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频道

类星频道

关注

理想 Q1 财报公布,全新形态的纯电车型?

理想

2022-05-11

作者:小董同学

编辑:Chris

5 月 10 日,理想汽车第一季度财报正式公布。

受春节假期影响,理想 Q1 财报显得没那么亮眼,理想一季度交付 31716 辆,总营收 95.6 亿人民币,环比均下降 10%。不过 Q1 季度毛利率依然保持在 22.6%,2021 年 Q4 季度毛利率为 22.4%,非常稳定。

4 月,受原材料上涨和疫情等等原因,汽车行业整体受到冲击。理想在 4 月份仅交付 4147 辆,环比下降 62.2%,主要原因是理想有 80% 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理想的常州工厂都位于长三角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理想对于 Q2 预估交付数量为 21000 - 24000 辆,如果疫情反复,恐怕这个数字还会降低。

同样受疫情影响,原本计划在 4 月发布的理想旗舰级车型理想 L9 也被迫延期发布,对于理想 L9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类星频道之前的两篇文章,理想 L9 的各项信息基本囊括,官方给出的预售价格是 45 - 50 万元,将于今年 Q3 正式开启交付,同时全系将标配 Li AD Max 智能驾驶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财报会议理想 CEO 李想透露了理想汽车最新的产品规划,一起来看看。

三款新品

理想 ONE 已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爆款车型,2021 年 理想 ONE 单车销量就达到 9 万辆以上,并且在新能源市场 30 - 40 万元的价格区间达到 30% 以上的市场份额。从 2022 年 Q1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理想 ONE 单车型也能位列第六名。

显然理想 ONE 凭借出色的产品理念和市场定位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中取得阶段性胜利,L9 对家庭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此次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 CEO 李想还透露出理想未来产品的规划:

  • 第一个,两种不同的动力采用两种不同的车身形态。

  • 我们认为增程最好的车身形态是 SUV,对于我们想做的这个级别产品,做轿车不是最佳效率,MPV 也不是最佳效率,SUV 是个非常好的形态。纯电方面,我们认为做那么大尺寸的 SUV 其实效率不高,所以纯电方面我们是一种全新形态,在接下来 2 年里,我们发布产品以后,大家会发现我们做的纯电是不同于目前市场上任何形态的产品,它们专门为纯电动的特殊形态而设计。

  • 所以不同的动力,我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形态。两种形态之间不会产生竞争,而是共同去打我们面临的 20 - 50 万元的市场。

  • 第二个层面,是采用不同的价格。

  • 我们会在每 10 万一个价格区间里放一款爆品,包含 40 - 50 万。我们的起点比较好,我们的起点 —— 理想 ONE 放在了 30 - 40 万区间,我们既可以向上一步打 40 - 50 万元区间,也可以向下一步探入 20 - 30 万元价格区间。我们基本上会在每一个价格区间里,放一款重量级产品,来赢取这个价格区间里的用户需求。

  • 同样一个价格区间里,我们同时会有纯电动和增程的产品,而且产品形态不一样。但是背后的是更加相通的,比如增程的平台技术,从产品的性能到后面的供应,都是共用的;纯电动的也是;包括我们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器架构,会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针对产品组合的模块组成。

理想增程式车型的成功,甚至可以说带动了国内的增程市场,有更多的车企研发增程式车型。从李想的表述中我们基本可以推断,理想会继续推出增程式车型和全新的纯电车型,并且覆盖到 20 - 50 万的售价区间,每 10 万元作为一个区间区间,也就是说最少理想需要 6 款(3 增程 + 3 纯电)车型来完成全覆盖

2021 年理想港股二次上市的招股书中就曾透露过理想接下来的产品矩阵。李想也在此次财报会议上直接透露「接下来今年包括 L9,到明年我们会推出 3 款产品,包含全新一代增程的旗舰产品,包含全新 BEV 高压平台的产品,明年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第一款 20 - 30 万的中型车的产品」。不过相比于招股书中透露的 2023 年将有 4 款车型上市略有不同。

理想汽车到 2025 年的产品规划依然围绕有家庭用户,这也意味着轿车车型的优先级较低。从图中我们可看出 X 平台(增程平台)将继续推出 SUV 车型,或许第一款 20 - 30 万的中型车依然会是增程式 SUV,那么作为首款纯电车型,理想到底会给出我们什么形态的产品呢?

