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云朋
2015 年,作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 Honda(本田),在英国投放了一条圣诞节广告。
画面中,ASIMO 机器人、CBR 摩托车、轿车,SUV、跑车、F1 赛车、Honda Jet 本田喷气式客机、Honda Mean Mower 除草机、Honda Riding Assist-e 平衡系统、Honda Transcooter 电动滑板车…… 先后登场。
再加上 「Dare to do the things other only dream of」 这句直击灵魂的文案,即便是普通消费者,也大概率会被 Honda 撩拨得热血沸腾。而中国消费者,就是将 Honda 这种情绪转换成购车订单的最佳践行者。
2017 年,Honda 在华累计销售新车 144 万辆,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随后,Honda 在华销量更是节节攀升,2019 年 155 万辆,2020 年 163 万辆,2021 年为 156.15 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Honda 中国在电动化这条新赛道上也开始逐渐提速。2021 年上海车展期间,Honda 中国就联合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广本」)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本」),携旗下全系电动化车型及智能化领域最新技术成果亮相。同年 10 月,Honda 中国又带上了广本和东本,一起开了一场发布会,推出了 e:N 纯电动品牌。

时间来到今年,Honda 中国的电动化步伐再次加速。4 月 25 日晚,Honda 中国一口气推出了两款车型 ——e:NS1 和 e:NP1,并分别给到了东本与广本进行本地化生产。两款纯电动车型的正式推出,也意味着 Honda 中国已正式开始快速推进自己的电动化产品战略。
「e:NS1 和 e:NP1 是我们以绝对自信推出的第一弹车型,是赋予消费者锐气与极致乐趣的 EV,e:N 必将重塑 EV 驾趣。」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兼本田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在 「Honda e:N 品牌之夜」 上表示。
提速,提速,再提速
「此前,Honda 对电动车的态度较为冷淡」,这或许是消费者和业界的共识。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并不准确。
回顾 Honda 的造车历史,1993 年算是其众多里程碑节点中的一个。因为,这一年 Honda 在东京车展上展出了第一款电动汽车 ——EV-X。
1997 年,EV Plus 在 Takanezawa 工厂完成试装,EV 车型的布局规划正式开启。1999 年,Honda 又开启了对混合动力的探索。不得不提的是,正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布局,为 Honda 后续在中国汽车市场探索电动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诞生以来,Honda 便以追求出色的环保性能与极致的驾控乐趣为目标,很早开始投身汽车电动化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电动化技术的升级。我们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秉持 Honda 独有的基因,凭借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积累的深厚技术和经验,研发并提供充满驾驶乐趣的纯电动车。」 井上胜史曾表示。
从井上胜史的表述不难看出,自 1993 年以来,Honda 在电动化这条路上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只不过一直困扰 Honda 的是,该不该向 「完全电动化」 转身,以及何时转身。而也正是这一纠结,让外界误以为 Honda 无心于电动化。

时间来到 2017 年,Honda 开始不再纠结了。当年的 12 月 12 日,Honda 在华电动化战略正式公布。在此之后,Honda 在华的电动化步伐完全可以用 「提速,提速,再提速」 来形容。
那么,Honda 在华的电动化推进速度究竟有多快?细细算来,从推出远期规划,到 e:NS1 和 e:NP1 两款新车正式推出,仅用了一年时间。
2021 年 4 月,Honda 正式为自己的电动化战略定下了远期规划。根据规划,Honda 将在 2040 年实现旗下所有车型的电气化覆盖,即 EV 和 FCV(燃料电池车)车型在全球市场销售量达到 100%,进而促成品牌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一般来说,远期规划的实现要靠稳健产品战略,但 Honda 并未拘泥于过往的经验。在发布远期规划半年后,也就是 2021 年 10 月,就携两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推出了 e:N 纯电动品牌。
在那场发布会上,Honda 除了明确自身的新能源目标(2030 年达到 40%,2035 年达到 80%)外,更是明确了至 2027 年将在中国市场导入 10 款电动化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又仅过了半年,Honda 中国便正式发布了 e:NS1 和 e:NP1 两款纯电动车型。
如今,产品有了,Honda 中国将如何在销量上实现 「不断提速」?

