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上一任全球销售副总裁 Lescow 曾表示:
得益于 SEA 架构,汽车的长度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重新定义了 smart,未来的 smart 会变得更加高端, 而不是好玩。
smart 精灵#1 是家族产品里 SUV 领域首款产品,2022 年会在中国市场销售,同时出口欧洲。
首先来看看 smart 精灵#1 的参数细节:
-
基于吉利 SEA 浩瀚纯电动平台打造,定位小型 SUV;
-
拥有座位加热、打灯变道和抬头显示等配置;
-
后置永磁同步电机,峰值功率 200 kW,峰值扭矩 343 N·m,6.7 秒破百;
-
搭载 66 kWh 的三元锂电池包,CLTC 工况下最大 560 公里续航;
-
支持 7.2 kW 交流慢充、100 kW 直流快充和 150 kW的直流超速充电,最快 30 分钟内完成 5—80% 电池容量补能;
-
车辆尺寸 4,270 x 1,822 x 1,636 mm,轴距 2,750 mm,配备 19 英寸轮毂,轮胎尺寸为 235/45 R19;
-
前行李箱容积 15L,后备箱容积(第二排座椅 4/6 分,可滑动/放平)323—411/986L;
-
12.8 英寸悬浮中控大屏,分辨率为 1,920 x 1,080,配备 12G 运行内存和 128G 存储空间的车机系统硬件,配备 9.2 英寸的全高清液晶仪表;
-
smart Pilo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盲区监测系统(BSD)、交通拥堵辅助(TJA)、自动泊车辅助(APA)和自适应近远光灯调节。
2019 年 1 月 8 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约 54 亿人民币成立 smart 品牌的全球合资公司 smart AutomobileCo.,Ltd.」。吉利和梅赛德斯-奔驰各持股 50%,其中梅赛德斯-奔驰主要以 smart 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得相应的股份。
有吉利工程背景的 smart,在奔驰的纯电动产品中稍显尴尬。更直接一点,smart 精灵#1 和 EQA 算是同室操戈、兄弟阋墙吗?它们是奔驰面向两个不容细分市场、毫无纠葛的并蒂双姝,还是等级分明、秋毫无犯的产品梯队?smart 精灵#1 的定价到底谁的话语权更重,奔驰还是吉利?
谁占主导?
合资厂商负责工程研发,产品的设计则由奔驰负责,这样的合作模式还有一个类似的先例——2010 年,奔驰和比亚迪各自持有 50%的股份成立了腾势汽车,旗下产品「集合梅赛德斯-奔驰 型·格 设计与比亚迪成熟的电能科技」。2021 年,比亚迪与奔驰签署了关于腾势架构的股权转让协议,该转让完成后,比亚迪和戴姆勒将分别持有腾势 90% 和 10% 的股权,该协议预计于 2022 年中完成。
腾势目前的销售和服务依托于奔驰的零售体系,腾势 X 更是直接放在奔驰展厅中,售后保养也交由奔驰负责。不过腾势的公司股权结构生变后,比亚迪全资成立腾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或意味着腾势汽车销售网络将离开奔驰销售系统,自立门户。
除了吉利和奔驰各占一半的股权结构,再看 smart 的公司管理层:
-
全球公司 CEO:佟湘北,2015年加入吉利汽车,负责smart品牌相关的整体业务运营,涵盖销售、市场、研发、生产及售后服务;
-
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2000 年加入梅赛德斯-奔驰,负责smart品牌全球销售、市场及售后业务,并担任smart欧洲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
财务副总裁:Ulf Nestler,曾任职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和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财务管理,主导所有财务相关业务;
-
研发副总裁:羊军,从2014年起,羊军先生担任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负责 smart 品牌旗下全新车型的研发运营工作。
smart 的董事会中吉利、奔驰各占有 3 席。
「设计部门」和「品牌出资」是得力干将?
