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本次来自 42 号车库举办的电动汽车体验活动,测试车辆为奔驰 EQC 400 四天的使用权,由奔驰官方提供。
大家好,我是 84 年中年大叔一枚,在一家手机 + 智能硬件公司负责 AIOT 产品的项目管理工作,年轻的时候也拿过某汽车杂事的编辑 offer,算是一名非资深非专业汽车爱好者,好在年龄有优势,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开过很多车,现在的车是一辆沃尔沃 V60;
关于对一辆车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奔驰 EQC 的一些体验,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你说的一定是对的。
对于一辆汽车,我最关心的几方面是车辆的外观、驾驶感、舒适感和内饰、安全性和车辆的品牌价值,如果是一辆新能源,那续航性也是重点要考虑的,下面我就从这几方面介绍一下这辆奔驰 EQC。
关于外观
以前我对于奔驰 EQC 的外观的认识,更多是来自于 GLC,总感觉他是一辆油改电平台的产品,不过我想说无论是不是这样,奔驰的设计和研发团队在这辆车上也足够的用心。
前脸和车的尾部都做了重新设计,贯穿式 LED 日间行车灯,加上 19 寸的 AMG 风格的双五辅轮毂,他的长宽高是 477419231622,GLC 的长宽高是 476418981642,相比 GLC 整个车身看着更加饱满,打造出了一种专属的霸气感,车尾的造型更加溜背,微窗的面积更小,不夸张的说,整个车形式在路上的气场,不像一辆 GLC,更像一辆 GLE Couple;虽然 EQC 能让人明显分辨出它跟传统燃油车的不同,但并没有脱离奔驰的品牌设计的语言,豪华与优雅仍然是它的主旋律。

在充电站的时候,偶遇了一辆一汽奥迪的无伪装路侧车 e-tron,正好停在一起做了一下对比,相比 EQC,奥迪的整个设计更加年轻、运动,而奔驰在设计上,更加稳重,高端,我相信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上,EQC、BMW iX3 和 e-tron 将会上演一场豪华品牌的三国杀。
关于操控
曾几何时,我对新能源车是没有好感的,这个可能来自于我对新能源网约车的体验,夸张的加速和非线性的刹车,让我每次打车遇到网约车都很头疼。
直到第一次开宝马 i3,指向精准,加速敏捷,让我印象有所改观;再后来 Polestar 2 上市,操控性堪称让我惊艳,我认为他即便是一辆中型 SUV,但它的操控不亚于沃尔沃。
而这台奔驰 EQC,更是让我心底里对传统巨头的钦佩,地盘调教非常扎实,紧凑又不失舒适感,在过一些沟沟坎坎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过滤掉颠簸感,又能将路感清晰的传递过来。
方向盘的指向和阻力都精准,路上变线一气呵成,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而整车的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水准更是一流的。
在今天整车制造企业为了发挥优势,逐渐将大部分零部件交给零部件生产企业去做,这样零部件生产企业必然遇到 NVH 问题,而像奔驰这种传统车企,在全球有着庞大而优质的供应链,而在设计之初,传统车企的设计团队也可以认真的考虑零部件与零部件关系,零部件与整车之间的关系,更好达到 1+1 大于 2 的效果;
这些系统工程学、研发端和供应链沉淀下来的优势,才是这些传统车企手里真正的看家法宝,也是中国新能源势力需要加强和积累的。
关于舒适感和内饰
关于这两点,更是奔驰的看家本领,舒适的真皮和翻毛皮拼接座椅,主副驾驶带的腿托,全车座椅加热,握感细腻的方向盘手感,奢华的 64 色氛围灯,柏林之声音响,车载香氛系统,贯穿式双连屏液晶大屏(10.25 英寸液晶仪表盘 + 10.25 英寸中控屏)
关于空调的出风口,以及中控台,奔驰为这辆 EQC 别出心裁的设计了玫瑰金的颜色和缝线,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像你证明这是一台梅赛德斯 - 奔驰。
此外,我想重点说的,在当今触屏大屏化大趋势的今天,奔驰的中控台触屏也加入其中,在中控台通过点触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
奔驰还保留了中控台下方的触控板,同时对于所有高频的操作,奔驰保留了所有的实体按键,有的时候实体按键在其汽车行驶的操作中,更加便捷,安全和直奔主题,我想说如果在成本和设计上有足够空间的话,实体键也不失为一种优雅、方便和快捷的选择。
关于安全性
作为 EQC 的顶配,这款车配置了足够的 L2 级辅助驾驶的所有功能,全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识别、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刹车)、包括需要额外 3800 选装的实景穿越导航和 MBUX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
关于 L2 系统是我重点要测的,因为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我已经越来越不爱在北京这个城市开车,虽然 L2 离完全取代人工驾驶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在环路和高速上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当你启动 L2 的时候,你放在油门刹车的右脚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你的注意力也不需要时刻紧盯着前车;
