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观察家

电动汽车观察家

关注

魏老板的决心:8 年后哈弗停售燃油

长城

2022-08-23

作者 | 朱世耘

编辑 | 邱锴俊

30 万的(魏牌柠檬 DHT 混动)车型我们不赚钱,15 万的(哈弗 H6 混动车型)也不赚钱。」 哈弗品牌 CTO 吕文斌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

尽管现在不赚钱,也不妨碍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8 月 22 日,长城哈弗 「神车」 H6 正式发布上市了三款超级混动 DHT 车型:DHT 车型售价 14.98 万元;DHT-PHEV 的 55 公里和 110 公里纯电续航车型预售价分别为 16.88 万元 17.68 万元。

以此为开端,哈弗品牌计划 2025 年实现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 80%,2030 年停止销售燃油车

在哈弗 H6 混动双子星上市仪式的结尾处,包括技术、制造、供应链、质量、人力资源、财务在内的多个长城集团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登台,站在了 「为哈弗新能源保驾护航的伙伴」 这行大字之下。

长城集团董事长魏建军虽未到场,但几乎一个长城集团领导班子都到了。

「今年年底,我们希望混动占到哈弗 H6 主力车型销量的 40%。」 哈弗品牌 CEO 李晓锐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哈弗的品牌定位不变。我们是 SUV 专家和领导者。我们希望一旦转型,就要在新能源赛道重新夺回我们的王者地位。」

今年上半年,哈弗 H6 距离 「新王」 比亚迪宋新能源,有两万辆的差距。若以新能源车型相论,这一差距则扩大为 12 万辆。

长城与哈弗将如何追赶这条 「王者之路」?

措手不及的市场变化

(新能源转型)是市场带来的变化,大家都想去抢新变化之后的用户需求。吉利、长安、奇瑞、我们都是这么想的。」李晓锐表示。

这一 「市场的变化」指 2021 年之后,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验证了中国汽车市场赛道切换,新能源正从边缘地带走向舞台中央的事实。

2018 年,HEV(油电混合)和 NEV(新能源车型)在 SUV 的市场渗透率只有 1%。但今年上半年,这两个动力结构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 28.4%。而且中国 SUV 整体市场规模仍维持在 900 万辆左右,此消彼长间,燃油 SUV 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 71.6%。

四年(2018-2022 年)间的变化,对任何原来聚焦在燃油车的企业都是措手不及的。」李晓锐表示。

「措手不及」的包括长城汽车。

上半年,曾经平平无奇的比亚迪累计销量 64.14 万辆,同比增长 315%。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则分别销售 61.4 万辆和 52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3%和 16%。

长城汽车内部也反映出这样的不平衡。

上半年,长城旗下主力品牌哈弗连续 6 个月同比两位数下滑,累计销售 28.9 万辆,同比下滑 26%,但仍占长城汽车总销量的 56%。

相比之下,纯电品牌欧拉仅凭好猫和好猫 GT 两款车型,在上半年实现月销近 2 万辆的持续增长;另一大高单价的坦克品牌与欧拉伯仲之间,累计销售 5.4 万辆,同比增长 64%。

其中当然有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疫情因素打乱新车上市节奏等因素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大势已不容否认

长城汽车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53-59 亿元,同比增长 50%-67%。但扣除汇兑损益带来的非经常性盈利外,其净利润将下降至 18-23 亿元,同比下降 19%-37%。

但尽管如此,随着欧拉和坦克这两大高单价、高毛利品牌销量提升,报告期内长城汽车 「单车售价上升、毛利及毛利率增长」

在此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长城汽车将柠檬混动 DHT 下放到 15 万元级,拿出看家的哈弗 H6 来支撑的迫切性

今年,哈弗已明确推出了神兽 DHT、H6 柠檬混动 DHT 的 HEV、PHEV 车型,此外,还将有两款哈弗新车上市

「现在是比拼速度,拼研发、出新品、终端推广速度。拼谁能把更好的产品交付给用户。」李晓锐表示,「我们真正看到了市场需求,不动不行。要动就越快动越好。」

快鱼吃慢鱼

李晓锐的速度论与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快鱼吃慢鱼」 的说法不谋而合。问题是,在混动这条赛道上,哈弗目前是 「慢鱼」。

