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Max

AutocarMax

关注

领克,请把 「年轻」 的解释权归还给年轻人

环形隧道

2022-06-08

撰文 | Roomy

编辑|周长贤

其实,这个标题,对领克来说,有点冤枉。

领克品牌自诞生起,就和 「年轻人」 挂钩,至少在此前的 6 年,二者是形影不离的。每一次车展,领克注定会是年轻人驻足的舞台,掀起的潮流,与此前任何自主品牌都是不同的。用一句很土的话来说,就是 「与年轻人共舞」。

领克的目标也明确。立志要走自己的路,不与其它品牌作比较,走出自己的路,走对自己的路,这也是领克品牌与领克用户在精神上的共鸣。

但是,时代就是最残酷的,会在你还未反应过来之际,当头棒喝,「你落伍了」,四个字足以让一家成熟的企业阵脚大乱。年轻的领克,也需要面对这一课题。和年轻人一同走过的这条路,被智能化的浪潮淹没了许多,如今再问年轻人喜欢的品牌,领克出现在前排的频次变少了许多。

其实,伏笔早已经埋下。2020 年发布的领克 ZERO 概念车没等来量产下线,已经预示了领克终将会在两年后的今天,重新寻找属于年轻人的节奏。

找得到吗?

6 月 6 日,2022 领克春夏发布会上,领克带来了智能电混技术 Lynk E-Motive 和搭载该技术的首款概念车 The Next Day,以此来展示品牌全新的技术方向和设计语言,希望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被 「牺牲」 的领克

在新能源大势当前,极氪被吉利汽车集团力推之下,领克选择混动路线,是意料之中,也有一丝无奈。这种无奈,从领克 ZERO 概念车变成了极氪 001,就已经写好了注脚。

在多品牌运作上算不上成功的吉利,在一个技术就能改变命运的变革时代,原本稳扎稳打的步伐,其实是有些慌乱的。在岚图、智己等新品牌相继而出之后,吉利终究无法稳坐钓鱼台。

旗下新能源品牌几何没有起色,吉利必须打出一张全新的牌,来展示摸准时代脉搏的高瞻远瞩。于是,对于极氪的诞生,有一个说法,「吉利牺牲了领克,用极氪来应对特斯拉和蔚小理掀起的天翻地覆」。

当然,这种观点,赞同有之,反对有之。但都不影响现在领克的局面,必须改变的局面。

2022 领克春夏发布会,整体来说,算是一场质感不错的发布会,但也能看出吉利对领克接下来的变革,并非 「完全自信」。

这一点,从略显冗长的发布会内容,歌舞、滑板、旅行,不同的音乐和服装…… 诸如此类,仍旧被视为 「Z 世代」 所代表的样子,也能捕捉到一些。

各种各样的报告里,「Z 世代」 被描述成:追求爽感,爱好尝试,不怕烧钱只怕体验不好…… 或许,领克内部也有一份这样的年轻人画像。以至于,发布会结束,一些让领克把年轻的解释权归还给年轻人的评论出现时,也未感诧异,就像当初看到也未能让 Z 世代产生共鸣的《后浪》一样。

当然,这是领克品牌仍旧停留在燃油车时代的一种思维定势,也是很多传统车企都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把西装革履换成 POLO 衫、小白鞋,就能轻易转变过来的。跳出惯性思维,需要经历变革的阵痛。

不过,欣慰的是,领克拿出了变革的决心和必备的技术。智能电混技术 Lynk E-Motive 和首款概念车 The Next Day,确实也能够清晰表达领克想要走的路线,坚持混动路线不动摇。

极氪坚持走纯电路线,领克的定位就不可能与之重复,选择混动路线,也是意料之中。知乎有一个评论,倒也有些意思,「混动路线技术定位,是吉利对领克的一次拯救」。拯救一词,在智能化变革如此迅速的今天,并不算是过分夸大。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对三种驱动路线的看法,也把极氪、吉利、领克三品牌之间做了明确的定位:「纯电没有想象中的先进,燃油车没有想象中的传统,混动也不是过渡路线。」

其实,早在 2018 年,领克就已开始布局混动市场。目前,领克在 01、05、06、09 等车型上应用了混动技术,包括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今年 4 月领克 PHEV 销量已超品牌总销量的 21%,领克 09 的用户有 70% 选择了 PHEV 车型。

这是领克第一次明确发布智能电混技术,被市场认为是 「直接对抗比亚迪」。当然,领克并不认为自己是撸起袖子,鲁莽而来,而是有着三重积累。

第一,6 年品牌运作,从领克 01,到 02、03、05、06、09,共有 6 个产品,做到了细分市场的完善,拥有超过 70 万辆的用户基盘。第二,混动技术有着量产车辆的市场检验。第三,集团的技术背书。去年底,吉利汽车集团发布第二代混动系统 「雷神智擎 Hi・X」。

