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
1、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特斯拉 FSD 最强)。
2、但是技术路线无法支撑全国铺开与国际化,必然面临转型。
3、但是的但是,小鹏有转型方案。
量产进度快:
CNGP 强在哪里?首先必然是工程实践的进度快。
小鹏做 ADAS 有个基本的吹点:从高速 NGP 到 VPA 泊车,再到 CNGP...... 他们的东西基本是全中国第一个量产的,能拿出来用的。
否则,城市 ADAS 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 Demo,业界已经出了无数个例子,但没有工程实践,就是没有意义的 ——
去年华为 ADS 基于极狐 Hi 版演示惊艳了全中国,但是今年拿到极狐 Hi 版量产车的媒体有几个敢吹?
极狐现有的 LCC 跟高速 NOA 都做得一坨,我敢信这玩意未来 OTA 的城市 NOA?
前两天毫末 AI Day 把 「重感知、轻地图」 路线吹得天花乱坠,我表示认同,然后请毫末在长城实车上量产给我体验一下,我才敢相信。
没有量产,没有一切。
小鹏哪怕只开通了广州一个城市,那他也是率先量产;吹出来的满汉全席,不如现实中一个热腾腾的菜包子。
打通三大场景碎片:
除了量产之外,小鹏 CNGP 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中国国内第一次,最低限度地缝合了 「车库、城市、高速」3 大主要开车场景。
理论上可以找 1 条路线,实现 「从车库开出,经过繁忙的城市,开上高速,再下高速进入城市,在另外一个车库自动泊车」。
哪怕这个路线非常稀少,至少让我们看到了通用化量产的可能;而不仅是技术演示 demo,离开了公司总部、研究所附近的路线就玩不转。
在 P5 上实现:
这个都吹了无数次了,谁能想到 —— 中国最强辅助驾驶,竟然是在一台山寨缤智的油改电 20 万破车上实现呢?
菜鹏的垃圾产品规划搞了这么个鬼玩意出来,自动驾驶部门硬着头皮屎上雕花,硬是把激光雷达首发量产、全新视觉感知架构、新一代规控架构... 在这台破车上量产了。(这个时间点,本来应该是 G9 的 400V 版本完成这个使命的)
P5 最高配版本不过 20 万出头的售价,也让我们看到了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大规模扩散的希望 ——Lidar、算力,必然是跟随半导体行业规律不断暴跌的;算法开发只有边际成本,没有装车成本。
是的,你们可以说 P5 在这个价位搞这套玩意不合时宜;但是没有便宜的 P5,大家又怎么相信高阶 ADAS 可以廉价普及呢?
换句话说:如果某些品牌将来 20 多万的新车型,达不到 P5 这个 ADAS 的体验;那除了说明你开发傻 X,产品规划傻 X,没有别的理由。
咋地,开发和领导层都是人,大家智商有绝对差距吗?菜鹏的供应链那么菜,他能拿到的东西你拿不到?
做不到就是你傻 x,仅此而已。
只开通广州:
但问题还是在的,这次只开通了广州,比我预想中的 3 个半城市少很多(上广深 3 个一线 + 半个北京)。
结合 P5 高配版整体稀少的现状,小鹏 CNGP 无非就是 「千台」 规模,比我预想中低不少。
而且城中村这些小路肯定钻不进去;整个体验过程中,肯定也有大量问题爆发,需要很长时间修复和检讨。
虽然后续会开通深圳,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车队数量级别。
强依赖高精地图:
而且小鹏因为工程实践跑在最前面,必然强依赖城市高精地图;也就是之前评论里很多粉丝总结的 ——「有轨电车」。
这个形容非常精准,P5 的 CNGP 基本上就是拿高精地图当虚拟轨道,感知系统充其量就是避障的补盲作用。
没有高精地图,那就什么都不是;甚至因为鲜度问题,强依赖高精地图还会惹出更多的 Bug。
比如城市修路是个很常见的事情,但是目前我国地图供应商的 HD Map 更新时间起码都得一个季度,这哪儿跟得上?
你开在路上,感知系统探测到前面施工封路了,你的眼睛也看见了,高精地图却告诉车辆:「大胆的往前莽吧!」;你说车要信哪个?如果不信高精地图,那要怎么处理?
你说你绕行,可是你导航信息跟高精地图的很多东西是绑定死的;一旦绕开,重新规划路线的延迟时间里,你的车辆控制怎么做?