对于纯电车型,根据之前的信息汇总,基本可以确定基于 800 V 高压平台打造,电池支持 4C 倍率充放电,这也意味着理想纯电车型的充电速度会非常快。对于补能这件事,理想一直是秉承让消费者减少里程焦虑。根据 2022 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理想副总裁孙广敏透露的理想自研超充平台,超充桩峰值功率将达到 480 kW,并且从图中看 15% - 50% SoC 均可保持如此高的充电功率。

问题在于理想补能体系的建设。

目前蔚来、特斯拉、小鹏的补能体系建设已经逐渐成型,蔚来的五纵三横四大高速补能布局也即将完成,这对于后入场的理想来说是个大挑战。蔚来短期内不会推出 800 V 车型,同样特斯拉超充站在国内对外开放时间还未可知,小鹏自家的 480 kW 超充布局在短时间内很难覆盖,并且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依靠公共基础充电设施建设更是难上加难了。

这也是理想高压平台下纯电车的困境,即便推出高压平台车型,没有支持高压充电的基础设施成为了障碍。理想表示在 2025 年之前建成 3000 座超充站,并对超充站布局做出规划,在高速建立「十纵十横两环」的快充网络,在 2025 年希望将 36 条国家级高速全部接入,覆盖 90% 高速里程。此次财报会议中也提到理想目前有团队正在布局充电站,重点是在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超充站,城市内的超充站选址会比较谨慎。

不过面对电网压力、建站成本和早期车主很难体验到 480 kW 快充桩的情况都是理想将要面对挑战。

除此之外,大量的新车型也给理想带来了不小的产能压力,常州工厂两班倒的每日极限产能在 500 辆左右,即便扩产后,常州工厂年产能达到 20 万辆已属不易。正常情况下,理想 ONE 的月销稳定在 15000 辆没什么大问题,今年加上 L9 的产能基本已经达到常州工厂的产能极限了。

北京收购的工厂依然在改造之中,2023 年开始量产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产能爬坡。或许产能问题也影响了理想的新车计划。

财报数据

这次财报会议中李想对于未来产品的规划确实有点反客为主了。

回到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上 (人民币):

  • 汽车销售额 93.1 亿,环比下降 10.3%;
  • 总收入 95.6 亿,环比下降 10%;
  • 销售成本 74.0 亿,环比下降 10.2%;
  • 毛利润 21.6 亿,环比下降 9.1%;
  • 毛利率 22.6%,2021 Q4 为 22.4%;
  • 净亏损 1090 万,2021 Q4 净利润为 2.955 亿;
  • 经营现金流 18.3 亿,环比下降 52.2%;
  • 研发费用 13.7 亿,环比增长 11.7%;
  • 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 12 亿,环比增长 6.8%;
  •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现金储备 511.9 亿

从财报数据上来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 Q4 净利润 2.955 亿,2022 Q1 反而亏损 1090 万。受春节假期影响,国内一季度车企普遍表现较差,今年的二季度估计更加惨烈。理想一季度最亮眼的在于毛利率,22.6% 的毛利率相比 2021 Q4 不降反增,这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着实难得

从目前来看,理想的毛利率还会长期稳定。原材料上涨导致理想从 4 月 1 日起将理想 ONE 价格上调 11800 元。好在涨价并未对理想 ONE 的后续订单造成较大影响,理想总裁沈亚楠表示在 4 月末和 5 月初理想 ONE 订单量开始逐步回升。与此同时,沈亚楠还表示理想 ONE 4 月 1 日的涨价已经考虑到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可预见的成本的上升,「目前这一阶段,还没有涨价的必要性」。

三项费用均小幅环比增长,随着未来多款新车型的推出,今年后续的研发费想必还会不断攀升。第一季度理想在全国的零售店仅有 11 家开业,总数达到 217 家。理想的目标是今年年底设立 400 家零售店,这对于接下来 3 个季度是个大挑战。

第二季度的惨烈已经预想得到,第三季度理想 L9 正式开启交付,理想的财报数据或许会变得更加漂亮一些。

写在最后

理想今年 Q1 Q2 的财报数据可能会不尽人意,不过理想接下来的新车规划更是让人期待。当然理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补能体系的布局,产能的吃紧,甚至是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理想的接下来的每一款车型都能打造出差异化优势吗?

眼下更让我关注的是理想 L9 会不会再次成为爆款车型呢?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