要论技术路线选择和落地方面,长城并不慢。2020 年 12 月,长城汽车发布柠檬混动 DHT 平台;2021 年 4 月,奇瑞 DHT 混动技术在上海国际车展发布;11 月,同技术体系的吉利雷神 Hi・X 混动系统发布。

但在技术落地时,长城与竞争对手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长城选择保持 DHT 的技术溢价。率先搭载的魏牌拿铁混动车型售价区间为 18-27 万元之间,此后也只有拿铁、摩卡、玛奇朵三款车型,最低售价在 15.58 万元。应用在哈弗 H6S 与赤兔上的 HEV 混动总成配置,比同配置燃油车高 12% 和 17% 的售价,且是试水式的少量供应。

而比亚迪与吉利则选择了规模路线

比亚迪几乎同期发布的汉、唐、秦、宋 DM-i 车型覆盖了 10-30 万元的宽广区间,其中主销的宋 PLUS DM-i 车型的售价区间在 15.28-21.68 万元内。

吉利今年推出的吉利星越与领克 01 雷神混动车型,价格分别在 12.98、17.17 和 18.18 万元。

更低的价格、更宽泛的车型,使柠檬 DHT 的竞争对手后发先至,甚至助推比亚迪这样的 「新王」 诞生。

上半年,比亚迪宋新能源销量突破 12 万辆,超过了同级哈弗 H6 的 10.8 万辆;

吉利汽车 HEV 与 PHEV 车型销量 3.3 万辆。吉利汽车高管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帝豪 L 超级电混的累计订单也已达 3 万辆,7 月份雷神销量超过万台,供应链爬坡将在 9 月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四季度,星越 L 将搭载 200 公里长续航 "雷神混动" 上市。

相比之下,以混动为主的魏牌上半年销量为 2.2 万辆。

显然,无论是市场还是竞争对手,都不打算给长城消化柠檬 DHT 前期技术研发投入的时间和机会,这注定是一场先规模后利润的厮杀

哈弗 H6+柠檬 DHT,怎么打?

虽失了先手,但并不意味着长城在这场以混动为主的转型之战中全无胜算。柠檬混动 DHT 的技术基底,以多种动力形式切入主力市场将是哈弗版混动之战的核心战术。

哈弗将在 10-20 万元级和哈弗 700 万用户口碑的基盘之上,同时切入 HEV 和 PHEV 两种动力形式。从而对标以两田为主的 HEV 竞品,以及以比亚迪和理想、赛力斯为主的 PHEV 竞品

哈弗基石

我们进去就要找最大的航道,去切未来爆发机会最大的一块市场。」 李晓锐表示:从今年上半年 PHEV 和 HEV 车型在 SUV 各价位市场渗透情况来看,在 30 万元以上区间为 16%,在 20-30 万元区间为 17%,15-20 万元区间为 21%,10-15 万元区间为 30%,10 万元以下为 15%。

15-20 万元,以及 10-15 万元区间正是中国 SUV 市场的核心销量地带,上半年市场基盘分别为 85 万辆和 122 万辆,占比 52%。「我们判断,随着产品越来越多 HEV/PHEV 在这 50%市场内会有巨大潜力,而哈弗要入局的恰恰就是这两块市场。」

在这两块市场上,哈弗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网络体系。拥有 1000 家覆盖一到五线城市的 4S 一级渠道,1000 到 2000 家二级渠道,地级市覆盖率高达 96.8%,今年年内也会建成一批专门的新能源展厅。

而且在李晓锐看来,用户基础也是哈弗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核心优势之一。「哈弗 H6 一路走来代表了 SUV,也代表了哈弗品牌,地位始终没人能撼动。(发展到现在)用户唯一在 H6 上的期望就是节油。」

这次哈弗切入新赛道,并不想用降低成本的方式,丢掉原来的优势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心智,只需要在原来好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强,在新能源时代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用技术说话

