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汽车

极客汽车

关注

如果你被隔离在车里……

环形隧道

2022-03-31

作者:米其林

一夜之间,我的朋友圈被「鸳鸯封」刷屏了。

伴随而来的是抢菜、送菜、居家办公、家里唱 K、线上健身,甚至小区挖绿化带的调侃。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在其中看到了不少汽车的影子:

有网友为了跟家人分开隔离,独自生活在车里;

有朋友家里不适合办公,躲到了「安静、有网、不被打扰,办公效率奇高」的地下车库;

有网友看到楼下的志愿者工作太辛苦,躺在地上临时打盹,因此在楼上远程遥控了自己的车,贡献出车内的空间给「大白」临时休息;

……

老实说,这个题目有点「标题党」,如果真的不巧被隔离在车里,必须寸步不离车的生活 7 天、14 天,或者 + 2+2+2 的话,首要解决的当然是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

不过当小区封闭、居家办公时,当特殊时期活动空间受限时,智能座舱这个平时移动中短暂停留的小节点,几乎就成了家之外唯一的外延空间,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甚至升级成了「第二空间」。

那当智能座舱遇到疫情,这个「第三空间」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车内办公:空间比功能更重要

对于广大打工人来说,「居家隔离」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居家办公」。特殊时期,考虑到家里可能存在的一家老小、猫猫狗狗,甚至柔软的沙发和床的「诱惑」,找一个安静、舒服、不被打扰的环境来办公太关键了。这个地方可能是家里的书房、单独的房间,也可能是你的车里。

除了空间有限,需要隔段时间下车来活动活动胳膊腿儿外,车内足够安静、不被打扰;有 USB 充电口随时给电脑、手机充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款智能座舱,它能提供网络。

当然,在私家车里办公,我们就不能追求考斯特一样的办公空间了。不过进入车内,把空调调整到合适的温度和风向,座椅调整到舒适的角度,如果可以的话,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香氛和音乐。

如果你的座舱带有 SOA 功能,可以设定一键直达的「办公」场景模式,「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还能简化不少。接下来就能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座舱里的屏幕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么?很多办公软件不是已经上车了么?可不可以不用笔记本,直接在车机上办公呢

车载办公软件:辅助大于产出

座舱的智能化让车机的功能丰富了不少,办公软件也纷纷上车了。比如车载 WPS、车载腾讯会议、待办事项提醒等等,前不久的钉钉 2022 发布会上,钉钉还宣布与斑马智行合作推出车载钉钉。

这些办公软件的上车,初衷都是希望在繁忙的移动过程中,处理紧急的工作事务:比如开个电话会议,临时查看个文件,回复工作伙伴的紧急沟通等等,主打的是便捷和迅速。

当遇到了疫情,车辆静止下来,长时间在座舱内办公室,它们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类似车载腾讯会议之类的沟通功能,借助座舱内的摄像头和移动网络,基本能达到举着手机、驾着电脑电话、视频开会的需求,以及更安静不被打扰的密闭空间;车机上的备忘录功能也能提醒我们关键会议和工作的时间点。

不过,车载文档似乎更适合短时间的查看文件,试想一下如果我用车机屏幕来写这篇文章,「一指禅」似的在触屏上打字,光想想我的是手指头已经开始疼了,更不用说需要用到更专业办公软件的朋友们。

当座舱变成了一个静态的办公空间,车载办公软件们似乎更适合打辅助,用户沟通、紧急事项提醒和处理等等、至于日常办公产出需求,还是交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设备吧。

对了,友情推荐在副驾驶位办公,不论是前面放笔记本电脑,还是向后调节座椅,空间都更充裕;当然如果后排有行政小桌板,也可以在后排办公,避免「电脑烫腿」的问题。

那些办公的非刚需加分项

如果说充电和网络是车内办公的刚需,那有哪些功能作为非刚需,却能提升我们的办公体验呢?

比如 AI 主动式服务。通过座舱内的 DMS、OMS 摄像头,配合语音交互和 3DToF 等功能,当我们双手在笔记本的键盘上飞舞时,或者坐在后排时,座舱系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音指令,抬手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来调整车辆设置;当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办公,突然切进来一通电话会议时,系统能自动降低音乐音量。

比如多设备间的无缝流转功能,当我们下车回家时,类似鸿蒙系统无缝流转的功能,能将进行了一半的电话会议,看了一半的文件,直接同步到手机、电脑上一起带回家。

比如座椅按摩,既然车里有限的空间已经限制了身体的活动,来点座椅按摩,放松一下僵硬的后背也是很加分的。

当然,长时间在车里呆着,车内的空气也很重要。伴随车辆的过滤系统,越来愈多品牌推出了升级的空气过滤功能,类似特斯拉的生化武器防御模式、吉利的 AQS 系统、比亚迪的 PM2.5 绿净系统等,改善长期呆在车内的空气质量,特别是最近花粉肆虐的春季,也能让鼻子敏感人群在车内更舒服。除了空气过滤,智能车载香氛也能让办公环境更温馨,比如广汽埃安曾推出的「二十四节气国风中药香氛」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医用功效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解释,不过提神醒脑的作用应该挺明显的。

办公累了,休息一下?

