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郑文
编辑|周长贤
2021 年,人们以为影响市场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可控,对缺芯、疫情波动等挑战抱谨慎乐观态度。没想到,2022 年上半年,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竟然一度陷入停摆,长三角经济圈也随之而停停走走,紧缺的芯片也没能回归到供需平衡。
身在其中的企业,受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如同大海里的帆船,风向、风速、洋流在不断变化,而船的操控就必须顺应变化而变化,否则,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汽车行业的 「大船」,身处大变革与不确定性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派遣冲锋舟去迷雾中探路。于是,极氪、智己、阿维塔、岚图、沙龙,众多传统汽车集团倾力打造的新品牌鱼贯而出。
日前,极氪公布了首款产品极氪 001 的半年考成绩:6 月份交付 4302 辆,累计交付突破 2.5 万辆。客观而言,相较新势力品牌发展初期,成立一年多的极氪,累计交付规模增速相当之快。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 001 平均订单价格 33.5 万元,在 5 月份的豪华纯电市场(30 万元以上)中,是中国品牌单车型交付量第一。

今年 1 月,极氪智能科技 CMO 杨学良在厦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我们的定单还在增长,这一点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
显然,用户愿意在这个价位相信一个来自于中国的高端智能纯电品牌,并愿意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下等待交付,对于极氪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激励。
为什么极氪 001 交付难?
极氪 001 是诞生在 SEA 浩瀚架构上的第一款车型,是一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产品。
在浩瀚架构提供的持续进化能力之下,极氪 001 预埋了很多领先硬件。不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长久的产品软硬件提升、更优秀的长期用车体验,甚至对产品的二手保值率等都有好处,这背后都是用户利益和价值的保证。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全球汽车行业以芯片为主的供应链压力仍持续存在。纵然极氪背后有吉利集团为后盾,在这场供应链危机中,拥有超过 2000 种、10000 多颗芯片的极氪 001(其中 7 颗还是全球首发),也难以幸免。
好在,虽然面临很多困难,在极氪与供应链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比如,许多用户选择的空气悬架配置。经过与威巴克的沟通,从今年初开始,极氪 001 空悬零部件已经逐步从共线生产切换到威巴克德国汉堡、波兰希罗达工厂的正式生产线,目前专属生产线已经投产,极氪 001 整体生产交付情况也将持续改善。
极氪 001 全系车型都进行了许多领先的硬件预埋,如 7 个 800 万像素摄像头的预埋甚至领先许多今年发布的新车。当然,这也增加了供应链压力,目前核心的芯片短缺正是来自这 7 个摄像头的配套芯片,也是影响 6 月交付的核心供应链因素。