柠檬混动 DHT 是专属的高集成度混动构架,应用 1.5L 和 1.5T 两款高效发动机,提供 HEV 和 PHEV 两种动力模式,并提供 P4 电动四驱能力。

哈弗 H6 DHT 车型将比丰田、本田的 HEV,比亚迪 DM-i,和理想、赛力斯的增程式作为竞品对手

吕文斌表示,无论是 DM-i、增程式,还是日系功率分流,单电机串联模式都更适合城市工况,但在城市巡航、和高速巡航时动力性能稍弱。

相比之下,哈弗为 H6 的混动车型在 0-35 公里 / 小时,0-50公里 / 小时时速区间内的串联模式进行了强化标定,「结合经济区域,把动力输出也做了充分标定。」 由此,在市区巡航时候,能量效率较串联提升 3-5%;

在高速场景下,柠檬 DHT 采用并联模式,实现发动机直驱,电机辅助输出驱动,在实现经济性的同时,也满足高速所需的动力需求。从数据来看,高速巡航工况下,柠檬 DHT 较之串联油耗节省 10-15%;较之日系功率分流,则有更好的动力表现。

简单来说,我们的两挡 DHT 在经济性上,与 DM-i、增程式及日系表现基本相当,但在市郊及高速公路上的动力表现则更优。而且,两挡相比单挡、增程在动力切换过程中也更加的平顺。」

此外,针对混动车型对 NVH 的痛点,柠檬混动 DHT 从车轮、专属混动发动机做了 31 处 NVH 标定,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目前已开启预售的哈弗 H6 PHEV 车型续航里程在 50-110 公里。未来哈弗将推出 200 公里的长续航版本。

残酷的混动混战

哈弗新的品牌 LOGO

哈弗 H6 首先想 「拿下」 的是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 HEV 市场

「第三代哈弗 H6 柠檬混动 DHT HEV 车型,我们会做到近 15 万的价格平替燃油车。不能让所有的 SUV 全部把控在合资品牌手里,也不能让他们一直把价格卖到 20 万以上。」 李晓锐表示。

这对如今的中国品牌来说将相对容易。

李晓锐表示:「虽然 HEV 现在是日系主导,从技术来说丰田 HEV 最早具有技术领先性,本田 HEV 有有其差异性。但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研发的这套系统技术本身已大幅领先日系车型。这将是哈弗的机会点。」

此外,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地位已经形成。今年前 7 个月,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占有率已达到 82.3%,合资和豪华品牌分别占据 5.6%和 12.1%。而在燃油车领域,自主品牌的份额仍在 30%左右,合资和豪华分别占据 50%和 18.6%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新能源市场是自主品牌最大的主场。消费者的心智不一样,我们的话语权也不一样。」 李晓锐表示。

今年前 7 个月,两田 HEV 车型共计销售 40.3 万辆,占比 HEV 市场的 90%。对哈弗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块诱人的蛋糕。但另一方面,混动竞争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纯电领域,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目前还处于微利、甚至无利阶段

成本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苦不堪言。」 吕文斌表示,长城的造车理念是将产品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虽然进行了平台化的资源整合降本,但本身的技术成本,及上游原材料涨价,使得目前新能源产品降本很难,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未来的规模效应。

你去看我们竞品,也是在一个低利润率的状态下。」 吕文斌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

完全投身新能源,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的比亚迪,Q1 汽车及相关业务营收增长 34%,毛利率也仅为 17%;

上半年,吉利汽车在新能源产品拉高单车售价的情况下,毛利率同比下降近 3 个百分点至 14.5%;

产业链上游的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宁德时代今年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家里有矿的天齐锂业虽然面上赚得盆满钵满,背后却被 2018 年借钱买矿带来的巨额财务费用压得现金流紧张。

而战斗才刚刚开始。有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比亚迪秦 DM-i 和吉利雷神混动车型都有数千元不等的优惠。且之前比亚迪 「留给」 竞争对手的产能窗口期正在迅速缩小。

相比之下,哈弗 H6 的 DHT 车型在大卖之前,需首先完成保供和产能爬坡的两大难关。

李晓锐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哈弗已经对新能源新品四季度的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首先不会出现之前 H6、大狗的低终端库存的情况。既然要布局新赛道,一定会把所有的通用型物料资源做好。」

「哈弗在长城中占比较大,也是最容易让消费者体验到的品牌。」 李晓锐在此前沟通会采访结束时表示,「哈弗转型成功也将代表着长城的转型成功。我们需要集团的品牌背书和技术赋能,集团的成功也需要哈弗在市场上把这个车卖火起来。」

长城集团也宣布,将于 2025 年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 80%。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