这几天我在在周一和周二每天在早高峰经历了四个小时的重度驾驶,虽然特别拥挤因为加塞儿的车特别多,没法使用 L2 自动驾驶,但是确实有 50% 的时候可以在环路上开启它,加上本事厚实的大沙发,舒服的腿托,和座椅加热和柏林之声音响系统,让我感觉这两天每天四个小时的早高峰没有那么的疲惫。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天在一辆前车刚启动又马上刹停的情况下(熟悉的小伙伴都清楚,这种情况真是非常的危险),EQC 的预防主动碰撞响起了急促的警示音,我下意识的踩了刹车,此刻我已经分不清是我的操作还是系统的操作,但是确实是避免了一场追尾。
我的沃尔沃 V60 是 2013 款的,在那个年代主动安全防碰撞应该算是一个稀罕物了,至今至少帮我避免了两次追尾,一次是奥迪 A6L,一次是一个面包车,两次都因为我看手机走神了,如果没有主动安全防碰撞一定会追尾,所以我想说这个配置真的值得拥有。
在导航上,EQC 的导航系统还算好用,能实时体现道路的拥堵情况,此外还配置了 HUD 和 AR 实景增强,当你在复杂的道路更换车道时,摄像头会采集道路的实时画面,并在选中的道路上加上箭头作为指引。
还有一个小 tips,我发现奔驰的中控可以读取你手机的信息,此外当你收到一条短信,它可以语音把你短信的内容播报出来,虽然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功能,但显然这是基于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做出的设计,正是很多这种不起眼的细节,汇聚而成了一个奔驰这样值得大家信任的品牌。
关于续航:
提到新能源,续航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我在开 EQC 的这几天,北京的平均气温也比较低,每天都是 - 10 度左右,EQC 的续航只能说中规中矩,EQC 配备了一块 79.2KWh 的电池,搭载了两台感应异步电机,点击总功率 300 千万,峰值扭矩 730 牛。米,虽然,百公里加速 5.1 秒;电池确实是够大了,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车重也很大,接近 2.5 吨的车重,让他 NEDC 的续航只有 415KM。
而在我试驾的几天里,每次充满电,他的续航现显示只有 260 km,他的续航是基于最近驾驶的环境和驾驶者的习惯综合计算出来的,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还是给我吓了一跳,我以为是不是因为我的驾驶模式选择的不对。
奔驰共有四种驾驶模式,分别是我试着在驾驶模式中切换了一下,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好吧我承认这几天我的驾驶模式的确是比较激进,一上上车座椅加热、空调都开到能让我尽快暖和起来的温度,操控这个将近 2.5 吨的大家伙,我也没把他当成一个 SUV;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算法下的续航真的很准,你不用担心它的续航里程会断崖似的下跌,也不用担心睡一晚掉几十公里的续航;虽然 NEDC 是一回事,我更信喜欢这种有一说一的续航里程。
关于品牌
梅赛德斯,汽车的行业的领导者,我曾经专程去德国参观了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也去了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和同在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都是汽车博物馆,但在每个旅途中你感受到的绝对不一样。
在宝马博物馆,你感受到的是宝马对运动二字的诠释,从它展示的车型到摩托车,无一不体现着运动二字;
而在保时捷博物感,你感受到的是保时捷对赛道这两个的理解;而在梅赛德斯奔驰博物感,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奔驰对汽车这两个字领悟,它的博物感仿佛在带你看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像奔驰在汽车行业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去证明什么。
写在最后
在传统燃油车年代,奔驰毋庸置疑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在新能源时代,领导者最后是谁我不确定。
我也试驾过蔚来和小鹏 P7,都是很好的车,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有一天国产自主品牌能造车这么优秀的车,蔚来的换电、外观和内饰,小鹏的智能座舱和续航里程真的很吸引我,正是这些代表中国制造后起之秀,给 BBA 这些传统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带来了压力;
我没法判断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认为像奔驰这种传统豪华品牌,如果能加速转型,在智能化(新的奔驶 S 已经这么做了)和自动驾驶投入资源的话,凭借他们百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继续谱写辉煌是完全做得到。
奔驰 EQC 就是梅赛德斯 - 奔驰像新能源领域发起的一次冲锋,在 EQC 身上,你既看到了传统豪华品牌演绎着他们对新能源这个新物种的理解,又看到了他对汽车二字的坚持与创新,但是,比起早些年国内一些车厂的转型之作,明显奔驰更在意他的羽毛,即便是 EQC,奔驰也在意他的口碑和品牌,交出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试驾已经结束了,我也开回了我的烧油车,也会经常怀念 EQC 的那些优点,那些多年沉淀下来的细节。
我想说如果你在家或者公司有充电桩,同时你又追求品质、安全、静谧和舒适性,我建议你考虑一下 EQC,他就像穿着一身名牌西装的杰森斯坦森,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让你完全的信任他带你去到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