不得不说,奔驰玩儿内饰真的有一套。同样的玫瑰金色的饰板、浅色座椅,在 smart 精灵#1 上营造出的氛围不同于奔驰自家产品风格,传达出活泼亲切、放松自然的感受——柔和的曲线、顺畅的曲面是奔驰内饰的精髓。




电动机作为动力源,能够为车辆性能层面,至少是动力性能层面带来显著的提升。要四驱我就加电机,要加速我就堆电机功率。驱动形式、加速时间是「性能」最直观的两个表现,而在电动汽车面前,高度集成的电驱单元可以在前后桥上灵活布置,7秒内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也稀疏平常。虽然设计的评判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但像奔驰这样的老牌豪华厂商在过去积累了市场的口碑,拥有一套成熟、接受度高的设计语言,是区别于新势力品牌的先天优势。



多品牌的战略,让人想起来日化用品里的一个隐形巨头「联合利华」。联合利华旗下拥有 400 多个品牌,很多时候在货架上精挑细选,还是在一家的地盘里转圈圈。汽车行业自然不能和家用日化行业相提并论,但也有类似的例子:大众集团拥有大众、奥迪、保时捷品牌,宝马集团有劳斯莱斯、MINI 和宝马,吉利集团有路特斯、沃尔沃、极星、领克、宝腾、吉利等等。
「多生孩子好打架」有一个前提:众多产品之间组成严密的阵列,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虽然 smart 精灵#1 定位是小型 SUV,但是奔驰自家也有同为纯电动紧凑型 SUV 的 EQA。在国内市场率先上市的 EQA 300 4MATIC 首发特别版大致参数如下:
-
双电机四驱,额定功率 168 kW,额定扭矩 390 N·m,7.7 秒加速破百,最高车速 160 km/h;
-
车身三围 4,463 x 1,834 x 1,624 mm,轴距 2,729 mm;
-
搭载总容量为 73.5 kWh 的三元锂电池包 10—80 % 直流快充时间 45 分钟,CLTC 工况下续航 537 km;
-
支持柏林之声环绕立体声音响、360°摄像头的智能泊车系统的 12,000 元选装包。
EQA 4MATIC 首发特别版的建议零售价为 36.58 万元人民币。smart 精灵#1 和 EQA 4MATIC 首发特别版的核心参数相互「打得有来有回」,考虑到 smart 公司的股权结构,smart 精灵#1 又是 smart 家族首次试水小型 SUV——以往 smart 在奔驰体系中独一无二的位置已经发生变化,纯电动 smart 的目标人群可能会和奔驰近几年的纯电动车型有一些重合。在此背景下,奔驰如何处理旗下 EQ 系列入门产品和 smart 的产品规划、定价和销售渠道,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品牌联袂打造意味着「双厨狂喜」吗?
一辆车很难完全长成「心头的朱砂痣」模样:眼馋马自达新 Mazda 3 两厢的造型,却惋惜它没有纯电的动力形式;特斯拉 Model 3 流畅简洁的造型下不能有极星2 内敛含蓄的内饰设计。不同品牌之间的合资公司、合作研发产品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独特有趣的产品,不仅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要求,除了四平八稳无功无过,也为汽车市场带来一些性格鲜明的角色。
非常可惜的是,目前像 smart 精灵#1 这样「特点突出」的联袂之作很难会是厂商攻城略地的主力——至少对于整个家用电动车市场来说,smart 精灵#1 注定是专攻某个细分领域的。如此一来,就难谈及规模化给成本带来的优势,同时考虑到 smart 精灵#1 和奔驰 EQ 系列之间的关系,smart 精灵#1 这样的独特车型注定是「王谢堂前燕」,定价上很难落在 30 万元以下了。
写在最后
吉利对 SEA 浩瀚平台的描述,是一块功能强大、接口丰富的主板:不仅仅能在吉利集团内部大展身手,SEA 平台同时还对其他厂家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2021 年初,吉利先后与百度、富士康、腾讯、法拉第未来达成合作。其中与百度、富士康和法拉第未来的合作内容主要围绕代工展开,吉利还与富士康组建了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 50%,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2021 年 2 月 18 日,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百度与吉利组建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已经确定首席执行官和品牌名称,将在 3 年内推出新车型。
吉利基于 SEA 浩瀚平台的布局似乎和手机行业的「ODM 模式」有些相似: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负责设计好几款公版的样品,让终端客户挑选。ODM 代工厂掌握供应量的主导权,终端客户只需给出建议和设计要求。
大范围授权合作的确能起到规模化、降低平台成本的作用。但考虑到吉利在工程方面的把控,传统车企很难选择将产品的根本与 SEA 平台绑定,反而是从互联网投身汽车行业的企业积极参与这种合作模式。未来汽车市场也不会像手机圈一样,「核心参数硬件排列组合」,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发展确保各个品牌的差异非常巨大——汽车行业,特别是智能汽车方面,还是一片「各显神通」的丰饶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