这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我不看好重 HD Map 路线的原因。
要命的测绘资质:
但我最不看好 HD Map 路线的原因,还是我国超级严格的测绘资质。
国家规定 —— 车厂拿到乙级资质,可以扫图、建图。
这对蔚理鹏新一代车型来说完全不是个事:大家都配备了高像素环视系统 + 高精度 Lidar,比高德百度的扫图车装备还好。
大家都巴不得赶紧踹开图商的垃圾高精地图,利用自己规模更庞大、装备更好的量产车队,去建立质量好无数倍的私有 HD Map 数据库。
但是有关部门 say no!
你建了私有 HD Map,要想在车里用,得有甲级资质。
而甲级资质,老子不给你们!
为啥?—— 卧槽你们莽得太厉害了,我先研究研究怎么管理,别弄出什么漏洞,将来捅个大漏子!
百度、高德为啥有甲级资质?人家跟有关部门合作几十年了,哪里能做,哪里红线,门清,不会搞出事来。他们不会主动做颠覆式创新,双方都安心。
亿咖通这种为啥也有甲级资质?废话,这种菜鸡的能力,有关部门也是心知肚明;虽然也是车企所属,但是能力这么差,他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特斯拉、蔚理鹏这种,有能力、有野心还能动不动翻出大浪的,让有关部门是又喜欢又害怕。
喜欢是能力确实强,可以有政绩;怕的是能力太强,超出了他们想象的边界,怕管不住。
政策 + 技术的死路:
所以我之前没有怎么吹小鹏 CNGP,我认为中国测绘部门的担忧,也是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担忧。
车载高精地图数据丰富到恐怖,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简直就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别说中国了,我估计欧美回过神来,都会对 HD Map 严管。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政策风险太高了;你不光在中国很难全面铺开,你如果要出海,卖到其他国家去,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好在:还有 LCC-L
我为什么之前狂吹小鹏的 LCC-L?因为这个就是应对政策的杀手锏 —— 爷不用 HD Map 了,我就纯感知往前莽!
小鹏的 LCC—L 本质上就是特斯拉 FSD 那一套东西:增强感知系统 「能看到的」 的东西,增强决策系统 「能理解的」 东西;只要有车道级导航地图数据,就可以跟人一样开车回去。
同样的一条路,CNGP 的技术原理是 —— 高精地图跟我说了,这里分别是左转、直行、右转车道,我根据数据逻辑,选那个左转车道;然后根据高精地图标号的最佳路线,完成左转动作。
但如果按照特斯拉 FSD 或者 LCC-L 的技术原理,那就是 —— 我先识别 3 条车道的地面标志,跟导航地图数据做个校验;好,我们确认 「最左边」 这个是左转车道,然后再利用感知系统,去探测跟 「左转」 这个动作匹配的对向车道,内部规划最优路线,完成左转动作。
说人话就是:高精地图路线像是机器操作,FSD、LCC-L 像是人类司机。
所以小鹏强就强在这里:除了抢跑的 HD Map 技术路线,他们还有个超强的、同样量产的后手。
「爷除了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还有真能打的散手功夫!」,这是其他任何车厂、所谓自动驾驶公司..... 都望尘莫及的地方。
解决好了就是降维打击:
但是无论怎么说,小鹏 CNGP 的量产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 LCC-L 这条路线异常艰难,哪怕是作为 CNGP 的影子系统去跑,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训练模型...... 甚至做硬件更迭。
人类的技术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工业级创新一定都是小步快跑,以小幅度的快速迭代完成的。
哪怕我们知道重高精地图路线是错的,但是不妨碍利用这条路线先期验证硬件、算法、政策管理......
而且,传统车企尤其是德国、日本,等他们想做高阶 ADAS 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也只有暂时先用 HD Map;因为他们那套开发体制太落后了,只能依靠供应商。
而传统的汽车供应商,都无法适应快速半导体、软件化的车企新浪潮;好的东西,全在特斯拉、蔚理鹏这种企业的私有技术体系里面,人家玩的就是垂直整合,你怎么玩?
等他们还在 HD Map 里面挣扎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走完了这条路,并且把重感知路线锻炼出来了。
到时候就是降维打击,一拳打死一个老贵族 ——「大人,食大便啦!」
这种事,从燃油到电动转型已经发生过一次;将来,还会发生无数次。
时间会证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