这也是为什么电动化、智能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领克仍旧选择混动路线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领克 09 没有抓住探索品牌高端化突破点,让领克车型的平均价格仍旧在 15 万元左右,在燃油车身上,很难有更高的突破。

品牌向上,必须转变技术路线。蔚小理已经用多款车型,突破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难以突破的价格天花板。

转型,是领克必须走的路,多少带着一丝无奈。

抓住牛鼻子

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经常讲,企业在搞研发时要 「抓住牛鼻子」,领克对下一个 5 年的掌握,就是抓住混动技术。

混动技术,是个牛鼻子,这个判断是合理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中,写得很明确,2035 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各占 50%,其中节能汽车要实现全面混动化。

再加上,随着吉利雷神智擎 Hi・X、比亚迪 DM-i、长城柠檬 DHT 等推出混动系统,凭借技术先进,集成度高,性能佳、成本低等技术特点,形成竞争优势,已经撕开了占据混动产品主流位置的主要来自日系车这一局面。

比亚迪的热销,特别是今年 4 月首次夺冠,也证明了混动技术路线的正确性。政策和市场,都在双向推动混动路线。此时,领克坚定技术路线的变革,可以说是正确的。

淦家阅认为,虽然纯电车是行业的大趋势,但是未来十年内燃油车仍有广泛的市场。他还表示 「不是别人推了,我们就去推」,而是 「产品上要做到极致,到那个点上再推」。

他认为,此时领克,走到了那个点。此前,在混动赛道上,旗舰车型领克 09 的探索,已经展示出了领克入局中高端混动的一些思路。

只不过,能否坚定执行全新的智能电混技术路线,领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领克智能电混和雷神 Hi・X 有何不同?」「混动布局纷争,领克以何致胜?」

技术重叠,是吉利旗下各品牌都被贴上的一个标签。领克第一款车型,基于 CMA 中级造车架构开发的 01 上市之初,就被视为沃尔沃的 「技术平替车型」,至今帽子还戴在头上,也导致沃尔沃在前,领克的高端车型未能有明显突破。

的确,领克变革,有着一定优势。这套智能电混技术 Lynk E-Motive 的技术母本,源自吉利的雷神 Hi・X 智擎混动,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符合领克品牌特点的改进。

这就不得不衍生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样的技术,如何进行市场区分,以及同样的技术,领克的价格如何冲击中高端用户?

从目前的混动市场来看,有一条明显的分水岭。比亚迪 DM-i 和吉利雷神,瓦解的是当前 15 万元级的主流合资产品。20 万元以上级别的细分市场,属于特斯拉、蔚小理等电动车的势力范围,混动路线内,将会是领克品牌和 E-motive 技术的一个机会。

不过,达成这一机遇的条件,就是领克的混动,必须和吉利的雷神混动,有着明显的不一样。不然,「平替标签」,将会再次加深。

吉利 「雷神智擎 Hi・X」 技术,有两款专用发动机 DHE20、DHE15,两款混动变速器 DHT 和 DHT Pro,排列组合后可完整覆盖从小型到中大型的车型矩阵,支持 HEV、PHEV 和 REEV 等多种动力架构。其中,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 DHE15 是一台热效率达到 43.32% 的三缸发动机。

其实,「雷神智擎 Hi・X」 的基础组件很丰富,如果想要改进成为具有领克品牌的技术特色,需要动一些脑筋。

在 E-motive 插混系统上,包括 3 款混动发动机,2 款混动变速器,能够匹配多款不同规格动力电池和两款后驱电机。此外,领克让 Drive-E 2.0T T8 发动机与三挡 DHT Pro 也进行匹配,既有纯电 180 公里的长续航 PHEV,也有百公里加速 5 秒内的性能 PHEV。

用官方的话来说,这套智能电混具备三大特点:起步快、高速阶段也能输出强劲动力、节油性能好。「加速性能」 和 「续航性能」,是领克致力于在混动时代,要做 「最懂年轻人」 的牛鼻子。至于抓得住吗,还要看落地表现。

看得出来,领克变革的心思,非常急切。

在产品进度表上,领克推出首款技术概念车 The Next Day,代表下一代产品的发展方向。此外,领克还采用了车型矩阵的打法:2022 年内推 4 款,两年内推 3 款,2025 年全系混动化。

这意味着领克给自己的转型时间,只有不到 30 个月。其实,并不充足。

自去年 1 月,比亚迪发布 DM-i 超级混动平台以来,长城、广汽、长安、奇瑞等先后入场,推出新一代混动系统,产品供给丰富。另一股势力来自造车新势力,理想、华为问界、金康赛力斯也在靠混动技术围猎市场……

领克,还有足够的时间把以智能化为标签的 「年轻的解释权」,以混动路线的方式重新带给年轻人吗?就像 2016 年在燃油车时代掀起的潮流那样。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