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谢邀 42 号车库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试驾机会,有幸来体验一下腾势 D9。
来了解一下,品牌独立后的腾势,在失去了奔驰的光辉后,如何用产品力抢占高端豪华 MPV 市场,看看腾势到底有什么底气说出「2025 年拿下 60 万辆 MPV 销量」这句话!
错过的最好的时代
一说起腾势,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奔驰,再是比亚迪,早在 2010 年,腾势就成立了,奔驰和比亚迪两家公司联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豪华新能源」品牌。
回顾腾势的历史,2014 年,腾势第一款产品腾势 300 上市,当年正好遇上新能源政策刚开始的那一年,免除购置税、国家补贴等等。
但是最终销量惨淡,根本原因还是官方 36.9 万元的售价,补贴后依然能需要 25.5 万元。在那个年代,你甚至可以买到入门级的 BBA 车型。同为新能源行业的其他车则以十几万的官方售价,补贴完只有 7、8 万的真实售价,「卷」死了腾势。
后来的腾势 X 发布,依然没能打破销量魔咒,一度被外界刻板印象「换壳唐」,最终只能在奔驰展厅镀镀金。
但在 2021 年底,腾势宣布股权调整,比亚迪从 50% 增持至 90%,奔驰减持至 10%,很多人一度觉得奔驰放弃了腾势这个品牌,殊不知比亚迪对腾势拥有了绝对地话语权,开始全力培养这个品牌。
靠什么来赢?产品还是价格?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在品牌全面焕新后,第一款车型选择了 MPV,我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的高端 MPV 市场长期被日系品牌霸占,中国最大的几个汽车品牌无外乎专注于大型 SUV、皮卡等车型的美系,豪华、性能为代表的德系,以价换量、专注于轿车和 SUV 的国产品牌。
面对日系家庭用 MPV 塞纳,高端商务用的埃尔法、雷尔法,国内高端新能源 MPV 市场反而成为了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蓝海。
静,不止于静
在我的固有印象中,MPV 一直是操控、低配高价的代名词,全是因为某日系豪华 MPV 带给我的刻板印象。
本身我也不指望国内有什么 NVH 做的特别好的品牌,目前我体验过 NVH 最好的,莫过于奔驰 EQS 和理想 L9,但是毫不夸张的说,腾势 D9 给了我惊喜!
在日常行驶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超乎想象的安静,在时速 60、80、100,几乎感受不到来自车外的噪音和多余震动,一方面得益于它的四门双层夹胶玻璃。
还有一方面就是它扁平比 60 的全系标配马牌 ContiSportContact 5p 轮胎。相信在 2.5 吨的车身下,不仅仅是 40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还有足量的止震板和隔音棉,才能有出乎我意料的表现。
智能化和豪华冲突吗?
车身尺寸方面 5,250 × 1,960 × 1,920 mm,轴距 3,110 mm。这些数据已经超过了市面主流的 MPV,MPV 最重要的就是大,不仅仅是外观大,内部空间也要大,很明显 D9 第一步是对的。
第二排配置几乎可以用拉满来形容!
配备了两个带电动腿托的航空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一应俱全。
带电动遮阳帘的全景天窗、带可升降 800W 像素摄像头的 12.8 英寸头枕屏悬挂在前排座椅后,随时随地远程视频会议,也能为一家人的出行记录美好时刻。
二排扶手上的两块 5.5 英寸的的扶手屏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车内调节,下至最基础的座位调节,上至舒适性配置。

内饰方面,一眼望去,不同于其他车型只会使用假装高级的橙棕色内饰体现伪高级。D9 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颜色来装饰上车后的主视觉。
副驾一块大块的高亮黑色饰板配上一块贯穿整个中控台的真木纹饰板,空调出风口用了哑光的银色装饰,四周又用了暗金色的磨砂质感的装饰板,配上相近颜色的皮质包裹的中控台面。观感和触感都营造出了出乎意料的高级感。
D9 的发布会中出现了一个有 17.3 寸 2.5k 分辨率,同时还有副驾屏的车型,这个配置可能会出现在后面的 4 座版车型上。

门板上的真皮包覆还特意设计了线条和打孔,氛围灯也是从前贯穿至后,不是糊弄过去的短短的灯带。
极具触感的磨砂暗金色门拉手旁边就是全系标配的 14 个扬声器的丹拿音响, 7.1 环绕声,并且专门为第二排乘客准备了专属中低音单元,配上良好的 NVH,可以说绝对够用。

流畅度良好的车机系统打破了我对腾势的固有认知,这个极窄的边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语音助手的对话能力也是极其流畅,给到的语音可控权限也很广,四音区语音识别、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这三大关键功能全系标配。
虽然比不上 T0 梯队的车载语音助手,但是能力也是无限接近的,语音助手的音色甚至让我恍惚间以为和国内某新势力的品牌语音助手在对话。

常规的能用到的操作按键也是安排了实体按键,纯电、混动模式的切换,驾驶模式的切换,遮阳帘、侧滑门的开启关闭,音量的调整等等,相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最终定稿。
总结
从 2014 到 2022 年累计共亏损超过 52.2 亿元的腾势,是否能靠着 D9 和接下来两款车型挺直腰杆?
我们不得已而知,但是我能看到的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一个愿意做出改变的品牌,即使背靠比亚迪,也要扬了奔驰的长处,又要补了比亚迪的短处,才有希望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