「在生产领域,Honda 始终以打造‘120% 的良品’为目标,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 EV 时代,Honda 将在成熟的造车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特别是针对电池、电机等电动车核心部件,采用特有的严苛质检标准,用更严谨的态度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 e:N 的精益品质。」 井上胜史表示。
与此同时,据 Honda 中国介绍,其还将加速全新销售模式的升级与发展,同步推出线上云展厅体验店,同时线下实体店也将进行全面升级。具体而言,广本将首先在北上广三地推出电动化销售服务店和商超店,东本将会在现有特约店中设立 「e:N 品牌专区」。而在售后方面,Honda 将通过现有的遍布全国的 1200 多家特约店网络提供服务。

此外,随着新能源投入步伐的加快,Honda 还计划增加投入 630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以进一步加快产品的研发,并同步推进电池、燃料电池、电动产品服务等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可以说,从战略到产品,从制造到渠道,Honda 中国在不断按下电动化的 「快进键」。
更理性的 「触电」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但就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而言,「未来已来,并正在流行。」
当下,电动化浪潮席卷而至,包括 BBA、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头部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在推出新车型、展示新技术,以期拥抱变化。
不过,相比其他传统汽车在电动化道路上采取的 「激进」 打法,Honda 显得更为理性。具体而言,在推进电动化战略的过程中,Honda 始终秉承 「尊重人」 的理念,创造自己理想中的汽车。

借用井上胜史的表述,即在 EV 时代,Honda 初心未改,依然坚持技术以人为本,不依靠于单纯的参数堆砌,旨在不断呈现超越顾客期待的独特价值及独一无二的移动乐趣。
以 e:NS1 和 e:NP1 两款车型为例。虽然两款车型都为纯电动,但并未摒弃本田的驾驶基因。如在动态层面,两款新车采用了全新的智能高效前置前驱纯电架构 「e:N Architecture F」 纯电架构,该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为电动化开发,拥有极高的集成性。高效率高功率的驱动电机,大容量高密度的电池,基于纯电架构的车身布置,不仅让整个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最小的空间占用,还让整个车身的前后重量配比更加均衡。
换言之,诞生于智能高效前置前驱纯电架构 「e:N Architecture F」 架构的 e:NS1 和 e:NP1 先天就有均衡的重量配比和更低的重心,再结合出色的性能,更容易让消费者体验 「贴地飞行」 的驾驭感。

与此同时,为了更加贴合中国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场景,e:NS1 和 e:NP1 在电控程序中集成了高达 2 万种以上的控制场景算法,可以完美解决当下在售的电动车型容易引起的眩晕感问题。而在行驶性能上,两款新车不仅能实现人车一体,车随意动的驾驶乐趣,还增加了 Honda EV Sound 加速声浪,为驾驶者提供更刺激的加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凝聚 Honda 70 多年造车基因和品牌信念外,e:NS1 和 e:NP1 两款车还融合了中国先进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动力方面,两款车型提供两种动力的前部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134kW 和 150kW,最大续航里程超过 500 公里。
相较于动态驾驶,在智能化方面 e:NS1 和 e:NP1 表现得同样 「理性」。具体而言,两款车型在座舱功能区隔方面颇为简洁明了,但在功能方面却非常的丰富和智能。据介绍,两款车型均搭载了本田最新的 「e:N OS」 全栈智控生态系统。该套系统融合了 Honda CONNECT、Honda SENSING 以及最新的数字座舱技术。再结合高算力、高智能化的全新电气架构,两款车型在智能交互和智能安全等方面的表现可谓颇为出众。

除此之外,e:NS1 和 e:NP1 的整体空间布局也延续了 Honda 的 MM 理念,并通过轮圈和独有的 NVH 降噪技术,从噪音源头有效抑制高中低频噪音,全方位为消费者打造更具静谧性、舒适性、安全性的智能驾驶空间。
Honda 电动化的故事并非始于中国,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并引领全球风向的中国汽车市场,它的目标已非常明确:用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方式,完成向 EV 时代的转变。
在笔者看来,Honda 电动化的不断提速不仅是为了 e:NS1 和 e:NP1 培育新优势、增添新动能,更多的也是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肯定。接下来,随着 e:N 品牌每年都将迎来全新产品的加入,Honda 距离 2030 年在全球市场推出 30 款纯电动汽车,以及 2050 年实现 「碳中和」 的终极目标,也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