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马斯克在回复特斯拉粉丝的推特中提到:「特斯拉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向其他电动汽车开放超充网络。」
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开放了超过 870 座超级充电站、超 6,700 个超级充电桩。特斯拉充电网络已覆盖大陆超过 320 个城市。甚至连川藏线上都有 11 座超充站。
一旦对外开放,特斯拉自建超充也会像 Model 3\Y 之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样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特斯拉超充一直被看做特斯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电动车目前最大的痛点有两个—续航和补能。现阶段大家仍然如此在意单次续航能力的原因是,充电速度和便利性仍然不如加油,而特斯拉自建的超充和蔚来的换电在体验上无疑是目前最接近加油的。
目前大部分的第三方充电桩充电功率都为 60 kW,即便高的也仅仅 120 kW。而特斯拉即使是最基础的 V2 超充功率也是 120 kW 起步,V3 的充电功率更是达到了 250 kW,性能碾压第三方充电桩。除了速度快以外,特斯拉的超充还有一下 4 个优势:
- 大部分充电位上都有地锁,极大程度保证了没有燃油车占位;
- 高昂的超时占用费,让补能完毕的车辆及时从充电位上驶离,提高后续车辆的补能效率;
- 充电桩有明显的引导,大大降低了找桩的难度;
- 有专业的维护人员,确保站点都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远超第三方充电桩的体验背后,也有远超第三方充电桩的价格。
马斯克没有提到未来面向其他品牌车辆的充电标准,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收费标准为 2.1 元 / kWh 左右,最高 250 kW 的功率。
目前在国内市场,充电价格往往仅需 1.3 元 / kWh 左右,若随着时段的变化,在充电价格上还会有一定的上下浮动。拿上海地区举例,一辆 75 kWh 的 Model 3 用自己的超充站充满电将比其他充电站贵出 60—80 元不等。


目前特斯拉车型均可以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进行补能,未来开放后,对于其他品牌如何使用特斯拉超充仍然是未知数。
相较于国外在中国这项改变是更容易实现的,特斯拉国内的在售车型与其他车型采用了统一规格的国标充电口。
对于在美国拥有自己独立充电接口的车型来说就没有这么容易实现了,马斯克就此回应「创造特斯拉自己的充电接口是由于当时没有统一标准,而特斯拉是当时唯一的长续航电动汽车制造商。」
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越来越高,超充的建设也是异常的高效,如果超充开始对第三方品牌开放,必然会影响特斯拉车主超充的使用体验。
不过随着特斯拉车型的下探、免费超充比率的减少和超充费用的上调,也有大量特斯拉用户开始选择更加便宜的第三方充电桩。
但是,无论超充的价格贵了多少,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量第三方品牌电动车的用户而言,不仅在市区充电可以更便利,在偏远地区也多了一大波靠谱的充电选择。
特斯拉超充对外开放就与当时 Model 3 进入中国市场的意义一样。以行业标杆的身份进入市场,打破现有鱼龙混杂的场面。淘汰市场中那一部分骗扶持骗补贴的充电企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标准。
信息来源: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