就是要意志坚定。「我们想干什么的意念要非常坚定,不能动摇,我们一定要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对于自己想干的事情,就要坚定不移地干出来。」
杨学良的学习心得是,「任何一个企业或品牌的成长,都应该是螺旋式成长,它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从一开始就能让大家认可你所有的地方。要经过不断探索,在过程中旋回前进。」
「我们还是要继续摸索,不能因为出现小的问题,就放弃用户型企业的追求,也不能说在一次政策上的瑕疵,就阻挡我们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极氪的态度还是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平等开放对待用户,把用户作为我们品牌发展的基石,这毋庸置疑。」
第三重启示简单粗暴:坚定不移地干出来。
写在最后
在向智能电动化迈进的时代,极氪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
它不仅展现了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也展现了传统汽车人在产品、技术、营销与用户运营等多维度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腾挪能力。
文中所说的三重启示,如同横亘在极氪前进路途中的三重门,每推开一重,都会有不一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