对于不少人来说,日常上班午饭之后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拉出折叠床休息一会儿了,在车里办公也不能少了这个环节。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电动车天然的优势:不用担心像燃油车那样怠速下车里会积聚尾气。换句话说,在电动车上我们能停着车、开着空调安心睡觉。

既然是自带的天然优势,「小憩」这个功能可以说是车企们最先挖掘出来的场景。利用一键直达的场景设定,将温度、座椅、车窗、遮阳帘调整到适合休息的位置,播放帮助放松的舒缓音乐或白噪音,在中控屏开启渲染氛围的屏保,设定闹钟,帮用户快速进入休息状态。

当然如果你不只是想「小憩」,而是想踏踏实实地睡个大觉,主副驾驶位的小憩模式就不够用了。需要像小鹏或者特斯拉那样将前排 / 后排座椅彻底放平,同时配一个充气床垫,舒服的枕头和轻薄的被子,就可以在车里安营扎寨了。当然,这些辅助设备要想在特殊时期临时配备,可能有点来不及。

放倒了座椅,铺上床垫,如果再从家里拿来个投影仪和幕布,就解锁了影院模式。

也许你会问:有投影仪和幕布,我为什么不回家看电影?

车内狭小的密闭空间,配合氛围灯和效果升级的车内音响打造出的环绕式体验,还是很多家里不能替代的。再说,这不是隔离期间,家里呆久了么。

定制化资源 + 智能外设,1+1>2 的沉浸体验

智能座舱的进化让影音娱乐功能逐渐丰富,长短视频、音频播客、游戏娱乐,手机应用商店里的常用应用,几乎都能在车机上找到类似的功能。

如果说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开车的路上听音乐、音频、电台,在等人的间隙或者坐车时刷刷视频、玩会儿游戏的话,那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这些影音娱乐功能有哪些魅力,把人吸引到车上来专门体验它们呢?

与在车内看电影的原因类似,座舱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小巧、安静、自带智能软硬件功能、不被打扰也不怕打扰别人。在这个空间内,稍加布置就能打造出一个专属空间:中控屏幕 + 游戏手柄 + 灯光、音响,打造出电竞房效果;投影仪 + 幕布 + 音响,打造出家庭影院;车载 K 歌软件 + 麦克风 + 音响 + 氛围灯,打造出 KTV 效果…… 一些外接设备的加入,让座舱的娱乐功能有了灵魂

比如,同样是车载游戏,如果在车载屏幕上玩消消乐、斗地主,除了不会打扰家人外,似乎跟手机、平板比并没什么明显的优势。

但是如果能借助方向盘或者外接手柄来玩赛车游戏,恐怕只有游戏发烧友在家里备一个模拟器才能一较高下了。真实的方向盘配合座舱内环绕式音效,再配合 HUD 显示游戏效果,简直是「真・沉浸式「赛车体验了。当然玩这种游戏的前提是你的车子实现了线控底盘,或者在轮胎下垫块纸板,否则在游戏里「开车」的时候,你的轮胎也在地面上不停的磨损,可是有点吃不消啊。

除了玩游戏外,在现实生活中热度减退的 KTV,这两年也是在座舱里找到了新生命。不论是国内新势力、自主品牌,还是特斯拉,都纷纷 KTV 上车。搭配无线麦克风和性能升级、门槛降低的车载音响,配上可调节的氛围灯,只要你不怕尴尬,座舱就能变成一个私人 KTV 包房。如果是在平时,车载 KTV 可能更多是朋友聚会或者小朋友坐车时偶尔体验一下,但是在娱乐活动匮乏的特殊时期,就显得很有用了。

除了借助外设来打造座舱的沉浸体验外,座舱内定制化的影音娱乐资源,也成了加分项。比如,蔚来自营电台 NIO Radio,理想与喜马拉雅合作的定制化会员等,这些车载定制化视频音频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也许是手机端 APP 无法提供的?或者,可能就像在车内办公一样,用户更想要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吧。

当然,还有把智能汽车玩出更多的花样,比如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们已经开始借助车载智慧光,在地下停车场打造夜店效果了。至于这个体验怎么样,GeekCar 的王土坡同学可能深有体会。

最后

现阶段的智能座舱,无论是交互、功能还是体验,更多以驾驶安全为最基础的标准,毕竟短时间内无法将人完全从驾驶中解脱出来。不过特殊时期的猜想,也许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一个人彻底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呆在座舱内的场景。到那个时候,哪些功能会吸引我们呢?

写了这么多,然而实际上很多居家隔离的朋友,可能连家门都出不去,还在为家里所剩无几的菜而挠头。所以,在畅想智能座舱美好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各地被疫情「困」住的朋友们,能保重身体和心情,早日恢复到一往平静、美好、自由的生活。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 42 号车库独家使用,未经 42 号车库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评论 · 0

0/3
大胆发表你的想法~
评论