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

汽车大观

关注

小米造车的三大拦路虎

小米汽车

2022-12-17

作者|云歌

从去年 3 月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经过去了 600 多天。

今年 8 月,雷军宣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还公布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实拍视频,展示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及场景应用的能力。

虽然贵为互联网大佬,但关于造车市场从开始的一片赞誉逐渐转为质疑声四起。不少人认为小米入局太晚,造车资质尚未拿到,自动驾驶研发不如预期等等,甚至一度传出 「被叫停」 的消息。 对此,雷军表示,不再对外回应小米造车的情况,希望大家对小米要有信心,相信小米一定会一如既往地让大家惊喜。

看得出,雷军锚定了造车的心。

不过,从中外科技企业转型造车的经历来看,造车并不是易事,强大如苹果,也将造车时间推迟到了 2026 年上市,并且已不再计划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对于造车,小米也的确赶上了风口,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的造车局相较于 「蔚小理」 确实算不上早,小米目标是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进入第一阵营并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小米在造车过程中的困难到底有哪些?未来造车能够顺利推进?能否顺利实现 2024 年进入第一阵营的目标呢?

造车资质暂未取得

造车资质是摆在新造车企业的一大难题,无资质则无法生产,造车资质成为了新造车企业能否落地的关键。

在小米官宣造车开始,落地各地的传闻就不胫而走。直到去年 11 月小米汽车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成为事实。据介绍,小米在北京经开区的工厂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年产量预计在 30 万辆。首期预计的竣工时间是 2023 年 6 月。也就是说,在不到 7 个月的时间内,小米需要尽快获得造车资质。

根据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披露,预计小米汽车工厂于 2023 年 6-7 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不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首款产品预计在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或许,对于小米来说,最省事的方案是直接购买一家具有造车资质的车企。2021 年 9 月,就传出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小米收购宝沃的传闻,但传闻也只是传闻,直到宝沃破产,也没收到小米的收购合同。对于此,有行业专家认为 「宝沃资不抵债,除了资质可用之外,其他对小米来说都是累赘」。

目前来看,小米似乎是要选择自己取得生产资质,自建工厂,并且自主研发的困难道路。为此,小米不仅准备了首期投资 100 亿人民币,收购了数十家汽车产业链公司,还迅速组建了 1800 余人的造车团队。小米模式的好处是,它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企业,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概念造车。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造车前期时间周期长,投入大。自己取得生产资质时间较久且具有不确定性,自建工厂的成本前期投入太高,而且没有传统车企的技术,小米生产出来的车需要经过市场的长久检验才能获得大众认可。

高端化难题待解

雷军以性价比颠覆了手机行业,并且实现了让 「每个人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而众多米粉丝期望着雷军能继续能推出高科技、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并且有米粉明确表示,性价比是选择小米汽的首选条件,在同等价位下,更好的智能化体验会优先考虑小米汽车。

据雷军在微博上发起的小调查,网友希望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的价格区间在 10 万以内的,但小米显然不是这样计划的,在小米汽车刚成立之初,官方渠道就曾表示,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类似,主打强科技属性的高端市场。

冲击高端,是小米不得不走的一步,在手机上是这样,在造车上亦是如此。

今年 2 月,雷军公开表示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我们会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并且,根据行业内相关信息了解到,小米造车的第一款车为纯电轿车,整车售价上限高于 30 万元,定位中高端车型。并且有高低版两个配置,其中低配车型计划搭载 400V 电压平台,搭载磷酸锂铁刀片电池;高配版计划采用 800V 电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除去三电方面的投入,小米走高端化路径主要依靠自动驾驶的竞争力。想要立足高端市场,自动驾驶是小米无法忽视的发力点。

小米自动驾驶一直宣称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在今年 8 月份发布的道路测试视频中,场景包含了常用的高速、城市、泊车场景,实现了进出匝道、并线超车、躲避障碍物、记忆泊车等多种功能。

为了完善自动驾驶产业链,小米收购了深动科技,并招揽了相关人才。并且投资了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智行者、Momenta,以及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芯片制造商黑芝麻等产业链相关企业。

但是,也正是因为 8 月份发布的测试视频,大家对小米的自动驾驶进展提出了质疑,视频中很少有一镜到底的镜头,众多功能的实现也不是连续性的,更多的像是拼接而成。

并且,有相关媒体报告,小米自动驾驶业务已有原定的全栈自研或将暂时转为供应商方案。

按照此情况来看,小米造车的高端局并不容易。

虽然小米汽车还未诞生,但小米汽车的 「高端局」 注定和手机行业一样艰难。对于习惯了给小米贴上 「性价比」 标签的消费者来说,也早已把 「性价比」 贴到了小米汽车身上。小米汽车的用户如果预期锁定在性价比,小米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扭转这种认知。

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2020 年,小米手机实现营收及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形势一片大好。截止到 2020 年底,小米的现金储备达到了 1080 亿元,足够支撑未来十年小米造车的投入成本。

也正是有小米手机业务的良好发展,给了小米造车的底气,并舍得为汽车业务烧钱。小米汽车首期投入 100 亿元人民币,未来 10 年计划投资 100 亿美金。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小米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是 18.6 亿元。

不过,手机业务的利润在 2022 年第三季度发生了转变。财报显示,小米在第三季度营收、毛利、调整后利润都在下降,经营利润更是 「扭盈为亏」。第三季度小米总营收 705 亿元,同比下滑 9.7%;经调整净利润为 21.2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9.1%。同时,小米研发费为 41 亿元,同比增长了 25.7%,环比增长了 8.1%。这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达到了 8.29 亿元。

不过,针对造车长期投入的情况,雷军曾表示 「我很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也很清楚动辄就是上百亿的投资,至少要干个三五年才能见效」。并且,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也表示,2022 年至 2026 年,预计小米的研发投入超过 1000 亿元。

此外,就算是目前已经落地的新造车企业,在盈利上目前也是短板,就造车这一业务板块而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压制小米的盈利水平。

小米汽车量产定在了 2024 年,彼时,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

基于对小米品牌的信仰、对雷军个人的尊敬、以及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小米首款车型销量似乎无需太过担心。

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竞争白热化阶段,销量屡屡增高的比亚迪、埃安、哪吒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以及不断推出爆款的新造车企业,已经大幅压缩了后来者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大众、通用、丰田等传统车企在华电动化转型的攻势也在逐渐加强,2024 年进入市场的小米必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竞争,甚至小米还错失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最后机会。

2022 年北京的疫情,给小米汽车工厂的建设带来了不少挑战,在疫情以及市场压力的残酷竞争之下,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要想达到 「全球前五,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 1000 万辆」 的成功门槛,无疑于难上加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