而且,极氪如此多的全球首发芯片,加大了量产难度。首发芯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量产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供应链管理的巨大挑战。
此类因首发产生问题导致功能延误的现象,特斯拉、理想、蔚来都经历过,当年特斯拉疯狂跳票的重要原因也是于此。
分享一个小案例,在去年的媒体沟通会上,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极氪 001 产品主理人徐云曾透露:「由于极氪 001 首发了 9710 芯片,不过这个芯片 7 月份需要重新打版,涉及到硬件底层变动,ADCU(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也需要进行联合测试,需要重新经历整个验证周期以确保安全,所以推迟了 ACC 功能的释放。」
虽说,芯片重新打版并不耗时,但后续的测试验证工作非常耗时耗力。一个域控制器里面涉及到的硬件很复杂,其中一颗芯片返厂的话,测试工作就会推倒重来。而极氪 001 的 ADCU 中所有芯片的稳定批产时间是在 10 月份,留给极氪的时间就比较紧张。
首发芯片除了上面这个案例体现出的不确定性,毫无量产上车经验可循的现状也是重要的难关。一方面硬件与底层软件的稳定性需要确保,另一方面复杂的域控制器,在集成环节对工程能力与硬件设计制造的要求也非常高,整个过程是个极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更别提,在特殊的缺芯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据悉,为了确保芯片供应,极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聪慧亲自盯着芯片供应的状态。
再比如,001 车型首发的 Mobileye EyeQ5 主芯片,尽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占尽产品宣传优势,但背后所承担的开发难度也很难估量。SOC(系统集成)芯片上车,第一款车整个落地过程也充斥着不确定性。
过去,Mobileye 在与车企合作过程中,会提供感知算法和摄像头选型建议。但知情人称,极氪 001 为了适应更多的场景,在部分极端场景获得更好的感知效果,调整了摄像头内参。显然,这会影响进度。
芯片 EyeQ4 上 130 万像素摄像头的算法,并不能直接搬给 001 所采用的 800 万像素摄像头使用,感知算法需要迭代,同样影响进度。
另外,与合作供应商的工作模式也同样是影响进度的重要因素。据悉,在疫情期间,极氪依然派遣工作人员前往 Mobileye 总部以色列推进工作。
以上桩桩件件,都证明极氪交付成绩的来之不易。然而,以用户利益为核心的极氪,出于长期主义和产品持续进化的考虑,依旧选择承受这种压力。
穿透迷雾的长期主义
在后疫情时代,涉及到产业稀缺资源分配时,许多企业高管和经理人面对当下困境已经焦头烂额。
在接受专访时,就连《长期主义》作者、前霍尼韦尔董事长高德威也头疼,「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供应商承诺发货时间表,然后在承诺日期前一周打电话取消承诺。」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份研究指出,有 2/3 的高管和董事称,在过去 5 年,他们身上所背负的短期业绩压力有增无减。但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奉行长期战略的公司,平均市值要比仅仅追求短期目标的公司高出 70 亿美元,平均收入增速高出 47%,利润增速高出 36%。
在《长期主义》一书中,高德威认为,所有的成功企业并非在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完善、改进和平衡中,不断进步,这才是优秀企业赢在现在、赢在未来的关键。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正如极氪所宣称的那样,长期主义才是更坚定的道路。
2022 年,整个极氪团队建立起来,随着体系逐步搭建成型,资源慢慢配置到位,极氪的规划落地、推进得很快。李书福更是亲自挂帅,出任极氪品牌公司董事长。
「(2021 年)上海车展上最好的两款电动车分别是蔚来 ET7 和极氪 001,ET7 设计成熟而自信,001 性价比极高。」 对于竞争对手,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不过,一个品牌的发展轨迹往往是非线性的,初期常常具有混沌的特性,在确定系统中整体行为表现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测性。去年,一度深陷争议漩涡的极氪想必很有感触。
尽管,极氪成长于争议中,但其阶段性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去年我们在发布价格的时候,很多投资人说做不到。」 安聪慧感慨,现在极氪的毛利为正,符合预期,随着今年销量增长,毛利水平会更好。
除了交付难题,安聪慧指出,极氪还面临着 「软件方面还需要较大提升」 的问题。接下来,极氪要加大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目前,软件研发人员 2600 多人,已经从去年的 35% 占比提升至目前的 65%,预计年底将提升至 70%。
在补能方面,极氪智能科技旗下补能业务子品牌极氪能源 ZEEKR Power 进展很快,其自建充电站已上线全国 52 个城市,总计 342 个站(不含专用场站),包括极充站、超充站、轻充站三种不同功率的充电站,全国更多新城新站正在加速落成。

而且,充电网络的布局还在持续加速,今年 3~5 月,月均上线近 50 站,整体提速明显。智能家充桩一站式安装服务,也已走进全国 31 省 299 城车主家庭。
2022 年,极氪的销量目标是 7 万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将推出 6 款车型。「虽然疫情、供应链等不确定性较大,但极氪 2025 年实现 65 万辆销量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有信心在全球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安聪慧表示。
诚然,交付是极氪短期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但更长远的布局,才是其通向未来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